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達爾文體
均勻流體球自轉時的一種平衡形狀。1901年,G.H.達爾文提出一種與龐加萊體的梨狀略有不同的平衡形狀,近小頭處更細一些,稱為達爾文體。
根據這種平衡形狀,G.H.達爾文提出了地月系統演化的一種假說(見月球的起源和演化)。他認為,地球和月球原來是一個流體團,由於自轉成為梨狀的平衡形狀,後在外力作用下,較細區域越變越細,最後使小頭分裂出去,成為月球。在潮汐摩擦作用下,地球自轉速率逐漸減小,而角動量也隨之減小。根據地月系統角動量守恆規律,月球同地球的距離就逐漸增大,相應地公轉角動量也增大。由於這種平衡形狀的穩定性問題尚未解決,這還只是一種假說。
相關人物簡介
達爾文 英國天文學家,數學家。著名生物學家C.R.達爾文的次子。1845年7月9日生於肯特郡,1912年12月7日卒於劍橋。G.H.達爾文就學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87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83年受聘為劍橋大學天文學和經驗哲學教授,終身保留此職。189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達爾文對限制性三體問題的周期軌道,對一團粘滯流體達到平衡時的形狀等許多數學性很強的問題作過深入探討。他最主要的貢獻是研究潮汐和潮汐摩擦對天體演化的影響。他最先全面分析了由於陸障和洋底摩擦的影響而導致潮汐的各種不規則性,進而提出: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轉變慢,從而角動量不斷減小;又因為地月系統角動量守恆,所以月球的角動量必然不斷增大,也就是使月球逐漸遠離地球。他由此認為,地球自轉過去比現在快得多,月球離地球也近得多。而最初,月球就是由於太陽潮的共振作用,從急速自轉的地球分裂出去的,地球也因此而喪失了一小部分角動量。這還可以解釋月球的密度比地球小,以及地球上大陸的不連續性。除了地月系統外,他還將這種研究推廣到雙星系統、行星系統和其他衛星系統。達爾文的著作有《潮汐和太陽系中的同種現象》和五卷本《科學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