遼上京博物館

遼上京博物館

遼上京博物館是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博物館中建築面積最大的旗縣級博物館,外形是以遼祖州石房子為原形,由幾塊巨石塊堆積而成盡顯歷史之厚重感;正廳八根漢白玉柱子代表契丹[已經消失的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八部;橫樑漢白玉浮雕是遼代佛教的一種妙音鳥(傳達佛的旨意)。內部結構由展廳(1500平方米)、文物庫房、標本室(800平方米)、辦公室、資料室(800平方米)、圖書館(1000平方米)六部分組成。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遼代皇都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遼上京博物館遼上京博物館
遼上京博物館的前身是巴林左旗博物館。該館收藏著巴林左旗旗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富河文化”遺存和遼代歷史文物15000件、標本近10000件,有珍貴的研究價值,很多文物都是孤品。為開發利用契丹遼文化,打造巴林左旗契丹遼文化品牌,巴林左旗有關部門多次精選文物赴廣州、北京及美國等地參加展出,並兩次接待中國北方古代國際學術研討會,提高了巴林左旗的知名度,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遼上京博物館投入使用後,接待遊客能力將達到每年1萬人次以上,並將建成自治區一流的遼代皇都博物館,為研究遼文化打造堅實的平台。遼上京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博物館中建築面積最大的旗縣級博物館,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遼代皇都博物館。

館藏文物

遼上京博物館藏品遼上京博物館藏品
遼上京博物館的48顆佛舍利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於2010年“文化遺產日”當天向社會披露,據介紹,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琉璃瓶於1990年搶救維修遼上京北塔遺址時在天宮內發現,因琉璃瓶壁用金粉裝飾,雖有脫落,但並不透明,無法看到瓶內盛物。時任博物館館長金永田在現場曾開啟瓶蓋,見舍利子後即封蓋珍藏密封保存至今。
“華麗的琉璃瓶細頸、鼓腹、平底,瓶高9cm、口徑3.3cm、底徑3cm,瓶蓋為木雕荷葉托一精刻蓮蕾;出土前放置在一盡顯雕飾之精美的木塔內。隨琉璃瓶出土的文物還有佛教故事帛畫三幅、小木塔三件、鎏金經筒、銅淨水瓶以及盛有中藥和香料的白釉碗碟等共16件。”遼上京博物館的館徽是以鎮館之寶契丹銀幣為原型製作的。契丹銀幣直徑4厘米,厚0.2厘米,重21克。銀幣鑄作精緻,字跡清晰工整,方穿圓形。正刻陽文契丹大字,譯為“天朝萬歲”,背刻陰文契丹小字。這枚銀幣是典禮性的壓勝錢,祝願天朝(遼朝)萬事順利,錢背契丹小字目前不識。契丹銀幣不是流通的貨幣,所鑄數量有限,當為稀世珍寶,是全國最早發現的遼代契丹大字銀幣,為研究北方少數民族古文字學、錢幣學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遼代契丹人崇信佛教,經考古發掘發現在當時遼上京周圍的佛教寺院遺址有30餘處。出土佛舍利子的五檐六角磚塔當地人現稱北塔,坐落在遼上京遺址北面寶積寺遺址內,建造時間應為遼代早期。
遼史·地理志》載遼太祖神冊三年建立皇都,“天顯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臨潢”。寶積寺遺址內的北塔當時屬遼臨潢府所轄,經諸多遼史專家研究認定此塔應為《大藏經》中所載之“臨潢塔”。《大藏經》中所載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塔中有遼州臨潢塔。與臨潢府一樣,臨潢塔因其臨近潢水(西拉沐淪河)而定名,如果現在的北塔即為當時的臨潢塔,那么此塔出土的佛舍利子應為佛祖真身舍利。
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在20年前出土的琉璃瓶中發現包括骨、血、肉、發等48顆佛舍利子是史學界和佛教界的重大發現,這對我國唐、遼、宋代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宗教研究具有深遠意義。

建築布局

遼上京博物館遼上京博物館
遼上京博物館的外形設計由自治區文化廳廳長高延青親自繪製草圖並親筆題寫館名,由赤峰市建築設計院設計。博物館的外形是以遼祖州石房子為原形,體現了幾塊巨大石塊堆積而成的外觀形象,形成了歷史的厚重感;正廳八根漢白玉柱子代表契丹八部;橫樑漢白玉浮雕是遼代佛教的一種廟雲鳥(她是傳達神的旨意的);直徑2米的館徽是鎮館之寶契丹銀幣的造型,銀幣上面刻著“天朝萬歲”四個契丹大字。整個建築既凝聚了遼文化的精華,又體現了現代建築的特點。遼上京博物館的內部結構由展廳(1500平方米)、文物庫房、標本室(800平方米)、辦公室、資料室(800平方米)、圖書館(1000平方米)六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