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一中

通渭一中

通渭一中創建於1939年9月4日,初稱通渭縣立初級中學,1942年增設高中部,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甘肅省通渭縣中學”,1979年被確定為定西地區重點中學,1985年定名為“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2004年起停招國中生,至2006年改制為普通高級中學,2007年7月通過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被命名為定西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通渭一中創建於1939年9月4日,初稱通渭縣立初級中學,1942年增設高中部,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甘肅省通渭縣中學”,1979年被確定為定西地區重點中學,1985年定名為“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2004年起停招國中生,至2006年改制為普通高級中學,2007年7月通過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被命名為定西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規模

-通渭一中

學校現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有物理、化學、生物標準實驗室8個,有語言室、閱覽室、資料室、檔案室、電子備課室、網路教室和多功能廳等教學設施;辦有校史、德育、體育等展室;學校自動化圖書館藏書3萬餘冊,電子圖書10萬餘冊,有300m跑道運動場和醫務室等體育衛生設施。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黨支部保證監督、教代會民主管理的運行機制。設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辦公室4個職能部門,有工會、團委、婦委、學生會等民眾組織,設3個年級組、11個

教研組。辦有業餘黨校、中學生團校和家長學校等三所校中之校。

師資力量

朱維國校長: 現任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校長,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定西市優秀校長,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定西地區骨幹教師。朱維國校長: 現任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校長,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定西市優秀校長,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定西地區骨幹教師。

學校現有教職工222人(女49人),其中專任教師199人。教師中本科學歷165人,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83%。有中學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61人,中學一級教師82人;有省級骨幹教師1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骨幹教師42人,縣級骨幹教師51人;有省級教學能手5人,市級教學能手8人。有教學班50個,學生3500多名。

學校特色

-通渭一中

通渭一中創辦近七十年來,為國家和地方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有用人才,學校先後被國家體委、國家教委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團中央、農業部、中國科協授予實踐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省委、省政府授予“二五”普法先進單位,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多次授予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等獎勵和稱號。學校已連續五次通過國家體委對傳統項目先進學校的驗收,五次被命名為“甘肅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學校還先後被命名為“定西市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和“定西市科普示範學校”。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向大專院校輸送學生8300餘名,向蘭空招飛中心輸送飛行學員14名。

圖書館建設

-通渭一中獎牌

通渭一中圖書館原有藏書2萬餘冊,大部分圖書陳舊過期。美國青樹教育基金會負責人於2001年9月來校考察協商後,決定援助建設自動化圖書館。從2002年9月開始,學校組織人員對學校圖書館原有藏書重新整理,並運用華夏2000圖書管理軟體進行編目錄入。按照計畫,選購了價值11萬元的圖書和計算機等圖書館設備,6月至8月進行新書的編目錄入,9月份正式開館運行,辦理借書證。其中教師194人,學生2179人,志願者28人,城區教師20人,社區居民84人,社區借書站1個。在此期間,利用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課的開設,組織教師“信息素養”培訓班6期180人次,學生代表“信息素養”培訓班12期360人次。同時建立了適應自動化要求的嚴密、規範、高效的圖書館管理制度;以學校網路教室和自動化圖書館的圖書網路資源為依託,為師生及村民信息素養的提升提供了硬體平台;開展“讀書解惑”系列活動,配合研究性課程的開設,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蒐集檢索信息的能力;組織有一定信息諮詢能力的學生,成立學生志願者管理服務小組,充分參與到圖書館的管理過程中來,義務為圖書館服務並成為最終的受益者;通過政府農業、科技部門和社區宣傳,採取學生家庭帶動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和信息素養。
為了全面做好項目的各項工作,學校專門成立了圖書館建設項目領導小組,由校長和分管副校長任組長和副組長,各有關處室主任為成員,下設9個領導小組(圖書館管理、圖書選購、設備購置、圖書編目錄入、設備安裝及維護、師生及村民信息素養培訓、學生“讀書解惑”活動及社區文化服務、圖書館志願者管理服務、青樹獎學金評審小組)。同時制定了各小組的工作職責和要求。

圖書資源

9通渭一中獎章

由地方政府和學校籌資興建的綜合樓(四樓250m2設計為圖書館)已於2003年秋竣工交付使用,圖書館擁有新舊藏書3.5萬冊,按華夏2000圖書管理系統進行圖書編目10127冊,共有8458種,平均複本1.197冊,通過對教師、學生、志願者、城區教師、社區居民的培訓,目前共有2506人基本掌握了圖書的借閱辦法。開館試行半年以來,通過微機檢索借閱圖書1499冊,其中教師574冊,學生575冊,志願者43冊,城區教師104冊,社區居民203冊。微機記錄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7月11日期間共到館615人,到館率為24.54%,圖書借出流通率為14.802%,還書1352冊。通過卡片借閱(包括部分教師在書架上選借)方式借閱1460冊,通過“讀書解惑”活動班級集體借閱方式借閱2168冊(含團委集體借書)。
為服務社區居民,圖書館向社區開放主要採取以下三種服務模式:(1)通過對村民的培訓,村民直接到圖書館借閱。(2)通過學生家庭聯動,學生為家長推薦書,替家長借書。(3)建立社區服務借書站。

學校建設

吧通渭一中校門

近年來,在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加快高中建設和發展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學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首要,教學為中心,素質為基礎,育人為根本”的辦學宗旨,秉承“學優品粹”之校訓,確立了“以人為本,民主治校,科學管理,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改革管理體制,改善辦學條件,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工作思路,超前規劃,整體實施,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內部管理和教學方法改革,注重了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

幾年來,學校按照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標準,狠下決心,積極運作,外爭項目,內挖潛力,知難而進,負債辦學,開創了通渭一中歷史上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改善時期,為擴大高中招生規模,緩解國中畢業升學壓力,加快高中建設和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從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總投資648.3萬元完成了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其中,總建築面積551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辦公樓和校園整體改建工程的建設,徹底改變了學校危房多、缺教室的困難狀況;裝備理、

吧通渭一中

化、生標準實驗室8個,配套實驗器材6637件,解決了多年來學生實驗無法開設的問題,學生分組實驗達到物理56組、化學56組、生物28組,開出率由原來的物理4%、化學2%、生物0提高到物理96%、化學96%、生物100%;在美國青樹教育基金會的援助下,學校於2003年6月建成了擁有華夏2000圖書管理系統的自動化圖書館,使學校的圖書資源和管理手段躍居全省普通中學前列。多功能廳的建成、網路教室的開通、電子備課室的建成等,改善了辦學條件,更新了教學手段,拓寬了信息渠道,豐富了教學資源,推進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學校固定資產由2002年底的294.8萬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1292.5萬元。第三期工程規劃中的學生公寓樓已於2007年秋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影響學校管理和學生生活的學生住宿難問題。同時,為迎接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學校還進行了田徑場改建和校園整體美化、綠化工程。

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好通渭一中
學校本著外引教育資源,內強教師素質的觀念,以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優勢明顯、觀念超前、開拓進取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當作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一是抓師德教育,認真貫徹《教育法》、《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努力提高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在全校範圍內廣泛開展了“敬業、務本、愛生、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大力提倡教師樹立“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園丁精神,創業精神,探索精神,團結精神,拼搏精神”。尤其是通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掀起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塑造教師新形象,爭做時代新教師的新高潮,促進廣大教師熱愛本職工作,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創新意識,以團結務實的作風和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投身於教育教學工作。二是實施骨幹教師“創名師工程”和青年教師“全面成長工程”,狠抓業務能力的提高,通過崗位培訓、離職進修、在職函授、繼續教育、骨幹培養等途徑,以及開展講課比賽、論文評獎、教學能手選拔等活動,鼓勵教師爭優創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適應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三是通過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創設了激勵、競爭的運行機制,對不能勝任高中教學工作的國中教師進行了合理分流,對一些人員進行了崗位調整,在人才市場引進了急缺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同時面向全縣公開召聘了高中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

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進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通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落實教育部重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推進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以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根本任務,以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為根本途徑,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學校通過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推進了“身份管理”到“崗位管理”的變革;抓過程管理、抓全程管理、抓全員管理,創設人文校園,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名校”戰略,把向高等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的任務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結合起來,把更新教育觀念與積極推進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把培養學生的共性目標與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結合起來,把重視教育結果與重視正確教育思想和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過程結合起來,改革教學方法,強化教研機制,樹立了向教育科研要質量的意識;學校通過出外學習,引進交流等途徑,先後有來自南非和美國哈佛大學的6名外籍教師來校支教,與縣內五所兄弟學校建立了學科聯賽制度,在美國青樹教育基金會圖書館項目活動中先後有17名教師分別於2004年7月和2006年6月參加了在北京八十中學和雲南省圖書館舉辦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信息技術與倫理道德”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使老師們有機會與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教師同講一節課,從而進行中西教學方法的對比研討,同時有機會聆聽美國哈佛、加州等大學著名教授的演講和報告,這些活動開創了通渭一中歷史上對外交流的新篇章,也開創了發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開放式辦學新局面。

學校重視發揮傳統項目優勢,夯實基礎,突出特色,提高了體育、藝術、衛生和健康教育水平。認真落實教育部頒布的體育、藝術教育規程和《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研究和開發集體育、衛生、心理健康於一體的“體育與健康教育”項目,重視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託家長學校,長期堅持親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以創建體育、藝術和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為突破口,利用田徑之鄉和書畫之鄉的良好氛圍,每年上半年舉辦一次校園藝術節,下半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促進學生全面成長,也為高等學校輸送了大批的體育、藝術特長人才。
學校突出時代特色和校本特色,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校訓、校徽、校歌等文化內涵的開發,通過對學校育人宗旨、辦學理念、教育藝術、辦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彰顯了學校管理工作的個性化和創新性;通過學校整體文化建設,突出學校辦學特色,促進了文化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的創建。
內部管理的改革和教研機制的創新,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的不斷提高,2001年至2007年高考上線人數分別為442人、606人、656人、825人、828人、934人和1219人,上線率分別為51.5%、77.1%、78.0%、82.34%、83.47%、83.9%和82.3%。2001年以來學生獲國家和省、市級學科競賽等級獎213人次,獲甘肅省藝術等級A級、B級認定29人次,獲各類徵文、書畫比賽獎勵86人次。2001年以來教師在國家和省、市級報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60餘篇,在省、市、縣講課比賽中有68人次獲等級獎,申請設立的省級重點教研課題1項,省級一般課題1項,省級“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市級重點課題6項,一般課題11項,縣級課題24項。

學校安全和綜合治理工作常抓不懈

學校在突出教學中心,積極開展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下,以創造平安校園為目標,高度重視和加強了學校安全和綜合治理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進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培養了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法律素養和安全防範意識。一是向三法機關聘請了一名法制副校長,四名法制輔導員,每學期對學生進行《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講座。二是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影視片,參觀縣上舉辦的“道路安全圖片展”,禁毒教育展覽,聽取地震專家關於地震預防知識的講座,舉行“禁毒、拒吸一支煙”的學生簽名等活動。三是完善和制定了綜合治理工作規章制度,如《通渭一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渭一中綜合治理安全防範制度》等,依靠科學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管理措施,將一切不良風氣拒之門外。四是加大了對校內和校外住宿生的管理力度,學校和縣平襄派出所、學生住戶三方簽定了“通渭縣一中校外住宿生管理協定”,聯手對校外住宿生進行管理。五是學校聘請了義務消防員,並對學生進行了消防知識培訓。六是同縣委宣傳部、團縣委、少工會、婦聯、老乾科等部門聯繫,邀請了一些專家對學生進行“科學人生觀”等專項報告和演講會。七是在冬季把“防毒、防火、防事故、反盜竊、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3111教育”活動,作為安全教育的常規工作,緊抓不放,確保了校園安全。在近幾年進行的多次省、地、縣綜合治理工作檢查中,學校以健全的制度、紮實的工作和規範的管理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學校發展

在過去的工作中,廣大師生負出了辛勤的勞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學校工作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校園面積較小,辦學經費不足,硬體的投入有待加強;學校的管理及其他工作需要進一步提高效率,尤其在改革管理體制,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方面,還要做大量的工作。我們將繼續深化學校內部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力爭學校在今後的建設和發展中邁上新的台階。

新格局

好的制度通過管理人而激勵人,好的制度通過約束人而解放人。我們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人本管理機制,完善黨支部監督、領導集體決策、校務公開、全體教職工參與的管理體制,努力建立起管理制度科學、機構健全、職責明確、激勵和約束並舉、辦事高效、幹部能上能下、教職工競聘上崗的現代學校管理體制。

新突破

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先的導向,堅持課內抓滲透,課外抓活動。重點抓好德育內化和德育實踐基地建設,使德育工作既富有時代特色又適合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新路子

創新機制,加強教研工作,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課題管理制度、科研行為規範制度和成果評價制度。堅持教研結合,樹立科研為學校決策和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水平服務的意識。重點抓好“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的研究”,以點帶面,人人參與,形成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既有重點突破,又有個性特色的教育科研氛圍。力爭創出一批在市內有影響,有推廣價值的教育科研成果。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做到:教師:專業+特色;學生:全面+特長;引導學生全員參與、積極探究,拓寬學生的思維訓練空間,推廣以激勵性、發展性為主的教學評價,更好地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努力探索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爭取形成一批既有學科特色,又有實效性和推廣價值的教改經驗,為學生的終身教育服務。

新水平

教師隊伍建設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優秀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和寶貴財富。要以全國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為契機,通過教師全員聘任制的實施,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人才戰略作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戰略最關鍵的因素來認識和定位,精心研究和實施優秀教師的開發、培養及使用規劃,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力爭在五年內實現教師的學歷和能力雙達標。要把體制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大力創設業績優先,事業用人,親和關照,待遇留人,環境激勵,招引能人的用人機制,為教師搭設創業奮獻、成就事業、實現個人價值和個人回報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努力營造學校親和的文化氛圍,建設一支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新發展

基礎設施是學校發展的前提條件和硬體保障,要上爭政府項目,外引社會資金,內激發展活力,全面實施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第三期工程,包括修建學校科技樓(設計4000平方米,總投資324萬元),修建體育藝術訓練館等,同時通過一定規模的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更新、添置現代化教學和辦公設備,實現基本建設和校園環境的整體規模化發展,實現學校教學、辦公的網路化管理,建設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校園。
在國家和省、市加快高中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機遇下,我們要以全新的辦學理念作指導,從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本著務實、科學、發展的原則,擴大高中招生規模,使之逐步達到高中60個班3600名學生的辦學規模。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抓好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工作,實現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教育,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教學質量的根本提升提供硬體平台,促進教學方法的深層次改革,實現學校教學質量的跨躍式發展。把培養學生的共性目標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目標統一起來,進一步辦好體藝特色學校,帶動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攀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