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證
道林,由春秋古國——道國而來,因 “ 道人之林 ” 而得名 。
道林古時水運昌盛,曾經有過風帆招招,商賈云云,店鋪連連,人潮擁擠的繁華景象,歷史上以 “ 商賈重鎮 ” 著名,有 “ 小南京 ” 之稱 。唐代詩聖杜甫流寓長沙時,曾留下 “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 ” 的千古名句 。
道林人文底蘊深厚,相傳宋朝處士謝英因不滿奸臣秦檜當權,不試而隱讀,以林抱道,取名道林,卒葬於此,遂地以人名,道林名傳千載至今;《寧鄉縣誌》載:“ 道林,宋處士謝英隱居於此,卒即葬焉,以英抱道,名道林 。”
古都鋪市
道林市
《長沙府志》載:“ 道林市,縣南七十里,通湘潭大道,原有公館鋪遞 。”
《寧鄉縣誌》載:“ 在縣南九十里,市西為半邊街,中有王靈官廟,又有古樓 。水陸俱通湘潭,貿易較盛,他處出麴酒詳水類 。道光戊申(1848),邑紳周含萬獨修市中石路里許,鹹豐辛酉(1861),監生蔣廷楨募修上下兩頭石路,共八里 。”
民國《寧鄉縣誌》載:“ 道林市,在靳江北,距縣九十里,分上節下節半邊各街,水陸俱通湘潭,貿易較勝,他處全市商店百餘家,道光戊申,里人周含萬獨修市中石路里許 。
建制沿革
(元代)
元朝初期,寧鄉縣屬潭州路,天力二年(1329)三月初九,改屬湖廣行中書省湖南道宣慰司天臨路 。
(明代)
道林鎮,明屬湖廣布政使司長沙府寧鄉縣秀士鄉五十八都 。
明嘉靖《長沙府志》載:“ 明代寧鄉縣有五個鄉,分別名為釋褐鄉 、崇德鄉 、浮丘鄉 、溫泉鄉 、秀士鄉 。”
明及清初,寧鄉縣城設東街 、北街 、縣前街 、舊坊 、新坊,浮丘鄉 、秀士鄉 、溫泉鄉 、釋褐鄉 、崇德鄉等五鄉 。其中,秀士鄉,以宋處士謝英故里而得名,在縣東南九十里,領四都 、里 。即:五十八都(道林鎮)、六十一都(大屯營鎮)、六十三都(花明樓鎮)、六十七都(東湖塘鎮)。如寧鄉縣秀士鄉五十八都謝英里十區宗師廟南獄大王杜家坪即為今天的寧鄉市道林鎮華鑫市村杜家坪組 。
(清代)
道林鎮/大屯營鎮,清屬湖南省長沙府寧鄉縣石柱四都(寧鄉四都/寧邑四都)。
同治六年《寧鄉縣誌》卷之三 - 地理篇 “ 十都 ”
石柱四都,原名靈峰,以靈峰在六都,定為石柱 。
民國《寧鄉縣誌》載:“ 石柱四都,東自燒湯河,西至光明山,南自丁淩塘,北至宗師廟 。東西約五十里,南北三十餘里 。其山曰麒麟,曰石柱,曰高露 。其水曰靳 。其市曰道林,凡十區二十八團 。”
一區轄兩團,(常安團 、畫一團)
二區轄兩團,(上營團 、屯榮團)
三區轄三團,(保全團 、保定團 、敬勝團)
四區轄一團,(安吉團)
五區轄兩團,(上一心團 、下一心團)
六區轄兩團,(尚祿團 、六合團)
七區轄兩團,(長安左團 、長安右團)
八區轄三團,(廣濟團 、和敦團 、和綏團)
九區轄五團,(梅峰團 、球琪團 、長生團 、喬頭團 、小吟團)
十區轄六團,(道林團 、元吉團 、公福團 、親睦團 、仁善團 、仁里團)
寧鄉,古有六十七都,明末,凡十七都二坊 。
順治十二年(1655),縣令王若視改並十七都為十都,即:獅顧一都 、飛鳳二都 、玉潭三都 、靈峰四都 、湯泉五都 、石柱六都 、天馬七都 、樓台八都 、香山九都 、溈山十都 。與此同時,寧鄉十都地名與寧鄉十景遙相呼應,即:獅顧嵐光 、飛鳳朝陽 、玉潭環秀 、靈峰月夜 、湯泉沸玉 、石柱書聲 、天馬翔空 、樓台曉色 、香山鍾韻 、大溈凌雲 。
乾隆二十年(1755),因二至九都與所在地不符,依次進行改名,全縣仍設10都,下設121個區,436個團 。即:獅顧一都 、龍鳳二都 、洋泉三都 、石柱四都 、石潭五都 、望北六都 、湯泉七都 、柳林八都 、罘罳九都 、溈山十都 。其中,“ 都 ” 下轄 “ 區 ”,以數字序號命名,“ 區 ” 下轄 “ 團 ”,以地名命名 。
同治 、光緒年間,每 “ 都 ” 又分上 、下,名稱依舊,下轄區 、團無變化 。
(民國)
道林鎮,民國時期為寧鄉縣麟峰鄉 。
寧鄉縣,民國三年(1914)屬湘江道,民國十一年(1922)直屬湖南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改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
民國元年(1912)2月,改都區制為鎮鄉制,全縣將清代10都調整為5鎮7鄉1城區,下轄區 、團 、牌 。其中,四都石柱改為高露鄉(大屯營鎮)和麟峰鄉(道林鎮)。
民國十五年(1926)7月,寧鄉縣農民協會廢除5鎮7鄉,將全縣分為21個區 、580個鄉 。
民國十六年(1927)7月,全縣恢復原鄉 、鎮建制 。
民國二十一年(1932)8月,寧鄉廢除鎮鄉建制,全縣分為5個區,以數字序號進行命名,下轄46個鄉和1個鎮,城區改稱城廂鎮 。
民國二十四年(1935)春,廢團牌制,新編保甲,全縣設885個保 、8782個甲 。
民國二十七年(1938)8月,全縣撤區並鄉,將45個鄉合併為25個鄉 、1個鎮 。
民國二十八年(1939)1月,將25個鄉調整為20個鄉 、1個鎮 。
民國三十年(1941)2月,撤銷區立5所高等國小校,於21個鄉鎮各設中心國小1所 。其中,麟峰鄉設麟峰完小(今道林鎮道林社區中心幼稚園所在地)。
民國三十二年(1943)6月28日,析麟峰鄉十三保的丁淩塘歸湘潭縣雲湖橋鎮天星村(今屬黃金村) 。
民國三十四年(1945)3月,魯志吾任麟峰鄉副鄉長 、代理鄉長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擴並保甲,普查戶口 。全縣設340個保 、5634個甲,10月,始辦國民身份證,次年11月結束 。
民國三十七年(1948)7月,全縣設立335個保,4936個甲 。
民國三十八年(1949)8月8日,寧鄉解放 。8月26日,中共寧鄉縣委成立,李瑞山任書記 。8月27日,寧鄉縣人民政府成立,張繼源任縣長,寧鄉歸屬益陽專區管轄 。9月8日,全縣劃分為10個區,設立區公所,區以下沿用保甲制,其中,道林設道林區公所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1950年3月,寧鄉縣農民協會成立,同月開始劃鄉建鎮,“ 保甲制 ” 廢除,設立鄉 、村,全縣共分為11個區 、229個鄉,4街 、1452個村,其中 “ 一區 ” 駐地石家灣,轄區為原來的高露鄉(大屯營鎮)和麟峰鄉(道林鎮)。
1952年春,設 “ 道林鎮 ” 。
1952年11月20日,寧鄉縣歸屬湘潭專區管轄 。
1954年,復改為區 。
1956年6月,撤銷原19個區,將全縣302個鄉 、2個鎮合併為61個鄉和1個鎮 。
1958年9月30日開始,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 。其中,道林設道林公社 。
1959年4月,全縣調整為372個大隊 、2311個生產隊 。
1961年8月24日,恢復區建制,調整人民公社規模 。全縣設16區1鎮,下轄72個人民公社 。
1969年12月,全縣共分為12區1鎮,下轄74個人民公社 。
1962年12月5日,寧鄉縣復屬益陽專區 。
1983年7月1日,寧鄉縣歸屬長沙市 。
1984年3月,全縣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
1990年,全縣劃分為12區1鎮,下轄72個鄉和5個鄉級鎮,914個行政村,16個居民委員會,12242個村民小組 。其中道林區下轄道林 、金華 、善山嶺 、石家灣、三仙坳5個鄉,59個行政村 、832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委員會 。
1993年,撤區並鄉建鎮,道林區改為 “ 道林鎮 ” 。
1995年5月26日,寧鄉縣召開撤區並鄉大會,全縣撤銷12個區公所,將原77個鄉鎮並為32個鄉鎮,即15鄉17鎮,其中,新道林鎮由原來道林鎮 、金華鄉 、善山嶺鄉合併而成,全鎮下轄3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
2004年底至2005年初,全鎮由37個村(社區)合併為15個村(社區)。
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全鎮由15個村(社區)合併為9個村(社區)。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
2017年6月23日,寧鄉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原寧鄉縣轄鄉 、鎮為寧鄉市轄鄉 、鎮 。
2017年12月3日上午9時,寧鄉市成立大會舉行,寧鄉市委 、市政府 、市人大 、市政協 、市紀委將相繼揭牌 。立足新的時代條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千年古邑寧鄉正式邁入新紀元 。
行政區劃
村級順序按行政區劃代碼排序:
1995年至2004年底
轄:道林居委會(道林社區)、道林村 、天龍村 、騎龍村 、金獅村 、龍塘村、洪江村 、福星村 、共同村、成德村、港口村、西塘村 、林塘村 、河清村 、荷花村 、石壁壠村 、獅子山村 、清水村 、新湖村、大界村、莘田灣村 、金華山村 、歧界村 、石壩寺村、湯家塘村 、人字沖村 、善山嶺村、燒湯河村、尹家壠村、楓林村 、清湖村 、雙武村 、田心村、烏石村、蘇光村 、雙雄村、長寧村
2005年初至2015年底
轄:道林社區 、奇石村、金華村、靳水村 、富豪村 、河清村、燒湯河村 、啟仁村 、壠楓村 、善山嶺村 、鑫星村、華鑫市村 、天石村 、清石村、盤龍村
排行 | 村(社區)名稱 | 行政代碼 | 組成部分 | 區域面積(平方公里) | 村民小組 |
1 | 道林社區 | 430124101001 | 居委會+道林+天龍+石壁壠 | 7.4538 | 35 |
2 | 奇石村 | 430124101201 | 岐界+石壩寺 | 7.6464 | 32 |
3 | 金華村 | 430124101202 | 大界+金華山 | 9.4702 | 41 |
4 | 靳水村 | 430124101203 | 莘田灣+新湖 | 8.5282 | 36 |
5 | 富豪村 | 430124101204 | 清水+荷花 | 8.7401 | 34 |
6 | 河清村 | 430124101205 | 獅子山+河清+林塘 | 9.4517 | 33 |
7 | 燒湯河村 | 430124101206 | 騎龍+燒湯河+長寧 | 8.5086 | 28 |
8 | 啟仁村 | 430124101207 | 蘇光+雙雄 | 8.2522 | 25 |
9 | 壠楓村 | 430124101208 | 楓林+尹家壠 | 10.7988 | 33 |
10 | 善山嶺村 | 430124101209 | 善山嶺+烏石 | 11.1152 | 29 |
11 | 鑫星村 | 430124101210 | 人字沖+田心+雙武 | 15.2944 | 47 |
12 | 華鑫市村 | 430124101211 | 湯家塘+清湖 | 6.9291 | 34 |
13 | 天石村 | 430124101212 | 金獅+龍塘 | 7.8618 | 33 |
14 | 清石村 | 430124101213 | 福星+共同+洪江 | 8.3244 | 37 |
15 | 盤龍村 | 430124101214 | 西塘+成德+港口 | 6.1681 | 28 |
2016年初至現在
轄:道林社區 、金華村 、靳水村 、善山嶺村 、鑫星村 、華鑫市村 、河東新村 、龍泉湖村 、石金村
排行 | 村(社區)名稱 | 行政代碼 | 組成部分 | 區域面積(平方公里) | 村民小組 |
1 | 道林社區 | 430124101001 | 道林社區+盤龍 | 13.6219 | 69 |
2 | 金華村 | 430124101202 | 奇石+金華 | 17.1166 | 73 |
3 | 靳水村 | 430124101203 | 靳水 | 8.5282 | 24 |
4 | 善山嶺村 | 430124101209 | 壠楓+善山嶺 | 21.914 | 68 |
5 | 鑫星村 | 430124101210 | 鑫星 | 15.2944 | 53 |
6 | 華鑫市村 | 430124101211 | 華鑫市 | 6.9291 | 19 |
7 | 河東新村 | 430124101215 | 富豪+河清 | 18.1918 | 73 |
8 | 龍泉湖村 | 430124101216 | 燒湯河+啟仁 | 16.7608 | 56 |
9 | 石金村 | 430124101217 | 天石+清石 | 16.1862 | 69 |
10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道林鎮位於湖南省寧鄉市東南部,地理座標界於東經 112°39′ ~112°47′,北緯 27°55′ ~28°06',東及東南鄰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 、南接湘潭縣雲湖橋鎮,西與花明樓鎮 、大屯營鎮交界,北與嶽麓區含浦街道乾子村 、蓮花鎮毗連 。
地形地貌
道林鎮屬丘陵地帶,地勢西北與東南較高,中部為沖積平原,其中,西北以丘陵 、山地為主,東北 、東南以丘陵為主 。境內山脈眾多,山脈均屬於衡山余脈,衡山山脈自嶽麓山西來,由黃茅大嶺延伸入境,比較有名的是獅子山 、麒麟山 、大界嶺、栲木嶺等,其中境內最高峰為黃茅大嶺,海拔416米 。
《寧鄉縣誌》卷之二 - 地理篇
栲木嶺
在縣南九十里,與潭邑界。
大界嶺
在縣南九十里,過嶺為湘潭境 。
水文特徵
靳江河,簡稱靳江或靳水,古名 “ 瓦官口水 ” ,為湘江下游一級支流,以水急灘多著稱,因河道流經楚大夫靳尚墓前而得名 。靳江河在道林鎮流經十多公里,在上游靳水村季魚組築有新埠頭水閘及一個水利發電站,於下游龍泉湖村燒湯河組出境,沿途有眾多溪流匯入 。
早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曾記載 。《水經注》曰:“ 湘水又北,左會瓦官口水,湘浦也 。” 據考證,古代這裡曾是燒制磚瓦的集中地,政府在此置有瓦官,故名 “ 瓦官口水 ”《寧鄉縣誌 · 水文》載:“ 靳江原名建江,因流經戰國楚上官大夫靳尚墓前而更名 。”
氣候特徵
道林鎮屬於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比較強烈,冷暖空氣的交替比較明顯,特點為四季分明,水熱充足,寒冷期短,炎熱期長,寒潮頻繁,回暖較早,秋季氣溫呈階段性急降,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無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384.2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81%,由於土 、光 、熱 、氣 、水等條件優越,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農業生產相對發達,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 。
自然災害
1954年7月18日,山洪爆發,房屋被毀,全縣71個鄉受災 。同年12月,連降大雪,遍地冰凍 。
1955年3月12日,寧鄉遭受大風襲擊,倒塌房屋多間,全縣203個鄉受災 。
1963年5月8日,普降暴雨,山洪爆發,全縣74個公社受災 。
1964年7月24日,狂風襲擊道林 、壩塘 、雙江口等區的11個人民公社 。
1966年9月,秋旱,全縣有41萬畝晚稻受災,其中7萬畝失收 。
1969年7月,暴雨成災,為寧鄉近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 。全縣74個人民公社和城關鎮(寧鄉城區)全部受災,損失慘重 。
1990年6月6日到6月16日,全縣連降三次暴雨,靳江河沿岸農田被淹,民房進水 。
1994年5月1日,突降暴雨,降雨量達59毫米,風力九級 。
1995年6月22日至26日,連降暴雨,靳江河兩岸受災 。
1998年,氣候反常,暴雨成災,各鄉鎮引發罕見洪澇災害。
2008年冬,冰凍災害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積雪嚴重,供電線路受損致使大範圍停電。
2010年6月19日,暴雨致使山塘 、水庫 、靳江河水暴漲,低洼處被淹 。
2011年1月1日開始,全縣出現大範圍長時間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 。
2012年7月16日,普降暴雨,多處受災,民房進水,農田被淹 。
2013年5月14日,迎最大暴雨,降雨量達140毫米,導致道林鎮9處堤壩損壞,長度達500米,緊急轉移村民76名。受災人口達400人,倒塌房屋21間,無一人死亡或失蹤 。
2015年6月21日,大水,靳江河水齊堤,低洼處河水倒灌 。
2016年7月4日,大水,沿江部分農田及房屋進水 。7月18日,持續強降雨,致使河水暴漲漫堤,致使靳江河沿岸農田及房屋悉數被淹 。
2017年6月24日,暴雨傾瀉而下 。25日,河水漫過河堤,低洼處一片汪洋 。6月26日雨停,洪水開始逐漸消退,此次洪災,道林鎮受災人口11000餘人,倒塌房屋28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990畝,公路中斷17條次,損壞堤防500餘米 。6月29日開始至7月2日凌晨,風雨交加,暴雨持續不斷,導致河水暴漲,遭遇六十年一遇大洪水,7月2日上午八點,陽光普照,洪水開始消退,至傍晚時分,已回落到正常水位。此次累計降雨量超300毫米,超歷史同期水位1.2米,集鎮水位最高達到了3米,全鎮受災人口達2.23萬,房屋倒塌959間,農作物受損2.1萬畝,菸葉受災2156畝,道路損毀20.4公里,直接經濟損失達1.6億元人民幣 。
7月10日,洪災過後,大範圍連續出現四十多天高溫酷熱桑拿天 。
資源條件
道林鎮素有 “ 耐火材料之鄉 ” 的美譽 。其境內矽砂 、白雲石 、海泡石 、鎂質泥等特種稀有非金屬礦藏豐富 。其中海泡石的精深加工項目尤為突出,該鎮境內的海泡石儲藏豐富,品質較高,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生產的海泡石粉已廣泛用於複合肥 、飼料 、鑄造 、電焊條 、橡膠 、鑽井 、藥物 、美容 、陶瓷等方面的粘合 、稀釋 、補強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將海泡石進行科學的精細加工,可更好的發揮其吸附 、催化 、流變 、抗鹽 、脫色等特性,加工的效益將呈數十倍的增長,前景十分廣闊 。
道林鎮還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是歷史著名的糧油豐產區,道林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在黃土地上大寫風流 。近年來,該鎮黨委 、政府適時制定強力推進 “ 特色強農 ” 戰略,不斷在 “ 突出產業特色,鞏固產業基礎,打造產業規模,提高產業效益 ” 上下功夫,形成了奶業養殖 、瘦肉豬養殖 、花卉苗木栽培 、烤菸生產 、米業加工等成本低見效快的特色產業,推動地方經濟滾動式發展 。
享有天然淡水養殖場之稱的靳江,是湘江的一級支流 、四季不斷流 。橫貫道林鎮境內十餘公里,現在利用靳江淡水網箱養殖所占水面僅靳江的四分之一,此外還有上萬畝山塘 、水庫水面,年可產各種名貴魚3000噸 。
道林鎮有水田5萬畝,山地8萬畝,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水勻稱,可建立面向長株潭市場的大型無公害蔬菜基地 。
人口數據
1990年,總人口100495人(註:含同屬道林區管轄的石家灣鄉 、三仙坳鄉)
2000年,總人口54500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5年,總人口53971人
2010年,總人口55391人,出生572人,死亡325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2013年,總人口55905人,出生771人,死亡417人
2014年,總人口56302人,出生700人,死亡434人
2015年,總人口56618人,出生758人,死亡492人
2018年,總人口59447人
民族特色
道林鎮主要民族以漢族為主,占全鎮總人口98% 。
學校資源
中學:善山嶺初級中學 、道林初級中學
國小:南塘完全國小 、中心完全國小 、善山嶺完小 、雙雄初級國小 、尹壠初級國小 、田心初級國小 、湯家塘國小 、莘田完全國小 、大界初級國小 、龍塘初級國小
幼稚園:瓏楓幼稚園(民辦)、小陽春幼稚園(民辦)、棒棒幼稚園(民辦)、中心幼稚園(民辦)、善山嶺幼稚園(民辦)、善山嶺完小幼稚園(公辦)、中心學校幼稚園(公辦)
培訓班:小精靈藝術培訓中心 、園園培訓學校
交通運輸
道林交通區位十分優越,許廣高速(原岳臨高速)與長韶婁高速在此交匯,道林互通 、花明樓互通 、南谷互通互連環繞,是寧鄉市唯一一個全方位緊鄰長株潭城市群核心的鄉鎮,是韶山 、花明樓紅色旅遊黃金線路上的重要節點 。
公路方面
長韶婁高速公路橫貫道林鎮 10.8公里,途經善山嶺村、鑫星村 、華鑫市村 。並在善山嶺村設有兩個互通收費站及一個湖南高速公路交警大隊,從這裡,既可以上 、下長韶婁高速,也可以上 、下許廣高速 。許廣高速縱穿道林鎮 9.914公里,途經善山嶺村、龍泉湖村、河東新村,並在河東新村與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雲龍村交界處設有一個道林服務區 。滬昆高鐵長昆段橫穿道林鎮南部 5公里,途經金華村 。
運輸方面
901路公車直達寧鄉城區(東城汽車站),道林汽車站每天都有客車往返於長沙市區(汽車西站、汽車南站),湘潭市區(鶴嶺鎮汽車站),除此之外,道林至大屯營,道林至桐子坪(湘潭縣雲湖橋鎮),也有多趟客車往返。
特色美食
酸棗片
酸棗片,又叫酸棗糕 。道林民間都有製作酸棗糕片的傳統習慣,早在清朝就已廣為盛行 。其加工工藝及食材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探索與改良,味道也呈多樣化趨勢 。
製作酸棗糕片的主要食材有南酸棗肉 、南瓜或雜交紅薯 、紫蘇葉 、紅辣椒 、白芝麻 、食用鹽 、白糖 、甘草粉,根據不同喜好,不同口味,有的還往裡面添加糯米 、藠頭 、陳皮等食材 。
加工方法
① 、先將南酸棗洗淨,倒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將其煮沸至皮開肉綻,再用漏勺撈出,潷乾水分,在煮南酸棗的過程中,準備好其它所需食材,如新鮮紅辣椒洗淨剁碎備用,紫蘇葉洗淨備用 。
② 、將煮好的南酸棗倒入缽里搗爛,撿掉裡面的核,再將紫蘇葉和剁碎的紅辣椒連同南酸棗肉一起攪拌,搗成泥狀,撒上適量食鹽醃製一晚上 。
③ 、將南瓜或紅薯去皮洗淨切片,加水煮熟,再將醃製好的南酸棗肉倒入鍋中,加入白糖,一同攪拌,將其搗成泥狀,冷卻備用 。
④ 、準備好乾淨的塑膠膜鋪在桌子上,然後將搗成泥狀的南酸棗肉均勻攤在上面,擀成一塊塊,大約厚0.2厘米左右,之後撒上芝麻和甘草粉,在陽光下暴曬,直至兩面都曬乾 。
⑤ 、將曬乾水分的酸棗糕片,放入鍋中,隔水蒸 。
⑥ 、將蒸好的酸棗糕片,放在陽光下繼續暴曬,直至完全乾燥,然後密封收藏即可 。
歷史事件
(一)
明崇禎十五年(1642)十一月初八辰時,巡按劉熙祚難於道林宗師廟 。
劉熙祚(1587-1643),字仲緝,號劬思 。江蘇武進人,進士劉純仁之子,武進西營劉氏第九世 。天啟四年(1624)甲子舉人,崇禎十五年(1642),巡按湖廣 。
清同治《寧鄉縣誌》載:
宗師廟吊劉忠毅公詩
——戴德
繡衣不越楚之垠,署壁題詩淚滿巾;
收卒何能殲劇賊,捐軀從此瘞孤臣;
靈旗夜閃江南路,碧血鵑啼故園春;
誰輿招魂歌楚些,生芻絮酒道林人 。
(二)
明崇禎十六年(1643)8月,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部進駐長沙,分兵寧鄉 。知縣邱存忠集士紳陶雲 、周易等率兵阻擊,義軍殺邱於道林 。
(三)
民國十四年(1925),毛澤東和大弟毛澤民 、妻子楊開慧及毛岸英 、毛岸青因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創辦農民夜校,招湖南省長趙恆惕密令抓捕,毛澤東等在鄉人幫助下,於8月28日,連夜經如意亭趕到道林,再改成小船沿靳江去了長沙,成功脫險 。
(四)
民國三十三年(1944)5月,日軍進逼寧鄉縣境 。6月13日,日軍千餘人犯境 。7月29日,縣城被日軍侵占,寧鄉淪陷 。8月,日軍先後占領蓮花鄉(雙江口鎮)、獅顧鄉(金洲鎮)、洋泉鄉(菁華鋪鄉)、龍從鄉(壩塘鎮)、高露鄉(大屯營鎮)、麟峰鄉(道林鎮)、石潭鄉(東湖塘鎮)、芳儲鄉(花明樓鎮)、仙鳳鄉(夏鐸鋪鎮)。10月,日軍於縣城和所占各鄉設立日偽政權維持會 。
民國三十四年(1945)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9日,日軍撤離寧鄉 。
同年秋,王震 、王首道奉毛澤東令,率三五九旅主力組成的八路軍南下支隊,經道林時,在靳水河畔的莘田灣等地民眾中,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廣播革命火種,石壩寺許家祠堂等地一度成為革命熱土 。
道林事件
經過:1999年1月8日,湖南省寧鄉縣道林鎮10000多名農民在 “ 減負代表 ” 的組織號召下,到鎮政府機關大院召開 “ 萬人減負反貪大會 ” ,有關部門為了制止這次聚會,派出了近1000名民警和武警,在鎮政府門前的公路上設定警戒線 。最後與農民發生暴力衝突,警察使用了催淚彈,導致人員傷亡 。
組織:寧鄉道林鎮農民 “ 減負代表 ” ,組織共有46人,這個組織發動和組織了多起農民減負行動 。其中,在1998年6月8日就曾組織30個村近5000多名民眾在道林鎮政府大院內召開了 “ 減負 、反貪 ” 動員大會,會上播發錄音,鳴銃放炮 。這個組織目前仍有半公開的活動,基本骨幹已增加到70多人,其中,有一半是退伍軍人 。
領導人:楊躍進,退伍軍人,開始在村里當民辦教師,他不滿足校領導專權,就聯絡學生家長組織 “ 家管會 ” 進駐學校清查學校賬目 。崔羅坤,退伍軍人,村民小組長,1996年被村民推薦為村民代表,先後向鄉政府和村委會14次反映情況,要求解決當地村辦廠礦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 。問題不僅沒有解決,一些基層幹部還動用社會黑勢力對崔家進行打砸搶,並將崔打傷再押到縣裡拘留 。自此之後,崔就不停地上訪 。在上訪過程中他了解了更多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精神,並認識了一些減負方面的同道,也就從為自己 “ 申冤 ” 轉而組織農民開展減輕活動 。
名勝古蹟
宗師廟
宗師廟位於道林鎮石金村
宗師廟古為寧鄉至湘潭主要交通驛站 。建於天啟三年(1623年),由當地鄉賢黃廷獻所建,如今廟宇已不復存在,只剩其名延續至今 。《寧鄉縣誌》載:“ 崇禎癸未劉熙祚殉難於此 。縣令邱存忠殉難於道林宗師廟 。”
鹹豐三年(1853年),廩生黃懋寅 、丁應台倡建節義祠,祭祀巡按劉熙祚,縣令邱存忠,宋處士謝英 。
麒麟山
麒麟山位於道林鎮道林社區
麒麟山,顧名思義,山上怪石林立,狀如麒麟翹首 。《寧鄉縣誌》載:“ 怪石凌層,高可二十丈,迂迴六百二十步,尾鬣昂聳,酷似麒麟,故名 。”
石鏡
石鏡位於道林鎮道林社區
據悉,麒麟山腳有一巨石,高約有一丈,寬約數丈,切面呈黃褐色,表面光潔如鏡,光可照人,人們都說這是一塊神奇的寶鏡,寶鏡前方有一條小溪流,清澈透明,與寶鏡交相輝映,曾引來攬勝之人觀光膜拜 。
《寧鄉縣誌》載:“ 在縣東南九十里,麒麟山謝處士墓側有石瑩,淨如鏡,照見山川人物 。”
石柱書聲
“ 石柱書聲 ” 位於道林鎮金華村,為寧鄉舊十景之一,由於當地鄉人愚昧無知,經濟利益沖昏頭腦,加之嚴重缺乏歷史古蹟保護意識,此景於在1992年,因采矽砂被毀 。
《寧鄉縣誌》載:“ 石柱山四周岩石林立,石柱山高聳其間,山形如台,方高兩丈有餘,頂寬平數丈,腰裂縫隙,有搖搖欲墜之勢,臨柱頂卻有堅定不可動搖之感 。”
風晨月夕,柱台常傳出咿唔之聲,儼然有人朗讀詩文,半里之內,靜聽者能聞其聲 。山旁有秀士湖和秀士塘,相傳為宋代隱士謝英游釣之處 。“ 石柱書聲 ” 以形奇 、聲奇,加上謝處士之奇行 、奇聞而成為勝地 。
清代詩人周書作詩記其事:
亭亭石柱立高頭,
曾有幽人讀未休 。
誰譴六丁輕借力,
移將此柱砥中流 。
據悉,當年石柱山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平整像桌面,下面圓而稍尖,站在平頂上,可以俯瞰大界全景,謝英常常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在這裡下棋 、讀書,徜徉吟詠 。
許多人曾爬上其頂,在這個石台上跳躍,大聲呼叫,還可以看到它晃動,有人甚至還看見過棋盤格子 。更神奇的是,在每天早上五更時,兩人用細線從底部通過晃動可以移過去 。
謝英墓
謝英墓位於道林鎮道林社區
墓於1958年拓荒時被毀,今僅存墓碑記,碑系清鹹豐元年(1851年)制,訓導周世寬撰文 。碑為漢白玉質,長80厘米,寬41厘米,厚9厘米,正面刻楷書 “ 宋處士楚華先生之墓 ” ,右下刻 “ 有文刻碑陰 ” 。碑文云:“ 宋處士謝楚華先生,居寧鄉,英其名 。
石靈橋
石靈橋位於寧鄉市道林鎮龍泉湖村燒湯河組與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金僑村槐樹組交界處,橋北為寧鄉市境,橋南系湘潭市雨湖區境 。
石靈橋原名湘寧橋,由湘潭人始建,乾隆年間,橋被洪水衝垮後,寧鄉人黃庭英獨自捐銀1800兩,在遺址上重建了三拱,並改名石靈橋,後來因河流移位,凸岸堆積,凹岸刨蝕,河道後來更靠南岸了,光緒年間,湘潭民眾又在南岸延建了兩拱,這就形成了現在的五拱石靈橋 。
《寧鄉縣誌》載:“ 在縣南九十里燒湯河,為潭 、寧交界處 。清黃日燦費千金建,鹹豐八年,徐石村 、楊少度募捐重修 。光緒二十三年,寧 、潭士紳陶蘅渚 、徐景山倡募重修 。 ”
洪仙橋(紅星橋)
洪仙橋(紅星橋)位於道林鎮石金村
道林洪仙橋(紅星橋),往來更當要衝者 。其功巨,故壞數十年莫為修;其費多,非聚數百緡莫能竟 。鹹豐元年(1851),由寧鄉人黃繼光捐修,僅三月而成 。
《寧鄉縣誌》載:“ 在縣南九十里峽山口,明崇禎戊辰楊宗先建,清乾隆乙丑,其裔孫月軒側室陳氏補修,鹹豐元年黃繼光重修 。”
便河裡陶森甲莊園
便河裡陶森甲莊園位於道林鎮河東新村
由矩林公陶森甲在清末所建,為晚清時期道林最大莊園,現如今陶森甲莊園主體已蕩然無存,僅剩殘垣斷壁,當時人丁興旺,富甲一方,榘林公陶森甲為清二品,內閣中書,兒惺孝(涵宇公)世襲二品,日本法政大學畢業,為李澤厚外公 。
陶森甲,1941年《寧鄉縣誌》載:“ 陶森甲字榘林,清壽春鎮總兵,民國在辰沅永靖觀察使 。清史志有傳 。”
1993年《寧鄉縣誌》載:“陶森甲(1852~1912)字榘林,道林人。清光緒副貢 。曾赴俄 、德 、奧 、日考察軍事,回國後創辦武備學堂 。民國元年任辰沅永靖觀察使 。
陳敦和墓
陳敦和墓位於道林鎮道林社區金馬組
墓葬坐東北朝西南,長7.4米,寬4.4米,由墓圍 、墓碑 、墓冢構成 。墓圍原為麻石質地,上世紀60年代被毀,其後裔於1986年進行重修,改為磚混結構;墓碑陰刻直書 “ 抗日將領陳敦和之墓 ”,系陳敦和生前好友 、教育名家 、湖南省政協委員湯菊中題寫,左右附碑為當時社會名流賢達題詞;墓冢半球狀,土質夯築 。
民間圖書館
沈家巷圖書館位於道林鎮華鑫市村沈家巷組18號
1998年以前的沈家巷,是個遠近有名的 “ 麻將窩 ” ,經常有人三五成群成天打麻將,沉醉在麻將中不能自拔的民眾也有不少 。小孩子放學後也只知道瘋玩,甚至還經常搞些小破壞 。華鑫市村的精神生活顯得十分單調而貧乏 。
“ 1998年4月,在廖仁章大哥的幫助下,“ 沈家巷圖書文化室 ” 終於成立了,周恩來的秘書林麗韞同志親自為圖書室題名 。多種多樣的書籍刊物,寬敞明亮的讀書環境,免費開放的借閱形式,圖書室如同一股清風吹進了這個沉悶 、滯後的小山村,華鑫市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新鮮血液 。
圖書室剛成立時,廖仁章夫婦只籌到了5000來冊書,他們採取無償借閱的方式,給全村每戶家庭送上了一張借書證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村裡有書的人家紛紛把書拿出來,為圖書室 “ 添磚加瓦 ” ;寧鄉縣圖書館聞訊後,寄來了整套的《九億農民致富叢書》;廖仁章的兒女每次回家,總忘不了給父母帶上一些寶貝——書籍;他們自己除了種田 、餵豬外,還挖塘養了魚,用賺的錢給圖書室注入 “ 新鮮血液 ” 。
圖書室的書慢慢多了起來,老兩口把書分成農業 、政治 、科技 、文學 、法律等幾大類,還分別編上號,建立了書目索引 。
著名人物
鍾靈毓秀的道林自古就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從這裡走出去的人物,不論文的武的,數不勝數 。民國 “ 三省主席 ” 魯滌平及其族兄抗日名將魯渭平,魯渭平的兒子復旦大學教授魯實先,清代名將 、學者周家樹,清代大學者黃本驥,革命志士成邦傑 、許聞道 、許抱凡,著名愛國湘劇藝術家羅裕庭……還有出生在近代的哲學大師李澤厚,著名作家崔合美,著名學者蔣沛昌等等,這些人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光耀長空,名垂史冊,構成了今天道林十分獨特的人文風景 。
謝英
謝英(1103 - 1192),字楚華,道林人 。岳飛被害後,聞訊禁不住悲憤嘆息:“ 時不可為矣!” 從此隱居道林山中讀書著述,教授弟子 。孝宗時,謝英曾幾次被推薦徵辟,但都拒絕出仕,最後以講學撰作終老 。著有 《志伊錄》、《白雲素養》、《循吏龜鑑》等文學著作 。
宋高宗時,秦檜當國,與金講和,殺岳忠武 。先生將應舉,聞之遂不出 。孝宗屢征不就,日徜徉泉石間,其釣游石上處,自鐒曰慕嚴台 。
黃本驥
黃本驥(1781年~1854),字仲良,號虎痴,道林鎮善山嶺人 。清道光元年(1821)舉人 。自幼博覽群書,對經史 、地理 、目錄之學都有研究 。
一生著述達三十餘種 、218卷,主要包括《聖域述聞》《三禮從今》《三志合編》《疑疑孟》《孟子年譜》《避諱錄》《書畫譜》《湖南方物志》《皇朝經籍志》《三長物齋詩略》《文略》《縑山紺雪》《古志石華》《痴學》《詩韻檢字》等,匯為《三長物齋叢書》。被張之洞列為清代湖湘僅有的八位著述家之一,與王夫之 、魏源 、鄒漢勛 、王文清 、李錫蕃 、曾國藩 、嚴如熤(yì)等齊名 。
魯滌平
魯滌平(1887~1935),字詠庵,道林人 。1903年11月入湖南陸軍兵目學堂,畢業後在湖南新軍服役,北伐戰爭中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1928年任湖南省主席,因桂系軍閥逼迫退出湖南,任江西省主席,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 。1934年11月13日,《申報》總經理史量才在滬杭道上遇刺身亡,魯滌平負責調查此案,就在此案初露端倪時,魯滌平卻於1935年1月31日突然病故,其妾室沙夫人也墜樓身亡 。
蔣介石曾作輓聯:
挽魯滌平
遺愛在錢塘猶見白蘇政績;
大星隕衡岳長留褒鄂勛名 。
魯渭平
魯渭平(1892~1977),字道源,晚年號覺元,道林人 。7歲喪母,1912年9月至1946年先後從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和陸軍大學特四期畢業,歷任團長 、旅長 、第十一軍司令部少將附員等職 。1946年3月,魯渭平退役 。1950年冬,出走香港 。1951年7月,魯渭平和兒子魯實先到達台灣 。1977年12月31日,魯渭平在台灣去世 。
陳敦和
陳敦和(1894.5~1947.8),又名乾達,道林人 。1919年投軍於唐生智部,1920年被保送到湖南陸軍講武堂學習,1923年畢業後回唐部,歷任排長 、連長 、營長等職 。1926年初,參加北伐,1929年升任第八軍第一旅少將旅長,隨後又調廣西南寧第四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 。1931年任陸軍22師少將師長 。1933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兼副官長。1934年任軍事委員會南昌行轅委員 。1937年任軍政部武昌補訓處第11團少將團長 。同年10月任南京警衛旅旅長,參加南京保衛戰 。1942年任第九戰區江防封鎖委員會督察長 。1944年回寧鄉組織抗日自衛總隊,任湘 、寧自衛區司令 。1945年1月至1946年2月,任國民政府寧鄉縣縣長 。
魯志吾
魯志吾,(1903.5~1974.6.12),又名魯任昌、魯直夫,道林人 。1910年入私塾讀書,1915年停學後即在家從事農業生產 。1919年與劉淑純結婚,1920年母逝,從此債務年增,生活困難 。1922年棄農外出謀生,先後在長沙雜稅局及三仙湖厘全局做了三個月的收稅員工作 。1923年秋隨湘軍入粵,在湘軍第二軍部當文書 。1925年春考入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官學校學習,在校集體加入國民黨 。在受訓期間,參加了討伐楊希閔之役 。畢業後,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四師十一團五連少尉副連長 。1926年春由師長張輝瓚指揮圍剿琵琶山謝觀相匪幫,激戰兩個月,搗毀了土匪巢穴 。同年加入第二軍官學校同學會,1927年春調本軍教育團三營七連任上尉連長 。1931年在國民黨獨立三十六旅第二團任少校團副,1933年秋入國民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學習,1934年夏畢業回原部隊,其間參加了國民黨中央軍校各軍事學校畢業生通訊社,並加入勵志社 。同年又在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二期受訓兩周 。結業回部隊後,在由三十六旅擴充後以戴岳為師長的第四十六師二七一團任中校副團長,參加了對工農紅軍的進攻 “ 圍剿 ” 。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魯隨四十六師開赴上海 、南京等地抗日前線作戰,並調任該師補充第一團副團長 。1938年春回湖南,任湖南保全處上校附員,曾領命赴浙江金華搶運浙鹽回湘,以應民生急需 。同年冬被薛岳解職回家 。1940年赴江西任國民黨第五預備師中校附員,在該師軍訓班擔任軍事教官兩個多月 。1941年夏任師部副官處副官 。夏末調第九戰區訓練團第四期受訓十天,因日軍進逼,湘北告急,被解散離職回家休息 。在家種田兼營紡紗和中藥鋪,因大虧其本而結束 。1945年3月任寧鄉縣麟峰鄉副鄉長 、代理鄉長,負責淪陷區過往友軍物資供應 。1946年冬經重新登記軍籍和審查合格,參加國民黨中央訓練團第七軍官總隊三大隊十二中隊學習,受訓三個月後,即令辦理退役手續,回到寧鄉原籍 。
1949年春與姜亞勛起義部隊中的地下黨員劉盛亞取得聯繫,搞了20多條槍參加起義部隊,經劉介紹擔任湘中糾察總隊司令部參謀長,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四十六軍一三八師獨立支隊,任支隊司令部參謀長 。一個月後,派到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習 。1952年資遣回原籍參加農業生產 。1956年8月因歷史問題被公安機關逮捕,關押八個月後釋放 。1957年1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秘書 。魯志吾1974年6月12日逝世,享年72歲 。
李澤厚
李澤厚,祖籍湖南望城,1930年6月出生在一個郵政職員家庭 。1937年至1938年,為躲避戰火,李澤厚到寧鄉縣麟峰鄉外婆陶家住了一年 。在其父去世後,於1942年又隨母親回麟峰鄉居住 、求學,由任國小教師的母親撫養 。1945年秋從寧鄉靳江中學(今寧鄉四中)第四班國中畢業,考入湖南省第一師範 。1948年至1949年在麟峰鄉麟峰完小(今道林鎮中心幼稚園)任歷史教師 。1950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54年畢業後到上海高教局工作 。195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教授 、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評議組成員,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副會長 。1988年當選為國際哲學院院士 。1992年起,兼任美國科羅拉多學院客座教授 。
他自幼受其母影響,以 “ 只問耕耘,不求收穫 ” 為座右銘,勤奮鑽研,深入思考,潛心研究 。其《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一書是在幹校動手寫的 。寫作此書時,像做秘密工作一樣,上面擺 “ 毛選 ”,下面偷偷地放著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他的主要學術專著有:《我的哲學提綱》、《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美學論集》、《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走我自己的路》、《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等 。還主編《美學》雜誌 、《美學叢書》、《美學譯文叢書》等,與劉綱紀合作主編《中國美學史》(5卷本)。《美的歷程》是其數十年來從事中國美學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評論說:“《美的歷程》是部大書(應該說是幾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
楊達璋
楊達璋,道林人 。1944年出生,1961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戰士 、班長 、排長,營部書記,團參謀,連副政治指導員,師政治部秘書,武漢軍區政治部秘書 、宣傳部副科長,長沙鐵道兵學院政工教研室副主任 、解放軍幹部文化學校辦公室主任 、長沙政治軍官進修學院幹部處處長 、1992年8月任南京政治學院長沙分院政治委員,1993年7月長沙政治學院政治委員 。1998年總政治部直屬工作部副部長,2000年8月西安政治學院政治委員 。(正軍職)1988年9月被授予為上校軍銜,1992年7月晉升為大校軍銜,2000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
鄉鎮發展
道林鎮山清水秀,物阜民豐,歷史上以 “ 商賈重鎮 ” 著名,有 “ 小南京 ” 之稱 。耐火黏土 、矽砂 、海泡石 、玻璃用砂岩 、白雲岩 、煤礦 、鐵礦等礦藏聞名全國 。境內黃茅大嶺山巒疊嶂,山水相映,傳奇軼聞令人神往;2016年 “ 道林古鎮 ” 被列為 “ 寧鄉新十景 ” 之一 。
道林鎮也是寧鄉唯一一個全方位緊鄰長株潭核心城市群的鄉鎮,交通區位十分優越,岳臨高速與長韶婁高速在此交匯,道林互通 、花明樓互通 、南谷互通互連環繞,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再加上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道林必將成為寧鄉市全面對接湖南核心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群的橋頭堡 。
近幾年來,道林鎮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實施興工強鎮富民戰略,搶抓機遇,加速經濟發展的步伐,以礦產資源的開發增值為重點,著力招商引資,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了耐火材料 、矽砂開採 、海泡石生產 、石灰石加工 、稻米加工五大產業,城鎮建設已具規模,醫療 、教育 、文化 、娛樂設施齊全 。
2009年1月8日,道林鎮人民政府整體搬遷,緩解了千年古鎮發展的空間壓力,最佳化了集鎮職能,實現了集鎮擴容提質,並能帶動新政府周邊經濟的快速繁榮;投入392萬元的道宗公路路基建設工程在3月份已全面動工,2.8公里的路基現已成形;東港公路已基本完成路基拓寬 、夯實工程,橋 、涵等前期工程已經完成,西塘片1.5公里村級公路完成路面硬化,全線硬化工程已於十月份全面啟動;農貿大市場已進入裝修階段,市場通道 、攤位布局方案已浮出水面,即將動工建設;大熱門商貿大樓已完成規劃設計,9月份已奠基動土;道林文化廣場 、停車場的籌劃工作已經完成,老街硬化已完成上節街的硬化任務;集鎮基礎設施初步完善,集鎮功能基本完備 。此外,加大集鎮管理力度,逐步杜絕亂停 、亂放 、亂擺 、亂占等現象,加強集鎮衛生環境管理,集鎮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為集鎮商貿流通提供了必要條件,為招商引資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
2009年,我鎮實現縣域生產總值98400萬元,工業總產值17910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487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000萬元,農業總產值29548萬元;財政稅收完成1191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13.86%,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個,新引進項目10個,啟動新建 、續建項目共13個;農民人平增收1320元,達到785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00萬元,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突破 。
2010年一季度,我鎮各項經濟指標超額實現預期任務,招商引資前景看好,湖南盤龍泡塑包裝有限公司於4月中旬開始試生產,湖南四達世紀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已完成了兩棟鋼架廠房建設,長沙環達環保 、盛業土工布 、香爐山國際藝術村等多個意向項目正在加緊洽談 。項目工程穩步推進,全面啟動道仙公路和道宗公路路基建設 、大熱門超市 、集鎮污水處理廠等16個項目;繼續全力協調好長湘高速建設,造塘還塘32口,總面積達95524平方米,還在征地安置 、環境維護 、財務管理等方面做好了大量服務工作,完成了滬昆高鐵 、長韶婁高速兩大重點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3000畝烤菸生產已完成了煙苗移栽, 5000畝油茶林基地正著手進行幼苗移栽,年存欄生豬在1000頭以上的雙泉養殖場,已完成了欄舍 、飼料加工車間 、環保配套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發展態勢喜人 。
2010年全鎮實現鎮域生產總值9.5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0.7%;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13.8%;被評為 “ 長沙市文明鄉鎮 ” 及 “ 長沙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快鄉鎮 ” 。
2012年全鎮實現鎮域生產總值1.47億元, 完成全年任務的102%;其中工業總產值26.5億元,農民人平純收達到了12728元 。
近年來,道林鎮切實關注民本民生,尤其把教育工作擺到突出位置,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去年底成功創建教育強鎮 。據了解,道林鎮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科學統籌,優先安排,籌資2800多萬元新建了可容納24個班 、1200名學生的中心國小,籌資650多萬元新建大界國小,投資420萬元高標準建好道林中心學校幼稚園 。多方籌資建設善山嶺中學標準學生公寓樓,並修建了進校公路;完成了善山嶺國小綠化 、國旗台建設和尹壠國小 、湯家塘國小的籃球場建設以及雙雄國小教學樓維修加固等 。
除了硬體建設投入外,該鎮在尊師重教 、打造亮點 、素質教育上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最佳化了教育環境 。2012 、2013年分別投入12萬元,重獎5名好校長 、20名好老師 、45名好學生 、5個尊師重教先進村,同時對紮根道林教育 、從教35年以上的資深教師頒發 “ 杏壇青松 ” 牌匾和慰問金 。2012年,道林中學成功通過市體育傳統項目(柔道)培訓基地驗收,道林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和善山嶺家長學校成功創建為市級示範學校,田心國小創建為市級合格村小 。今年將加大建設投入,形成針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點 、線 、面相結合的德育網路 。“ 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助教為榮,師以愛教為樂;抓好教育工作,承載著道林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希望,更寄託千家萬戶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
2014年項目建設成效明顯 。今年我鎮仍然以服務好長韶婁高速 、滬昆高鐵兩大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重點,開展了 “ 重點工程服務季 ” 活動,由鎮重點辦牽頭,對長韶婁沿線震損房屋逐一組織鑑定,安排落實補償資金,現長韶婁高速進入試運階段,滬昆高鐵已竣工通車 。作為東南板塊鄉鎮對接長株潭城市群和大河西先導區的不可替代的主幹道,宗準公路(X081)改造升級也是我鎮構建交通網路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該路段共11.7公里,涉及五個村,共征地200畝,現路基已全線拉通 。
工業產業不斷最佳化 。優質企業引進 。新建項目8個,其中長沙天大鍋爐製造有限公司為道林引進的首個在三板上市的企業;長沙三一風電征地7畝,租地150畝,涉及壠楓村 、善山嶺村 、鑫星村三個村,現工程已動土,完成了2個村的征地 、租地工作 。
農業發展卓有成效 。一是菸葉產業健康發展 。我鎮菸葉各階段考核合格,特別是第三階段菸葉最佳化結構工作考核被評為全縣一類鄉鎮第一名 。目前,通過鎮 、村幹部的努力,菸葉收購工作實現了在20天內完成4397畝共9725.39擔煙的任務,收購均價每斤13.16元/斤,比去年增加1.01元/斤 。二是糧食產業穩步發展 。全鎮早稻栽插面積4.48萬畝,晚稻面積4.86萬畝,一季稻栽插面積1100畝,未出現人為拋荒和人為雙改單現象 。三是其他特色產業同步發展 。位於鑫星村的黃茅大嶺森湘源公司油茶林基地已初具規模,現租地5000畝,已開發種植1600畝;靳水村金銀花種植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由原來的200畝擴大至500畝 。同時,今年在靳水村打造200畝以上蔬菜基地及肉牛養殖場,目前蔬菜基地已基本完成土地流轉,肉牛養殖場已完工 。
今年我鎮啟動了4所學校公租房項目,其中中心國小40套 、道林中學24套,兩者主體已竣工且完成驗收;另外雙雄國小和尹壠國小功能房主體建設已完成 。
2014年全年實現鎮域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13.4%;完成財政稅收1861萬元,為年度任務的103%;實現工業總產值46.2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28%,其中規模工業產值19.8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億元,增長14%;農民人平純收15446元,增長16%,鎮域經濟社會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
2016年,是道林推進大建設 、加速大發展 、蓄勢大跨越的一年 。千方百計對接和爭取省市資金支持,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先後完成6所薄弱學校改造,成功創建我縣首批教育強鎮,鎮敬老院成為省級示範性敬老院創建樣板 。投入3000多萬元,易地新建道林衛生院 、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道林中學 、善山嶺中學食堂,建好一期農村公益性墓地 。
全年實現鎮域生產總值20.1億元,增長11.2%;完成財政稅收2565萬元,為年度目標任務的296.1%,增幅和進度居全縣第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97元,增長7.8%,各條戰線捷報頻傳,全年先後榮獲縣年度績效考核一等單位 、五好領導班子 、獅子型團隊等多項重大榮譽 。
2017年,全年完成財政稅收1393萬元,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34.5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增長32.3% 。我鎮連續三年躋身全市績效考核一類鄉鎮行列 。
圍繞鎮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用心用情抓好道林古鎮建設 。全年征拆房屋48棟,流轉土地5500畝,面向國內知名景區投資運營企業推介道林古鎮,東部華僑城 、無錫靈山 、湖南廣電 、中惠旅等眾多投資運營團隊紛至沓來,招商來勢喜人 。與此同時,按照市委政府的整體規劃,積極推進以道林古鎮為起點的靳江源濕地建設,火車道 、游步道等基本成型,古鎮+濕地的獨特旅遊資源必將引爆湖南乃至全國旅遊市場 。
持續用力抓好城鄉管理工作,以 “ 路長制 ” “ 河長制 ” “ 片長制 ” 為抓手,持續加大保潔 、清整 、控違和治亂力度,全年拆除違章搭建棚架315處,違規廣告招牌350多塊,道路兩廂環境更顯清爽 。依法通過《道林鎮控規區內規範村民建房的決定》,嚴格建房審批管理,嚴控新建違建行為,全年制止和拆除違法建築6處760平米 。加大規模養殖污染整治力度,分兩批次完成靳江沿線1000米以內12戶規模養殖戶的退養工作,拆除欄舍3000平米,生豬養殖減量400頭 、牛12頭 、鴨1400隻 。積極回應民眾訴求,重拳打擊非法洗砂行為,成功拆除善山嶺村 、石金村 、河東新村等6家非法洗砂場 。打擊非法開採行為,全年查扣挖機 、運輸車輛等設備38台次 。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根據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制定產業幫扶 、醫療救助 、教育助學等脫貧規劃,落實 “ 滴灌式 ” 專項扶貧資金52620元;穩定菸葉種植和菸農隊伍,全年種植菸葉2900畝,送售金額近800萬餘元,有力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29戶貧困戶簽訂公益性崗位需求協定,發放工資11萬元;發展貧困戶規模養殖戶90餘戶,靳水村產業扶貧肉牛養殖項目帶動101戶貧困戶增收19萬餘元;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實現全覆蓋,住院醫保報銷追加近30萬元,貧困民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
全力迎戰特大洪澇災害,第一時間緊急轉移民眾2100多人次,實現了零傷亡目標,洪災過後,出動2400餘人次開展清整工作,兩天兩夜清運垃圾250餘噸,嚴格管理 、有序發放18批次 、50餘萬元愛心捐贈物資,確保受災民眾第一時間得到救助 。積極推動水毀工程修復建設,累計投入300餘萬元,修復水毀工程項目180個,其中河壩和電排25處 、渠道23.1公里 、骨幹山塘62口 。優質高效抓好毀損房屋重建,33戶全倒戶年前順利搬入新家,2戶入住敬老院,13戶ABC級受損戶完成維修加固 。
積極推動惠民政策落地見效,堅持把有限的資金優先投向民生事業發展,道林衛生院主體完工,農村公益性墓地一期投入使用,新埠頭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掃尾,12.8公里農村公路改造升級,敬老院消防和特護功能區改造完成 。全年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56戶 、485人,特困三無對象535戶 、544人,大病醫療救助201人,發放臨時救助金29.99萬元 。爭取上級危改投入492萬元,完成危房改建169戶 。順利完成殘聯換屆 。衛計融合有序推進,兩癌檢查575人,優生遺傳檢查542對,婦女病查治1500餘人,新進農村獎勵扶助91人,落實生育關懷45戶 。
加快建設平安道林,全年破獲侵財案件62起,刑事處罰35人,查處吸毒人員50人 。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檢查和重點部位的監管,全年共下達整改指令書88份,排查安全隱患215條,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 、零死亡 。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食品安全工作進入全市示範鄉鎮候選行列 。發揮矛調中心作用,積極化解信訪矛盾,全年受理各類民間糾紛475件,調解成功468件,調解率達100%,調處成功率在95%以上,未發生一起進京非訪和到省赴市群訪現象 。
古鎮專欄
2015年8月12日,寧鄉縣委 、縣政府召開道林古鎮建設辦公會,譚小平在道林古鎮建設辦公會上要求把道林古鎮建設作為牽引東南三鎮旅遊開發的龍頭項目 ,初審由湖南大學楊建覺教授擔綱編制的道林古鎮概念性規劃,並就如何統一認識,形成合力,加快推進道林古鎮建設的相關事項進行研究 。縣委書記譚小平在會上要求,要把道林古鎮建設作為牽引東南三鎮旅遊開發的龍頭項目 。
辦公會由縣委副書記 、縣長周輝主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賀應輝,縣政協主席喻亞軍,以及劉亮 、陳永高 、劉俊武 、彭韜等縣領導和財政 、發改 、國土 、建設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
會議首先聽取了湖南大學茂名古鎮規劃設計專家楊建覺教授有關道林古鎮的概念性規劃方案介紹 。規劃緊緊圍繞 “ 鄉愁 、古韻 、穿越 、風情 ” 四個關鍵字,以在千古道林 “ 上演一部如夢似幻的史詩巨片 ” 為牽引,充分挖掘道林歷史文化底蘊,整合靳江河兩岸和麒麟山 、獅子山獨特的山水資源,一次規劃,分步建設,致力將道林古鎮建設成為湘江古鎮群的耀眼明珠和環長株潭城市群一流水準的鄉村旅遊休閒目的地 。
會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道林古鎮建設相關工作,就土地調規 、路網建設 、綠化亮化 、資金保障等方面發表了意見,均表示將全力支持道林古鎮項目建設 。會議明確,由道林鎮聯點縣領導——縣委常委 、常務副縣長劉亮牽頭成立組織協調機構,並組建道林古鎮影視城開發有限公司,迅速啟動道林古鎮建設相關工作 。
道林古鎮核心景區位於道林社區及河東新村境內,總規劃用地 3000畝,集中打造鄉土中國 、瀟湘故事 、時尚風情 、道林人家 、田園牧歌等五大板塊 。
2015年10月12日,靳江河畔獅子山老石橋旁,人頭攢動,機器轟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填埋土方夯實基礎,規劃中的道林古鎮鄉土中國景區漁人居項目工程建設正式破土動工 。
2016年5月28日,道林古鎮旅遊產品發布會暨漁人居啟動儀式在道林鎮開幕,長沙市旅遊局副局長陳威 、寧鄉縣常務副縣長劉亮 、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楊建覺博士 、大觀泛海集團董事長楊雄軍以及文旅產業的專家們出席了此次啟幕活動 。
2016年6月25日,由深圳大觀泛海集團 、長沙中悅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道林古鎮招商中心主辦的道林古鎮商家簽約活動暨非遺【傳承人】才藝展示在道林古鎮招商中心前坪隆重舉行 。
2016年7月30日,道林古鎮美食商家簽約儀式暨啤酒音樂嘉年華在漁人居舉行 。
2017年1月14日,【年味道林 · 臭屁坨帶您搶金鋪】活動在道林古鎮漁人居隆重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