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些美國研究者表示,在安然過關與緊張到崩潰之間有一個微妙的焦慮平衡點,只要焦慮度沒有超出這個平衡點,人們就能在焦慮的刺激下獲得成功,而不是因壓力過大而表現失常。
這個適度的焦慮能夠讓人們保持戒備,,使得他們得以同時應付多項任務,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惕。
產生原因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焦慮就像一棵大樹,導致它成長的是多條根。焦慮不像恐懼、憤怒、悲傷等,是一種單一的情緒狀態,而是綜合性的情緒,與性格、環境、家庭等因素關係密切,甚至受飲食營養等間接影響,還可能與腦生理機能的改變有關。因此,了解焦慮形成的原因,才能幫助我們改變對待焦慮的態度,不再預支痛苦。
研究歷史
適當的焦慮可能會帶來好處這個觀點往前至少可以追溯到190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和約翰·多德森在那一年提出這樣一個假設:保持一定的“警醒度”可以提升表現,不過這只在一定程度上。當焦慮過甚,表現反而會受到負面影響。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傑森·莫澤稱,較高的焦慮水平甚至會讓一項簡單的任務變得難以完成。
莫澤和他的同事於2012年6月份在《國際心理學期刊》上合作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對79名女學生和70名男學生在完成一個辨別字母的練習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進行了監測。
起初學生的表現同樣良好,不過那些認為自己高度焦慮的女生完成練習時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這部分學生大腦中的前扣帶皮層——這部分腦組織被認為是控制焦慮的中樞——表現得比其他學生活躍很多。
積極意義
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
在荒野里遇見一隻老虎時,我們會感到焦慮,體驗到緊張和害怕,這種反應完全是有益的,它能激發和調動個體能量以應付外來的突發事件對生命的威脅,從而增加個體生存和延續的機會。這就是焦慮對於我們的第一重意義:它有預警作用,因而有很重要的適應價值。
約束自己 焦慮對於我們的第二重意義是:它能使人學會約束自己,做符合社會準則的守法公民。正是適度的道德焦慮使絕大多數人懂得自我約束,懂得在滿足自身需要時不妨礙他人的利益,因此才使得我們的安全需要得到了基本的保證。
約束自己
適度方法
有許多和焦慮和平相處的方法。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建議人們觀照而不是沉浸於當下的情緒,並進行自我調節。比如,利用冥想創造的空間,確認自己的情緒,命名它,然後退後一步審視它。如果判斷這種情感是負面的,極端的,也不要壓抑它,而是努力把它轉化成積極的情感,重新找回內心的從容平和。
有一些簡單的放鬆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焦慮時找到舒適感:
首先深呼吸,最好是腹部深呼吸。吸氣時數一,呼氣時數二,用幾秒鐘時間注意自己的感覺,然後放鬆。
先放鬆你的腳趾,然後再放鬆整個足部。重複一遍。
再放鬆小腿、大腿、腹部、胸部、雙手、雙臂、雙肩、脖子、後腦、耳朵、臉、眼睛,按照此順序依次放鬆一遍,大概用10分鐘~20分鐘。放鬆之後再面對你要處理的問題,就會感到非常鬆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