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達曼-第烏 (Daman and Diu) 是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位處印度西岸,瀕臨阿拉伯海。達曼-第烏歷史上與果阿、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一樣都是葡屬印度的一部份。至1961年12月19日印度揮軍吞併果阿與達曼-第烏,初時共組成為一個聯邦屬地,至1987年果阿成為獨立的一個邦後,達曼-第烏依然保持聯邦屬地的地位。葡萄牙至1974年方正式承認印度對前葡屬印度的主權。達曼-第烏由兩塊飛地組成,各為聯邦屬地下的一個行政區。
達曼-第烏以古吉拉特語為主要語言,由於學校沒有教授葡萄牙語,因此葡語於當地的使用已經式微,然而於達曼至今尚有約10%講葡萄牙語。達曼另有一種稱為Língua da Casa(家裡的語言)的葡語克里奧爾語,而第烏的葡語克里奧耳語則稱為Língua dos Velhos(老人的語言)。第烏葡語克里奧耳語在古吉拉特語的壓力下正快速地走向滅亡。
地方政治
印度治理葡屬印度的初期,將其共組成一個聯邦直轄地,至1987年果阿成為獨立的一個邦後,達曼-第烏依然保持由聯邦派員治政的地位。葡萄牙則至1974年方以正式文書和聲明接受印度對前葡屬印度的主權。達曼-第烏由兩塊飛地組成,皆為直屬聯邦的行政區。
果阿之戰
1961年12月18日至19日,印度出動軍隊,欲圖武力收復被葡萄牙殖民者長期控制的果阿、達曼、第烏島等地區。經過48小時的激戰,最終取得勝利。戰爭起源
果阿、達曼、第烏島位於印度的西海岸,屬印度的一部分,是良好的海港(今為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面積3983平方公里,當時人口約65萬人。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相繼侵占了果阿、達曼、第烏島,作為其殖民整個印度的據點,但是,十七、十八世紀,葡萄牙殖民者與英國爭奪印度失敗,僅保留果阿地區。果阿地區的人民為了爭取解放、回歸印度,同葡萄牙殖民者進行了不間斷的鬥爭。印度獨立,國內仍有帝國主義遺留下來的兩個領土問題未能解決,一個是法國的5個不設防城市,這也是法國殖民者在與英國爭奪殖民地過程中敗北保留下來,法國曾利用這些城市來資助印度土王進行反英鬥爭,大大延緩英國吞併印度的進程;另一個就是果阿地區。1954年,印度收回法屬印度的5個不設防城市。
接下來,自然而然地輪到果阿地區了。
戰爭歷程
1955年8月15日開始,印度政府先後分批派遣共約5000名印度志願軍進入果阿、達曼、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鬥爭,但不久即遭到葡萄牙軍隊的殘酷鎮壓。
1961年1月以後,印度政府運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種鬥爭形式,以期儘快收復果阿。一方面,組織果阿人民進行游擊戰爭,襲擾、打擊殖民統治者。4月25日,游擊隊襲擊了果阿首府潘吉姆附近的貝提姆軍事據點,俘獲了該據點的全部葡軍,並擊斃了進行抵抗的據點指揮官。5月6日,果阿人民游擊隊的一部分兵力在果阿北部的莫累姆對葡軍的一個巡邏分隊進行了成功的伏擊,解除了整個分隊的武裝;在城內,游擊戰士同時襲擊了葡萄牙殖民統治者的警察局,武裝警察被繳械;爾後,游擊隊集中力量拔掉了葡軍的格里姆軍事據點。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給葡萄牙殖民統治者以很大的心理震撼,同時鼓舞果阿人民繼續鬥爭的信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以各種非武裝形式配合。1961年5月下旬,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國大黨全國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收復果阿,但要“避免以純軍事的辦法解決問題”,他“期待不久以後果阿將成為印度的一部分”。印度果阿問題全國運動委員會召集各團體代表舉行會議,決定從6月12日至18日舉行果阿周活動,以聲援和支持人民反對葡萄牙殖民者統治的正義鬥爭,並呼籲一切同葡萄牙保持經濟和外交關係的亞非國家立即斷絕這些關係。
在這期間,印度政府也曾試圖用談判方式解決果阿問題,但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印度人民要求收復果阿的呼聲日盛一日。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3萬餘人(直接參戰的部隊1萬餘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對果阿地區的葡軍發起了猛烈攻擊,經48小時戰鬥,至12月19日全部收復了果阿、達曼和第烏,俘獲葡軍3000餘人,結束了葡萄牙在該地區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
1962年3月14日,印度人民院通過第十二次憲法修正案,規定果阿、達曼和第烏為聯邦直轄領土。1974年,葡萄牙被迫承認果阿為印度領土。
反思
果阿之戰戰爭過程不長,葡萄牙守軍僅5000餘人,且遠離本土,而印軍當時擁有相當可觀的軍力,還剛剛購進了300餘架“獵人”、“坎培拉”等先進戰機和大量坦克火炮。這樣的戰爭,簡直像探囊取物一般,勝負本沒有懸念。但印度卻打得很被動,關鍵在於分散使用兵力。果阿地區面積不大,僅3983餘平方公里,印度政府先後分多次派遣共約5000名印度志願軍進入果阿、達曼、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鬥爭,這使葡萄牙軍抓住了弱點,各個擊破,印軍白白犧牲了許多年輕的生命,被迫進行大規模的戰爭。
(參見:印度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