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赤峰市博物館位於赤峰市區文化廣場的北側,1959年成立昭烏達盟博物籌備處,1963年成立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1987年更名為赤峰市博物館。赤峰市博物館座落在赤峰市中心城區文化廣場的北端,建築風格體現了東方古典建築莊重典雅和現代建築流暢簡潔的完美結合。館舍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館藏文物1萬餘件,圖書資料幾千冊。博物館主要有文明之光、青銅時代、草原帝國三大展區。文明之光展區主要介紹赤峰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的文物精品展。青銅時代展區主要介紹創造了草原青銅文明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草原帝國展區主要介紹遼文化、蒙元文化專題展示。
概況

赤峰市博物館位於赤峰市區文化廣場的北側,始建於1987年,其建築風格體現了東方古典建築莊重典雅和現代建築流暢簡潔的完美結合。整個建築由主樓和塔樓兩部分構成,總高46米。主樓呈長方形,下托以古典式台座,台座周圍施以勾雲紋仿漢白玉欄桿,幾十根通台柱拔地而起,直衝樓頂。主樓體雄偉莊嚴,在潔白的樓面上端,飾以剪邊琉璃檐,白牆金瓦相互輝映。塔樓為四角三層攢尖頂亭台式建築,重重飛檐凌空飛翹,崇樓巍閣直入雲天。赤峰地區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為博物館提供了數以萬計的珍貴藏品。一些館藏珍品還部參加過全國文物精品展覽,多次赴日本、歐美等國家巡迴展出,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礎之一。

人物紀念

在赤峰博物館二樓南側迴廊上,有一個特殊的角落,這裡懸掛著一組人物照片,在統一的仿紫檀木鏡框、淡綠色襯紙、淺粉色說明欄的裝飾下,幾個大大的黑白人像顯得既莊重高雅又親切感人。這是幾位國內已故著名的考古學家的照片。這些考古學家在探索中華史前文明的過程中,都曾關注過赤峰這塊大地;或曾對赤峰發現的史前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給予高度的評價;或曾長期在赤峰的土地上開展考古調查、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並命名過考古學文化。他們有的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來到赤峰調查遠古文化,揭開了研究這裡史前文明的序幕,有的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還在開展著考古發掘工作,在這七十年的歷程中,兩代中國考古學者孜孜以求,最終建立起了赤峰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正是由於他們的不懈探索,才推動了對赤峰地區史前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開展,從而確定了赤峰所在的西拉沐淪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歷史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悠久,或者更久遠。他們為中華文明探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赤峰博物館的史前文化展廳里,展示著這些考古前輩的發現,從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開始,趙寶溝文化、富河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上下層文化,形成了一個連續不斷的遠古文化系列,向人們形象地述說著在赤峰這塊土地上祖先們留下的文明履痕。在展示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我們更不能忘記這些研究者、發現者。因此,我們把這些已故的考古學家的照片高懸起來,緬懷他們的功績,宣傳他們的精神,讓探索中華文明的步伐永不停息;讓人們在了解中華文明的同時,感知著考古發現的艱辛、研究的艱難,對這些默默探索、無私奉獻的學者們滿懷崇敬之情。———這就是我們從2002年起作了這樣一個長期陳列的真正意圖所在。像赤峰博物館這樣宣傳考古學家,在國內還是首例,赤博的這一角,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相關工作者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曾對赤峰地區的史前文化進行調查。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於1954年在其所著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首次將在紅山後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正式命名為紅山文化。
裴文中(1904年———1982年)
中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1956年曾在赤峰紅山後對紅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遺址進行調查、發掘。這是中國考古學家首次對紅山文化遺址進行的發掘。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通過對赤峰地區史前文化的研究,確認以赤峰地區為中心的西拉沐淪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

政協全國第七、八屆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赤峰市第一、二、三屆副主席。文史專家。曾任原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博物館前身)站長,發現並命名了小河沿文化。為赤峰市的文博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內蒙古工作隊隊長。長期在赤峰開展野外考古工作,主持了寧城南山根、松山區夏家店等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先後命名了富河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
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原始社會考古研究室主任。長期在赤峰開展野外考古工作,主持了敖漢旗興隆窪、小山、小河西等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1985年提出了興隆窪文化的命名。
還有幾位著名的考古學家,在過去的歲月里,同樣為發現、研究赤峰地區的史前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徐光冀先生命名了富河文化、夏家店上下層文化,劉晉祥先生命名了趙寶溝文化,這些先生現在雖已年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