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延汗

達延汗(約1474~1517),明朝中期退居蒙古高原的蒙古帝國(即北元)延續的蒙古可汗。又作歹顏哈、答言罕、達衍汗,皆為“大元大可汗”的異譯。

簡介

本名巴圖蒙克(一譯把禿猛可),孛爾只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孫。公元1479年(成化十五年)即汗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在其妻滿都海哈屯輔佐下,數與瓦剌爭戰,擊敗瓦剌。至正德初年,又先後翦除以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等為首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漠南蒙古各部。他將蒙古分為左右兩翼,每翼各設三個萬戶,分封諸子為領主。從而結束了有明以來北方地區擾攘動亂的局面,建立了比較穩固統治。在此基礎上與明朝頻年通貢互市,貢使多達六千餘人,至京師者以五百人為率。貢道由大同居庸關。貢物有馬、駝、毛皮產品等。達延汗對蒙古的統一,帶來了比較安定的生產環境,對蒙古的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被譽為蒙古歷史上的“中興之主”。

生平

滿都魯汗死後,沒有子嗣,7歲的曾侄孫巴圖蒙克成為故元室唯一的苗裔。他的第二位妻子滿都海哈屯擁立巴圖蒙克為大汗,就是達延汗,自己也改嫁給了達延汗。達延汗年幼時,滿都海被授予“徹辰”稱號,攝政。達延汗即位後在滿都海哈屯的輔佐下,決心重建黃金家族在蒙古的絕對統治。
他們首先征討瓦剌。瓦剌首領也先曾僭蒙古汗位,也先死後,瓦剌仍很強大,嚴重威脅汗權。1481年,滿都海哈屯攜領幼小的達延汗進攻瓦剌,在塔斯博爾圖(今蒙古國烏布薩湖一帶)與瓦剌激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迫使其退回西北。其次消滅亦思馬因。亦思馬因是永謝布萬戶的領主,專橫狡詐,妨礙統一,曾經挑起滿都魯汗與達延汗父親博勒呼濟農的不和,又搶走了達延汗的生母。1483年,亦思馬因侵掠兀良哈三衛,達延汗夫婦趁機聯合三衛將亦思馬因打得大敗而逃。1486年,達延汗派郭爾羅斯部的脫火赤少師等追殺了亦思馬因,並奪回了生母。
1487年,16歲的達延汗開始親政,廢除了元朝遺留下來的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少師、平章、知院等官職。而代替以成吉思汗時代的濟農、諾顏。左右北元近兩百年的“太師”終於成為了歷史陳跡。1506年,達延汗征服鄂爾多斯土默特等部,除汗廷直接控制的部落外,還有永謝布部、蒙郭勒津部、喀爾喀部、兀良哈部、科爾沁部以及朵顏三衛。統一了蒙古本部,後人稱其為蒙古的“中興之主”。
達延汗有七個兒子:圖魯博羅特、烏魯斯博羅特、巴爾斯博羅特、阿爾蘇博羅特、阿勒楚博羅特、斡齊爾博羅特、格列博羅特。達延汗將東蒙古劃分為六個萬戶。左翼是:察哈爾萬戶,在今錫林郭勒盟境內;哈喇哈萬戶,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兀良哈萬戶,在今內蒙古中部地區以北及蒙古國境內。右翼是:鄂爾多斯萬戶,在今鄂爾多斯市;土默特萬戶,在今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地區;永謝布萬戶,在今張家口宣化以北地區。達延汗向兀良哈萬戶之外的五個萬戶及其下屬的鄂托克(萬戶下面的基本行政單位)分封了自己的子孫,他自己與長子一系駐牧在察哈爾萬戶。右翼的鄂爾多斯萬戶是濟農(副汗)的直屬領地。這樣,各個萬戶和各個鄂托克的領主全部由達延汗的子孫充任,剝奪了異姓封建主對領地的統治權。
公元1517年,達延汗在位37年後去世,時年僅4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