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據心理醫生講,大概有73%的駕車人會在駕駛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出現情緒波動、暴躁,甚至瞬間精神異常的症狀,有40%的人會出現途中注意力分散的問題,俗稱“走神”,很顯然,這就使那些本不屬於馬路殺手的人也具備了潛在的可能性。平日脾氣挺好的人,一抓住方向盤,嘴裡就開始“國罵”一串串了,不時蹦出幾句不雅的國罵、漢罵。此種表征在網路流行語中被稱為“車怒”。
表現
白領懷疑自己雙重人格
鄭先生2009年30歲,在一家外企做文案工作。鄭先生平時文質彬彬,無論在單位還是家中都和氣待人,輕易從不發脾氣。但令鄭先生妻子奇怪的是,平時一向輕言細語的丈夫,每當駕車時便會脾氣大長。之前遇到別車強行超車時丈夫總是憤怒喝問,到後來愈演愈烈,竟然看到前方車輛行車較慢,丈夫也往往大聲咒罵起來,而鄭先生一旦離開駕駛環境後,很快便恢復正常。對此,妻子認為丈夫開車情緒緊張需要發泄,所以並未在意。而向丈夫提醒後,鄭先生也口頭答應。但下次開車時,鄭先生又不自禁地開罵,而且越罵越難聽。妻子不禁害怕起來,甚至想帶鄭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而鄭先生更是一頭霧水,甚至常常自問:“是否我有雙重人格?”
沒學熟開車先學熟開罵
李女士剛剛拿到駕照,但剛剛開車不到1個多月,車技尚未純熟的她卻發現,自己駕車時髒話脫口而出。李女士考駕照時戰戰兢兢過關,購買新車後第一件事就是在車尾貼上“新手上路,請多關照”。之後上路時種種狀況頻發:紅燈排隊時熄火、行車卻開錯道、當街掉不過頭。一次次的尷尬狀況中,李女士被其他司機罵得面紅耳赤。此後儘管車技沒有突飛猛進,但李女士驚奇地發現,自己罵人技巧卻大有長進。行車時遇到妨礙自己行車情況,她往往不假思索地一句“漢罵”出口。有幾次同事坐在自己車上,聽到李女士開罵驚得合不攏嘴,紛紛驚嘆李女士開車後“像換了個人”。更令李女士尷尬的是,自己開罵對象犯的往往是自己以前經常被人責罵的錯誤。李女士無奈自嘲:“開車沒學好,倒先把罵人學會了!”
影響因素
在眾多司機介紹中,糟糕的行車狀況、無德特殊車輛及不良行車習慣,是引發“車怒”的幾大主要導火索。
容易在路上挨罵的車輛“評選”中,不規範行車的巴士、公車及計程車名列前茅。很多司機表示,不規範行車的巴士、公車體龐大卻行車異常慓悍,在路上搶道、搶行情況屢見不鮮,眾多車輛見到中巴與公交避之唯恐不及;而很多計程車在行車中依仗熟悉地形、技術熟練而肆意穿插搶行,其隨時停車載客更讓其他車輛不寒而慄;而眾多引發“車怒”的原因中,不良行車習慣是最重要一點。其中車輛排隊中肆意插隊、正常行車時遇鳴笛強行超車、違規當街調頭、高速行車中左右超車等行車習慣最為廣大司機所唾棄。
專家解讀
“車怒”究竟是否屬於心理疾病?武漢中德心理研究院李先富院長認為,“車怒”並非疾病,卻是一種不安定情緒的有害累積。李先富表示,人駕車時對自己的車事先具有一定的心理認同,因而對任何可能危及自己和車輛的行為具強烈的反感。而在行車過程中,駕車要面對外界環境中千變萬化的新情況。而這種不斷的刺激,使駕車者處於一種極端的“應激”狀態下。而這種情況下,人的負性情緒容易不斷的累積,從而演變成“車怒”宣洩而出。
在這一層面而言,偶一為之的“車怒”是無害的。但這裡主要影響是“車怒”產生過程中負性情緒的累積。李先富表示,“車怒”長此以往,駕車時人常常不自覺地就會將種種導致不快的負性因素積累起來。久而久之,人駕車時會習慣性地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引發負性因素大爆發,導致進入這一特定環境就會情緒失控。
應對
李先富建議廣大駕駛員,身處現實的焦躁環境中,應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一味追趕快節奏的生活,而要學會在其中安靜地體驗。
有專家及有經驗的司機朋友也表示,廣大駕駛員應擯棄不良駕車習慣。良好駕車習慣不僅給行車帶來安全保障,而在消除不良駕車習慣基礎上消除“車怒”這一不文明現象,更會積極推進一個城市的道路行車文明。此外,建議廣大駕駛員駕車前放鬆心情,駕車中儘量控制不快情緒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