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張力升著
出 版 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字 數: 230000
版 次: 1
頁 數: 269
印刷時間: 2008/08/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2116863
包 裝: 平裝
定價: 35.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以任正非的人生、事業經歷為主線,重點講述了軍旅生涯對他做企業的影響、以及他的霹靂手段與菩薩心腸的剛柔相濟,他的獨特個性、管理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一本具有勵志色彩的企業家傳記。
這個人。出身家境貧寒;當過兵,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卻因為出身不被獎勵;人到中年不得不轉業。四處碰壁後自己在兩間簡易房裡開公司。到2007年,這家公司銷售額達到1100億元,距離進入世界500強指日可待。你用手機每發10條簡訊,就有6條是通過它的設備:全球幾乎每3部GSM手機就有一部依靠它提供的服務。這家公司。就是華為;這個人,名叫任正非。
作者簡介
張力升,資深財經記者,工商管理碩士。曾在大型企業及媒體工作多年,長期跟蹤研究中國本土企業家的成長和發展,重點關注企業家的成功經驗和精神世界。
出版信息
西點軍校與董事長讀毛選,辦華為。用兵法,帶隊伍。中國大師級企業戰略家和思想家,讀懂他,就讀懂了中國企業的未來。
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說法,最大、最優秀的商學院,不是哈佛,不是斯坦福,而是西點軍校。據《美國商業年鑑》的資料顯示,二戰以來,在世界500強企業里。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副董事長有2000多名,總裁有5000多名。
營業額在中國排名前500位的企業中。具有軍人背景的總裁、副總裁就有200多人。(著名的有:)
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深圳華為總裁任正非;
深圳萬科董事長王石;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
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
中國國航董事長李家祥;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
慧聰國際董事長郭凡生;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
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杉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
——《新財經》2007年8月刊
身為軍人企業家,任正非領導的華為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的事實,重新定義了“中國製造”,說明中國人一樣能發展起自己的國際級高科技企業。
圖書目錄
序 軍人性格 成就大業
第一章 華為橫空出世掀起風暴的人
為什麼是任正非
個性決定成敗
產業強國,匹夫有責
風雨蒼生
在“文革”漩渦中
學習,再學習
技術天才和學習毛選標兵
科學的春天,個人的春天
當兵的人
擇業的迷芒
與江湖的親密接觸
結束代理,開始轉型
荊棘之路
做出產品,否則跳樓
巨大中華時代
夢想開始的地方
莽撞的幼狼
霸業起點:農村包圍城市
豁出一切訂單
用戶服務
建立利益聰明
不敢花錢的幹部不是好乾部
如魚飲水,冷暖自如
付出健康以及一切
學毛選,辦華為
《華為基本法》
技術立身
從技術至上到工程商人
在摸索中前行
加班文化
永遠自我否定
擁戴與崇拜之間
軍事化與人性化
制度建設:請洋和尚念經
提拔誰?
左膀右臂們
物質激勵,精神也激勵
拿錢拿到手軟
萬人大招聘
繁華後的隱憂
寒風驟起
人心浮動之秋
絕地反擊
春去春又回
決不手軟:打擊港灣辦公室
一笑泯恩仇
黎明的曙光
狼的背影
彷徨的新人們
養成獅子心態
出征:劍指海外
艱辛的開始
風起俄羅斯
征服洋客戶的必殺技
海外拓荒者們
從屢戰屢敗到敗中有勝
征服大T
構築統一戰線
碩果還能摘多久
何時登頂
明天做什麼
借勢
母親的擔憂
華為上市?
誰來接班:後任正非時代來臨
一辭天下驚
華為的意義
遠去的傳奇
圖書摘要
華為橫空出世沒有一家企業像華為一樣使歐美巨頭感到害怕,沒有一位企業家像任正非一樣影響全球行業格局,贏得國內外業界的一致矚目。
歷史和現實的經歷造就了任正非,一代人的心路歷程是責任感,奮鬥,犧牲,堅持不懈。讀懂了這個人,就理解了二十世紀的中國。
2003年1月,中國南方城市深圳,冬日的寒風裡這座都市一如既往的喧囂背後涌動著不安的暗流,人們悄聲相傳著關於一種不知名致命流感的存在,以及應當採取的對策:少出門多喝醋燒高香等等。與此同時,萬里之外的美國南部,一家名為思科(CISCO)的美國公司在德克薩斯州法院對一家名為華為的中國公司正式提出侵權訴訟,指控其非法抄襲其專利數據通信產品的設計,其使用的軟體原始碼、操作界面及幫助檔案等存在爭議。
這個訊息使了解IT界的人感到精神一振,是那種有好戲看的亢奮和好奇心態。思科是誰?繼微軟和英特爾之後新一代矽穀神話的代表,全球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的霸主,一貫飽受全球傳媒和資本市場的頂禮膜拜,多次當選《財富》雜誌全球最受尊敬的企業,以併購同行業企業、和人打智慧財產權官司見長,傳說他們的口頭禪就是:“多少錢買你?”或是“我們要告你”。可是指名道姓地告中國公司還是頭一次。這個官司真夠吸引眼球的,
這家企業就是位於深圳的華為公司,它的創始人和帶頭人是作風剛正、為人低調的任正非,他帶領公司從2萬元人民幣起家,10年時間資產擴充1000倍,又大舉進入國際市場。儘管在規模和知名度上還遠遜於思科,但華為的技術積累與產品水平已經向國際一流看齊。憑藉著設備先進的工廠,上萬名優秀的工程師,鋪向全球的市場網路,還有以任正非為代表的管理層的運籌帷幄,整個公司已蓄勢待發,即將開足馬力碾過全球市場。縱觀全中國,很難找到這么一家從技術到產品、到管理都如此高水平、令歐美企業忌憚的企業。如果華為不是中國最好的企業,至少也是之一。
任正非是一位深具遠見的戰略家,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爭取一點市場份額,甚至是更大的王者之志。當華為在國內市場上還立足未穩時,任正非就提出要把華為做成一家國際化的公司,並開始探路。任正非的思路是:在電信業可能到來的蕭條面前開始大調整,以運動戰度過寒冬,從國內打到國外求生存求發展。
事實證明了這樣的眼光超前,富有遠見。從1996年第一次海外項目開始,華為一路跌跌撞撞而堅持不懈,在歐洲拿下設備契約,在中亞和俄羅斯市場攻無不克,在南美和非洲披堅執銳,一個接一個地攻占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驚呼,華為正在改寫全球電信業的生存規則。而現在,輪到美國了。
思科有理由感到緊張。2002年,思科CEO錢伯斯聲稱,華為是思科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代重點競爭對手,感到威脅的思科成立了“打擊華為”團隊。關注此案的輿論普遍認為,這場官司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權益之爭,而是反映出一個事實:華為在海外的擴張步伐讓思科這樣的大佬也感到了恐懼,訴訟是思科阻擊行動的一部分。思科依賴其高達70%的產品毛利率本可以衣食無憂,悠然自得地維持其雄霸天下的矽谷領袖地位,然而任正非的華為卻殺入思科的後院來虎口奪食,其相當于思科一半的產品價格具有極為可怕的殺傷力,有可能市場將會出現重新洗牌的局面。
有心人不免暗為華為和任正非捏一把汗,這架有的一打。美國各界一邊倒地認為華為有問題,而華為一貫的低調也讓中國媒體對華為抱有懷疑態度,中外輿論罕見地達成了一致。而對芸芸眾生而言並不留意這條無關緊要的產業新聞,還是關注身邊的致命流感(後來正式命名為非典)要緊。當然,他們用以交流和傳遞信息的手機、電話、網際網路都離不開思科與華為的技術和產品。
他一邊在美國聘用當地最好的律師參與應訴,一邊與思科在美國的死對頭3COM公司結盟共同對敵,3COM的CEO作為業界權威出庭作證,對思科進行了有力反擊。與有些中國公司在海外遭遇類似境遇時的不戰而逃相比,任正非的強勢風格使對手暗自頭疼。歷經波折之後,2004年7月法庭最終中止訴訟,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協定,事件暫且告一段落。
案件事實上阻礙了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前進步伐,華為把自己的涉嫌產品撤出了美國市場。但是因禍得福,華為全面啟動了與國際同行的戰略合作,不僅最大限度地化解了來自美國本土的敵意和政治阻力,而且間接進入了美國市場,收到了不錯的回報。
也許這場官司會成為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強弱走向的拐點。百餘年來,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巨頭們已經習慣於居高臨下地看待中國企業,視之為組裝件和仿冒品的來源,或是加以利用打開中國市場的拐杖。但是,由於這家中國企業和這個人,形勢發生改變了。任正非,稱之為在歐美主流市場掀起風暴的人並不過分。
官司雖然暫時遲滯了華為美國拓展的腳步,卻並沒有妨礙其在全球其他地區的擴張,而任正非也因此引起了美國主流媒體的興趣。2005年《時代》周刊評選出年度影響世界的100位名人中,任正非成為“商界巨子”組中惟一入選的中國人,與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的史蒂夫賈伯斯等全球IT名人比肩。《時代》認為任正非顯示出驚人的企業家才能,正帶領華為成為像思科和愛立信一樣的全球化大公司。
美國人的評價並不過分。2006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6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其中65%收入來自國際市場,進入全球電信設備製造商前十名。 2007年華為更呈勢不可擋,銷售額突破千億元人民幣,進入世界500強,在網路接入、數據通信等領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列入三甲,華為已日益成為國際明星企業。華為董事長孫亞芳說:“我們不願做世界老大,但是,我們已經走在成為世界老大的路上”。
漸漸地,一貫與外界媒體保持距離的任正非成為了公眾輿論關注的對象,人們開始議論他怎么把企業做到了這種地步,為什麼是他而不是別人,人與企業是誰成就了誰。與同時代的風雲人物們比,他足夠低調,又足夠把很多人比下去。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普通人不了解任正非情有可原,因為華為的產品是電信設備,主要面對運營商而不是終端消費者。但如果沒有他,消費者就不可能享受到今天這樣的電信服務。想想我們上一代人享受的通信服務吧,今天的人們已經忘記了當年的搖把子電話、扯著嗓子叫喊的通話方式,習慣於手機直撥全球、上網連通世界,而華為和任正非,用其辛勤的勞動為我們創造出的電信設備和技術,使這一切成為可能。資訊時代的來臨不是無根無據的,需要任正非式的企業家來為我們接通連線科學家和普通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一米鐵軌。
多位業內人士對這個人的一致評價是:他脾氣急躁,行事果斷,不是容易對付的對手和老闆。但為人真誠,重視情感,強調社會責任,主張自我反思和自我進步,絕非庸碌之輩。而且他對企業管理的創新,對市場戰略的把握,對智力價值的承認都堪稱開創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先河。總之,有這樣的稟賦,才可能掀起那樣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