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顯禪師題壁

這首詩載於《補續高僧傳》。善暹自幼即勵志求學,遍游各名山大剎,尋師問道。中年時,他到明州雪竇山資聖寺,參拜有“雲門中興”之號的雲門宗高僧明覺重顯禪師,甚得重顯的器重。重顯甚至稱他為“海上橫行暹道者”,分其坐席。其後重顯更欲將首座之位讓給善暹。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辭顯禪師題壁【創作年代】北宋【作者姓名】善暹【文學體裁】七言詩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辭顯禪師題壁其一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末廁嶺南能①。三更月下離岩竇,眷眷無言戀碧層②。其二二十餘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嘗閒③。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④。

作品注釋

①無心:不想,沒有心思。繼祖燈:繼承佛祖傳下來的佛法和衣缽,即接班。佛教謂佛法能照破世界的“冥暗”,有如明燈一般,故往往把佛法稱作“燈”,傳法稱作“傳燈”,繼法稱作“繼燈”。道慚:學道修行上存在缺陷。這是作者的自謙。廁:置身其間,達到。嶺南能:指佛教禪宗東土六祖慧能。②岩竇:山岩和洞穴。竇是孔穴。此處指雪竇山,兼指重顯禪師,重顯別號“雪竇”。眷眷:依戀嚮往貌。無言:無法言說。佛教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不能用語言文字來明確表達。碧層:青翠碧綠的綿延重疊的山巒。③四海:指全國各地。④無心地:佛教謂真心遠離妄念即為“無心”,並認為“無心地”便是佛教的極樂境界,從而有“有心皆苦,無心即樂”的說法。無心:無意,並非故意。趁:趕。

作品簡析

這首詩載於《補續高僧傳》。善暹自幼即勵志求學,遍游各名山大剎,尋師問道。中年時,他到明州雪竇山資聖寺,參拜有“雲門中興”之號的雲門宗高僧明覺重顯禪師,甚得重顯的器重。重顯甚至稱他為“海上橫行暹道者”,分其坐席。其後重顯更欲將首座之位讓給善暹。善暹知悉後便不辭而別,行前書此詩於壁,以明心志。重顯與善暹均為一代高僧,行事有異常人。一留一讓,一拒一辭,均皆充分表現出他們各自的修養。這兩首詩寫得親切柔和,委婉深情,表現出作者對主人的尊重和依戀。

作者簡介

善暹,北宋湖南鼎州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詳,大約公元1020年前後在世。臨江軍(江西省樟樹市)人。禮鼎州(湖南省常德市)德山慧遠禪師為師,屬南禪青原系雲門宗。他平生精研佛法,刻苦操行,長期雲遊各地,尋師問道,學識與日俱增。晚年聲望尤著,曾開法於江西廬山開先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