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騎兵第1師

即斯塔夫羅波爾騎兵師(榮獲列寧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布利諾夫斯塔夫羅波爾騎兵師),1919年10月在巴拉紹夫和基爾薩諾夫地域組建的騎兵師。1920年2月授予騎兵第2師番號。

近衛騎兵第1師

1920年3月起,在騎兵第1集團軍編成內參戰;6—7月上半月在第13集團軍編成內,1920年7月16日起在騎兵第2集團軍編成內作戰。在斯塔夫羅波爾省清剿反革命匪幫的戰鬥中功勳卓著,榮獲斯塔夫羅波爾師稱號(1921.11.30)。為永遠紀念國內戰爭中陣亡的原騎兵集群(該師前身)指揮員布利諾夫,該師以他的名字命名(1922.3.22)。遵照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1924年8月14日命令,番號改為布利諾夫斯塔夫羅波爾騎兵第5師。

戰爭爆發時,轄騎兵第11、第96、第131、第160團,坦克第32團等部隊編入騎兵第2軍(1941年11月26日改稱近衛騎兵第1軍),駐防敖德薩軍區,在該軍編成內作戰,直至戰爭結束。1941年6月27日,在南方面軍的第9集團軍編成內,在普魯特河列奧沃至科恰利亞地段首次投入戰鬥,在此設防直至7月初。爾後相繼在其他地區進行頑強戰鬥。10月25日撤至奧斯科爾河河畔。該師變更部署,編入西方面軍後,1941年11月起參加莫斯科會戰。全師官兵在對德軍的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並發揚了英雄主義精神,改稱為近衛騎兵第1師(1941.11.26)。1942年8月,與第16集團軍近衛騎兵第1軍其他兵團並肩戰鬥,參加阻擊德軍由日茲德拉地域發起的進攻。爾後在軍編成內調方面軍預備隊,1943年初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

2月初轉隸西南方面軍,並在第6集團軍編成內,3月16日起在坦克第3集團軍編成內,與軍內其他兵團並肩戰鬥,先後參加頓巴斯進攻戰役和哈爾科夫防禦戰役。全師官兵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為此,榮獲列寧勳章(1943.3.31)。1943年4月調方面軍預備隊,9月16日在軍編成內轉隸沃羅涅日方面軍(1943.10.20起為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其編成內作戰直至戰爭結束。所屬部隊在收復左岸烏克蘭進程中,在勒日謝夫以北強渡第聶伯河(參見第聶伯河戰役),並在河右岸奪取了登入場,11月在基輔進攻戰役中順利作戰。全師官兵在上述戰役中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表現英勇頑強,並發揮了高超的軍人技能,為此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3.11.13)。

全師官兵無論在第38和第60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基輔防禦戰役,還是在第13集團軍編成內參加羅夫諾—盧茨克和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兩次進攻戰役,無不英勇作戰。在盧茨克方向作戰有功,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1944.2.7)。利沃夫—桑多梅日進攻戰役中,在巴拉諾夫中將指揮的騎兵機械化集群中作戰。1944年9月初,隨軍在第38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喀爾巴阡—杜克拉進攻戰役。1945年桑多梅日—西里西亞進攻戰役中,近衛官兵在波蘭領土上英勇作戰(先後在第21、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1月30日起在第60集團軍編成內作戰)。下西里西亞進攻戰役中,在方面軍南方突擊集團編成內作戰。4—5月初參加柏林和布拉格進攻戰役。在德勒斯登地域殲滅德軍的戰鬥中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榮獲紅旗勳章(1945.6.4)。全師有萬餘名官兵在對德軍的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其中有5名軍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戰爭年代歷任師長

1941年6月—1942年5月為巴拉諾夫上校(1941年7月24日晉升為少將),1942年5—7月為普里列普斯基上校,1942年7月—1943年11月為奧瓦爾上校(1943年9月1日晉升為少將),1943年11月—1944年2月為博爾曉夫上校,1944年2—7月為阿里斯托夫上校,1944年7月—1945年3月為瓦舒林上校,1945年3月至戰爭結束為布利諾夫上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