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軌時期中國低收入親職教育投資分析

《轉軌時期中國低收入親職教育投資分析》講述了中國處於特定的轉軌時期,在教育領域,由居民家庭承擔的教育成本迅速上升,導致一些低收入家庭“因學致貧”,這是一種暫時貧困,一旦學生畢業之後所獲得的工資不足以補償前期所支付的各種成本,那么低收入家庭的暫時貧困就會長期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經濟學中的人力資本理論一直強調教育對提高個人收入的積極作用,而《轉軌時期中國低收入親職教育投資分析》的分析間接地表明,教育對個人收入提高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如果沒有良好的政府政策和市場環境,教育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已有的貧富差距。

編輯推薦

《轉軌時期中國低收入親職教育投資分析》的特色在於,作者試圖綜合運用現代經濟學的人力資本理論和信號理論,從不同視角對“教育致貧”現象進行解釋。

作者簡介

谷宏偉,1975年出生於黑龍江省穆稜市,2007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研究領域: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教育經濟學。 先後在《中國人口科學》、《中國勞動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評論》、《財經問題研究》以及《經濟學訊息報》上發表多篇論文,並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主講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經濟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主要理論框架

三、內容安排與創新之處

第二章 “教育致貧”的含義和事實

第一節 “教育致貧”的含義

一、教育

二、貧困

三、教育致貧

第二節 “教育致貧”的基本事實

一、事實

二、計算

三、實證:來自黑龍江省兩個自然村的調查

第三章 主要分析框架:人力資本理論

第一節 人力資本理論的綜述

一、人力資本的內涵以及理論淵源

二、人力資本投資的類型

第二節 對學校教育的人力資本分析

一、學校教育的特點

二、學校教育收益

三、學校教育的成本

四、教育收益率的核算

五、一些收益率的實證研究

六、學校教育投資的供給和需求

第四章 人力投資與“教育”致貧

第一節 對教育收益率核算公式的進一步解讀

一、貼現率

二、投資者的年齡

三、收入增量

四、教育成本

五、其他因素

第二節 “教育致貧”的成本因素

一、教育的公共投資

二、教育的私人成本

三、信貸市場不完全

第三節 “教育致貧”的收益因素

一、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約束

二、教育的數量與質量

第四節 結論

附錄1 “教育致貧”的社會背景:收入分配差距擴大

附錄2 貧困、增長與收入分配差距:基於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四國Panel Data模型的分析

第五章 教育信號投資過度與“教育致貧”

第一節 “信號”模型簡介

一、簡單的“發信號”模型

二、“信號理論”的修正和擴展

第二節 高校擴張的特徵性事實

一、高校擴張的幾個特徵性事實

二、高校擴張對學生學習成本的影響

第三節 高校擴張後的均衡分析

一、高校擴張前的均衡

二、高校擴張後的均衡

三、一個數值例子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教育致貧”的主要後果

第一節 家庭的兩難選擇

一、模型

二、中等教育發展“瓶頸”

第二節 “教育致貧”的主要後果之一:童工

一、童工的現狀

二、中等教育發展“瓶頸”:對童工問題的另一種解釋

三、結論

附錄3 對BV模型的說明及擴展:考慮教育成本的BV模型

第七章 結語

一、基本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後記

……

書摘

第二章 “教育致貧”的含義和事實

第二節 “教育致貧”的基本事實

一、事買

統計資料表明,中國城鄉居民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已經分別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第二、第三位(《中國統計年鑑》,2007),農村家庭在滿足了衣、食、住這些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後,餘下有近一半的支出都用在了教育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社會藍皮書》顯示,教育費用持續攀升大大強化了居民的儲蓄意願,城鄉居民家庭消費傾向也因教育而發生較大轉變。2006年的農村住戶調查表明,在2005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教育和醫療支出在全部生活消費支出中分別占11.6%和6.6%(見圖2—2),教育在全部消費支出中列第三位(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2006)。

不過,上述調查還只是針對全國的一般情況,鑒於中國地區間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因此具體到個別地區和階層,家庭所負擔的教育費用是極不相同的。來自吉林省農村調查隊的調查表明,2003年吉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而農村人均教育消費支出增長25.8%。西安市城市調查隊對1800戶城市居民的調查也顯示,過去五年,西安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約6·7%,教育支出卻增長160%,教育費用支出增速遠遠超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能夠負擔子女教育費用且經濟猶有餘力的家庭竟不到兩成。在西部農村,一個4口之家的貧困家庭就算有3個身強體壯的勞動力,一年的純收入也供不起一個大學生(楊東平,2005)。2003年對湖南某縣的調查發現,該縣農民人均現金純收入只有691元,扣除家庭必需的生產和生活費用以後,剩下來可用於支付教育費用的貨幣就極其有限了,所以每到新學期,許多父母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或者到市場上出售農產品,或者到民間金融市場上去借貸,這種現象在有高中生的家庭中尤為突出。該縣高中階段每學期的教育費用大約在1400元,一年就是2800元;而一個三口之家全年的現金收入也就在2100元左右,就算全家人不吃不喝,將這些錢全用來供一個高中生讀書也不夠,何況2800元還沒有包括學生自己的生活費和交通費等費用支出(劉純陽,2005)。

從教育的社會影響來看,教育的貧困或者缺乏加劇了現存社會和文化觀念造成的不平等,給弱勢群體雪上加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