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署前街

今天的南京路西段,即贛州公園後門以古榕樹為中心的左右一段,便是清時的道署前街了。

歷史

說到道署前街,便無疑會令人想起贛州的“三山五嶺八景台,十個銅錢買得來”之傳說,這道署前街便是這“十個銅錢”中一“前”了。而這莊嚴的道署緣何又成為了今天供城市百姓遊樂的敞開式公園了呢?說起來也有一番故事。原來,這道署歷任官僚均是文化人,文化人風雅,便衍生了故事在其中。
316年前的“甓園”就是今天的贛州公園。從清康熙28年起,道署歷任官僚在此間一邊處理公務,一邊築台、植樹、栽花、構橋、掘池、闢室、修徑.......歷經247年,遂有了紅塵中的“世外桃園”之美景。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乾隆24年巡道董榕挖池壘山而成的“豐臺”、“更池”,這一台一池成就了影響一時的“豐臺十景”。說來有趣,這豐臺,更池,與贛州城風景毫無關係,乃是因為董榕家鄉(河北)有豐臺更水,遂名之。“池右築蔚喬軒、援琴室,皆取自王陽明《思歸軒賦》中語。”(贛州府志)
今天,“更池”沓如泥牛,“豐臺”卻聳然依舊,便是那美妙的“十景”,大都也還依稀有著蹤影可尋——東面的“天竺晴嵐”、南面的“崆峒雲靄”、西面的“玉岩聳翠”、北面的“賀蘭夕照”,以及逶迤成景的“五嶺朝霞”、光明磊落的“濂溪霽月”、蘊詩藏畫的“廉泉塔影”、淳厚傳情的“光孝鐘聲”,而它身邊的“射輔遺亭”、“池橋高跡”則讓我們再無從尋找它們的身形模樣。
直到1933年,甓園才撤衙署為公園。甓園開始為百姓所共享。除了衙署石獅仍保留外,園內進行大面積改造,許多時代特徵的東西諸如圖書館、球場、植物園、紀念碑、博物館、招待所、動物園等等也陸續進入園內。好在園內古樹奇花、曲徑荷池太多,甓園的美麗並沒損太多。
2000年,贛州公園徹底對外開放,一切囿困它的牆籬被折除乾淨,圍困了數百年的風流盡然釋放。贛州城的所有百姓都感覺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之美。在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樹下,飄忽的落葉被人拾起讀懂了它的珍貴;在“木客”中意的古樟與贛州市樹古榕跟前,它們的滄桑模樣讓人理解到了這座城池的古老與價值;在晨練的喧譁與夜茶的韻味里,則令人感受到了城市健康與時尚的氣息;還有夏季怒放的白玉蘭,馥郁的花香竟是貫穿整個季節和悠長的街市......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道署前街終於退出歷史,成了大名赫赫的南京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