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心集

悅心集

《悅心集》是清代雍正帝輯的集,於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御製序,十二年(1734年)刊刻成書。 《悅心集》是雍正帝將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讀書時抄錄的各種人物(官吏、隱士、釋道、名士、庶人)所寫的短文、詩賦、格言或社會上流傳的趣事、諧語、歌訣等彙編而成的集。粗略統計下,約收入130多位有名姓者(或與之有關)的作品245篇(首、段),另有40多篇作者不詳。收錄作品時代為東漢末年至明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由序言知,《悅心集》是雍正帝將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讀書時抄錄的各種人物(官吏、隱士、釋道、名士、庶人)所寫的短文、詩賦、格言或社會上流傳的趣事、諧語、歌訣等等彙編而成的一本書。《悅心集》共收錄佳章好句288則,其中249則出自東漢至明的134人,另外39則為無名氏所作。

第一卷,收錄東漢末仲長統到北宋程頤等46人的詩文近90篇,其中有仲長統的《樂志論》,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王維的《山中與裴迪書》,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記》,劉禹錫的《陋室銘》等,這些文章,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滿足於寧靜的田園生活,享受天倫之樂、無復他求的思想情趣,流露出一股瀟灑、飄逸之氣;還有一些道家、釋者的詩詞、法語,傳達了他們佛在心中、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態度,如釋良價的《水中者見影口占》和呂岩(洞賓)的《六言》等。

第二卷,收錄宋朝歐陽修、蘇軾、陸游、吳澄等40多人的詩文、短語84篇(首),內容除上文所列之外,還有論字議詩的,談讀書之法的,論為人處世的。如歐陽修的《學書為樂》,蘇軾的《詩論》,黃庭堅的《書贈韓瓊秀才》:“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羅大經的《勤有三益》:“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勤可以遠邪辟”,“勤可以致壽考”,僧顯公的《張無盡見雪竇教以惜福之說》二則,其中有:“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積財可以避患,患亦生於多財。”勸勉世人勤而勿貪,也是對貪財者的直言相告。

第三卷,收錄的是金、元、明各朝人物39人的詩、歌訣等63首(篇),其內容與前兩卷大體相同:既有宣揚及時行樂,不必追求財產、官職的,又有勸人勤勉節儉、直面人生的。其中,明代陳繼儒的一則《警世通言》,語言詼諧,內容全面,可以說是對為人處世的全面警示。

第四卷,共收詩、文、歌訣、格言等48篇(首),有40篇(首)為無名氏之作,其內容與前三卷一致,當是前三卷的補遺。

作品目錄

卷一卷二 卷三卷四卷五
樂志論謝判官幽谷種花 漁歌子 二首安命歌 六首秋潭月藻/291
錄漢書疏廣傳 一則學書為樂 對鏡書齋遣慍 二首
歸去來辭歸田錄 一則 春遊論白樂天詩
桃花源記題臨皋亭 雨後知足歌 六首
答人江郊 有序 題西岩題布袋和尚
與顧章書述懷 調行香子 園居布袋和尚呵呵笑
言志書書黃魯直李氏傳後 即事布袋和尚笑笑歌
答馮子華書論詩 幽居自適 調行香子四首詠白髮
攝生詠鑒空閣 行香子詞 二首翠微山居吟
游㴩(灉)湖山寺詩題西林壁 水調歌頭清言
冰壺誡贈東林總長老 遊覽有得座右銘
山中與裴迪書資福白長老小照贊 盪漿歌記多少箴
春日行點絳唇 杭州 草木溶溪雜記 一則
九曲詞梅竹石贊 一年歌清言
畫松書蘭芳亭 一世歌蘆居淺語
平都觀記書贈韓瓊秀才 花下酌酒歌雨窗隨喜
池上篇記居鐘山 桃花歌五言絕句
冷泉亭記黃州竹樓記 題漁樵問答圖仿康節先生詩
郡中西園高齋 醒世詞 調對玉環帶清江引九首題嚴子陵釣台
燕詩示劉叟賞春亭 又 調對玉環帶清江引四首絕句
對酒 二首秦州玩芳亭記 劉南坦以脫粟諷門生高人自詠 二首
負冬日張無盡見雪竇教以惜福之說 二則 儉約名言清閒安樂詞
盤銘石喜遷鶯 座右銘仿康節先生詩
憫農南溪自詠 雲局記老景詩
答白居易敬恕齋銘 為善最樂詠懷詩 五首
陋室銘敬齋銘 與仲弟山居 調行香子二首
郊居即事與張伯信書 慶清朝四時樂景
詠走馬燈詩與邵叔誼書 本箴春夏秋冬四季
尋張逸人山居與李信仲書 天仙子風花雪月吟 黃鶯兒四首
垂訓詩論語說 選冠子 喜日光祿內直拜敕山居自樂 春夏秋冬四首
傳心偈本仁說 更齋三壁結交行
水中睹影口占論琴 與友人書村居足歌
六言寄陸子靜先生 田家樂歌
牧童詠春 筆疇 一則醒世歌
蘇幕遮紀先訓 三似辨養心歌
浪淘沙范公泉 書屏語知足箴
絕句煙艇記 求志篇戒貪花酒歌
中秋對月梅花 雲濤詩評不知足詩
十五夜望月鵲橋仙 雪濤閒說大夢詞 下山虎帶巒神合一首
天台山桐柏觀序和豫快適 自樂詞 調一翦梅四首歸隱歌
題文川村居無偽 清淨齋銘雜錄古今名言
答人詩記趙抃逸事 千秋歲 西莊勤儉名言
山中僧論歸田賦 畫舫約雜錄格言
題岩詩 錄四首插秧 漁歌子珍惜五穀
題壁詩 錄三首梅品 望江南 夜泊漢江口集句
法語豐年謠 四時歡林英引年致仕
南山曲小樓連苑 小蓬萊錄占夢書 一則
小重山黃河清 山居幽趣捷悟
春光好水調歌頭 題舫齋 湖山佳勝堯舜至今尚在
錦纏道苕溪漁隱 武夷行

閒仙湖山記 清課

答白雲之句 三首柳枝詞 清言

更漏子山居述事 消閒清史

庭莎記方寸地說 自樂辭

門銘記王梅溪真西山 二詩 考槃餘事

五不欺菜說 題香祖庵

省心錄 五則黃綿襖 藏異書

省事吟道不在語言文字 誓世通言

勤有三益 岩棲幽事

何處是仙鄉水調歌頭 喜雪 格言

冬至 二首西山 格言

為善吟送陳隨隱游廬山 隱居詞

十分吟漁父詞 二首 


樂樂澗泉自記 


堯夫何所有鷓塢天 


思山吟書張道者屋壁 


推誠吟記謙禪師法語 


觀易吟禪本草 


安樂窩中自貽論仁字 


仁者吟書《感應篇》後 


年老逢春長沙勸耕 


天聽吟陳尚書宗召均贍宗族真跡 


至誠吟四留銘 


清夜吟山間明月樓記 


身太平垚岡堂記 


安樂窩申雪香亭記 


四喜仁壽堂說 


太平吟易原以清名字說 


可秘吟明德銘 


安樂吟悔過銘 


瓮牖吟印千江月來軒 


無妄吟題王氏留春亭 二首 


堯夫飲酒吟題山水圖 


招友為真率會題畫山水扇 


酬華嚴真師天谷庵 


澹庵 


洛陽耆英會序



獨樂園記



嵩山寺法堂門壁



君子貴慎獨



創作背景

康熙對皇子的教育極其重視,慎選名師,皇子們一般6歲即入上書房讀書,稍長,便隨父皇四處巡幸,委以重任,注重在實踐中培養。期望他們成為文武兼備,既符合儒家思想、倫理規範,又保持滿族優良傳統的棟樑之材。良好的生存和教育環境,使他們較常人更容易展現各種才藝潛能。有的喜好書畫,《八旗畫征錄》著錄的就有允祉、允禮、允禧等。特別是允禧,自幼雅好丹青,其畫遠法五代董源、元倪瓚,近師明文徵明,又與當朝畫家鄭板橋等過從甚密,其畫作被譽為“本朝宗藩第一”叫。有的喜好音律,允祉有《八音樂器說》、允祿有《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允祉通算、歷之學,曾率庶吉士何國宗等編輯《律歷淵源》,又與陳夢雷等編輯《古今圖書集成》;允祿,也精於數學、樂律。喜好詩文的就更多了,允禮善詩,著有《春和堂集》。康熙後期政局穩定,皇子們有更多的閒暇時間磨琢個人的才藝。至康熙末年,皇子們在各方面均已成熟,其年齡與之後的各朝相比,普遍偏大,20歲以上的皇子達19人之多,40歲以上的也有7人。在兩廢太子的背景下,各不服輸,欲爭儲位,但表現形式卻各不相同。雍正以退為進,《悅心集》在此背景下產生。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悅心集》採錄隨意、內容龐雜,但大致可歸為幾類,一是寧靜淡泊、隱逸逍遙,主要採錄古代名賢抒發歸隱逍遙、寄情山水、優遊花間之思想情懷的名篇佳作,如仲長統的《樂志論》,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王維的《山中與裴迪書》,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記》,劉禹錫的《陋室銘》,邵雍的《思山吟》、《安樂吟》、《瓮牖吟》,司馬光的《獨樂園記》,蘇軾的《調行香子·述懷》,陸九淵的《與張伯言書》,陸游的《煙艇記》,孫覿的《湖山記》,僧明本的《行香子二首》,程羽文的《四時歌》,等等;二是獨善其身、兼濟天下,其中包括修身養性、去妄戒貪,以及處世哲學、為臣之道等內涵,如黃洽的《五不欺》,林逋的《省心錄》,邵雍的《為善吟》、《推誠吟》、《仁者吟》、《至誠吟》、《無妄吟》,朱熹的《敬恕齋銘》,陸九淵的《論語說》、《本仁說》,真德秀的《論仁字》,吳澄的《明德銘》、《悔過銘》,等等;三是禪機偈語,典型之作為僧無際的《詠走馬燈》、裴休的《傳心偈》、釋良價的《水中睹影口占》等;四是警世通言與看破紅塵、及時行樂之類,警世類如馮其源的《知足歌》、無名氏的《知足歌》、陳繼儒的《警世通言》,而宣揚人生如夢、一切皆空的代表作則為唐寅的《一世歌》和無名氏的《醒世歌》;五為其他類,如歌頌太平盛世、憫農勸耕及養生等內容。

《悅心集》強調讀詩悅心,是在深切認識了詩歌審美作用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中提出的“與天地太和元氣渾然流行”、“屏慮釋思,寄清寄心”,與佛家超脫塵世的思想是相通的。詩歌的“悅心”,無非是要保持一種不為世俗所擾的靜心。在這裡,雍正把詩學與禪學結合了起來。

悅心是一種心靈安寧的境界,空靈清澈,天人合一,是發自心底的歡喜。儒家的“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存心、洗心;道家的“無所待”而“逍遙遊”,是清心、靜心;佛禪的“契自心源”、“頓悟心源”,是明心、寂心。此境地可以領悟、可以意會,其表現形式卻多種多樣。有清遠閒曠、超然塵俗的隱逸;有寄情山水、優遊花間的閒適;有修身養性、兼濟天下的至誠;有領悟禪機偈語的冥想、悲憫大千世界的情懷。欲達到悅心,就要去妄、戒貪,安命、知足。《悅心集》中雖“有莊語、有逸語、有清語、有趣語、有淺近語,不名一體;人有仕、有隱、有儒、有釋、有高名、有無名,亦不專一家。”但入選詩詞、文賦、書信、格言、座右銘的共性是“消除結滯,浣滌煩囂,令人心曠神恰,天機暢適”,欲“涵養一心之沖虛靈妙,使無所累,與天地太和元氣渾然”。

《悅心集》作為一部讀書摘抄,雖說篇幅不多,卻折射出主人公的理想追求、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從中滲透出儒道釋的影響。雍正歷來以為三教不可分,在“涵養一心”,“使無所累”,的修行中亦是如此。“孔門之春風沂水,仙家之吸露饗霞,如來之慧雨香花,以及先儒之霽月光風、天根月窟。其理同,其旨趣何弗同耶?”國時過境遷,當他即位後,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禪治心。在處理朝政之餘,仍然保持了寧靜、恬淡的情懷。

《悅心集》所收詩、文都比較短小,且多是一些喜愛大自然的情感流露或閱歷豐富的人生體驗,或讚美大好河山,或欣賞松、梅、竹風格,或勸喻世人勤勉清廉、抑惡揚善,直面人生、隨遇而安。

雍正藉助《悅心集》宣揚恬淡和出世思想是他爭位的產物,用以掩蓋他的爭位活動。另外也由於在儲位之爭中他長期處於不利地位,逆境之中需要自我安慰、自我解嘲。他登基之後把此集公諸於世,第一是為了把反對朋黨的鬥爭進行到底,說明他“淡泊為懷”、“樂天知命”,說明他處理康熙朝遺留下來的朋黨問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回答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部分官僚對他嚴厲政治的批評。第二是勸誡天下臣民安分守己。

雍正之所以選編占80%的修身養性、隱逸山林之作,取決於個人的偏愛,有真情實感在內,這一點是需要首先肯定的;當然也與他自幼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環境與自身的修養有關。雍正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披閱經史,旁及百家,並喜讀釋典,其對禪宗的領悟在皇子間首屈一指。在雍邸時表面上雖然過著“洗竹澆花坐釣台”的悠閒生活,其背後、其內心卻充滿了對帝位的渴望。且做好了兩手準備,若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做皇帝,則必定當神仙。做帝王的心愿是深藏不露,當神仙的理想卻處處標榜。自詡“天下第一閒人”,“賦罷小詩清晝永,閒隨白鶴柳邊行”。“閉門一日隔塵囂,深許淵明懶折腰。觀奕偶將傍著悟,橫琴只按古音調。新睛都向杯中盡,舊慮皆從枕上銷。信得浮生俱是幻,此身何處不逍遙。”他將圓明園經營得“如佛地,同仙島”,準備在此“閱六經,禮三寶,任春秋,隨晚早,不拘束,無煩惱,奉天時,養吾老”,擺出十足的“富貴閒人”的姿態。從這個層面上看,雍正選編《悅心集》是一劑自我安慰的良藥,在儲位之爭的漩渦中,小心行事,對客觀環境有著清醒的認識,不參與黨爭,蟄居藩邸,涵養身心,以等待良機,以積蓄力量,以準備出世。《悅心集》中的佳章好句既撫慰了雍正在爭鬥中寂落的心靈,也成為一旦帝位失算後其內心深處的自我安慰之劑,且給人以無心問鼎帝位的假象。換言之,《悅心集》可視為雍正為自己鋪墊退路的指導思想。

藝術特色

1.中心明確,雜而不蕪。所輯資料,可謂內容廣泛,體裁多樣,但雜而不蕪,均經過精心選擇,其中心很明確,就是勸喻世人,“戒食祛妄、屏慮釋思”,知足豁達、恬淡寧靜,於平淡或諧趣的文字中,傳遞出編輯者循循善誘的良苦用心。

2.人非一家,語不一體。在選材時,編輯者注重的是其內容,而不要求語言風格的一致,也不是集一家之言,幾乎什麼人的作品、逸事都予以錄入,只要內容符合。這體現了雍正帝要清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良賤之分的思想。

3.依時排序,以人集文。輯入《悅心集》的詩文,凡知道作者的,則同一作者的全部作品集中在一起,每個作者的先後順序大體上是依朝代排列的,給人一種古今有序、崇尚先賢之感。

4.首篇附傳,人均有介。在每個作者的第一篇作品後,都有該作者的簡要介紹或小傳,長短不一。有的僅一句話,如:“慧日,宋代廬山僧。”有的較長,如:“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給水居士,眉山人。嘉枯二年,試禮部第一,復對制,入三等。歷官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紹聖初,安置惠州,徙昌化。元符初,北還。高宗即位,贈資政殿學士。再贈太師。溢文忠。”己是一簡明小傳。這不僅體現了編輯者的認真態度,增加了資料的可信度,也有助於讀書人對詩文的理解和對詩文所表達思想的接受,從而能更好地起到教喻感化的作用。

5.取名巧妙,不露主旨。本書取名《悅心集》,以強調書中所收詩文“怡情院目”、“涵養一心”(《御製悅心集序》語)的特點。這體現了雍正帝做事的精細之處,是很巧妙的一著:一則可以吸引人們閱讀,二則不使編者要借本書對世人教喻、為自己宣揚的主旨明顯外露,避免讀者產生戒備或逆反心理,願意讀下去。

欠缺之處是未編制目錄,不便於人們有選擇地閱讀。

後世影響

經清代帝王御選又刊刻成書的書籍只有兩部,即康熙御選的《淵鑒齋古文選》與雍正御選的《悅心集》,但兩部書的選取宗旨迥然有別。《淵鑒齋古文選》系從《左傳》《國語》至宋人古文中選編而成,此書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校刊,康熙皇帝在御製序中明確指出:“夫帝王之道,質文互用,而大化以成。聖賢之業,博約並施,而性功以備。”“擇其辭義精純,可以鼓吹六經者,匯為正集”,是為經學服務的。而《悅心集》既是儲位之爭的產物,又是個人修養的產物。

《悅心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歷史作用和影響。其編選初衷一方面可視為爭奪儲位的障眼法,與其間所繪的《耕織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文一圖,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可視為雍正一旦失算後的心靈安慰劑,要“樂天知命,隨境養和”,營造出一個《悅心集》中所描繪出的安樂窩,“豈羨夫人帝王之門哉”?即不做皇帝便做神仙。如願即位後,對《悅心集》進行刊刻是作為政治統治手段的補充,一在標榜藩邸淡泊寧靜,與世無爭;二在教化臣民戒貪去妄、知足常樂。二者相對而言,教化功能更為突出。但是,對於雍正自身來說,閒適之章是其即位後的主鏇律,隨著威脅帝位的政敵一一被鏟滅,內心對寧靜、恬淡生活的嚮往便顯露出來,在御製詩和行樂圖中表現得尤其直觀,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中亦可見雍正多重性情中的一個方面。

版本信息

《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其中記有:

1.悅心集四卷清世宗雍正輯清雍正四年刻本二冊

2.悅心集三卷清世宗雍正輯清抄本二冊

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中也有記錄:

悅心集四卷清世宗雍正輯清雍正四年武英殿刻本,二冊一函九行二十二字單魚尾四周單邊,鈴“雍正宸翰”印

山東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悅心集》四卷,為清光緒三年(1877年)京都隆福寺聚珍堂書坊活字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