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見於濕溫病,熱為濕遏,以致發熱在里,熱勢不揚。濕邪阻遏而致熱不能宣散透發。臨床多表現為身熱不揚、午後熱甚、汗出而熱不退、神疲頭重、胸悶腹脹、厭食、小便黃赤、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等。
辨證施治
治則:滲濕透熱或清泄芳開之法。常用藥:藿香、石菖蒲、白豆蔻、杏仁、蒼朮、黃芩、當歸、茯苓皮、滑石、赤芍、丹參等。
身熱不揚,中醫症名,屬發熱之一種,指患者自覺發熱,按其肌膚卻不甚熱的一種症狀。可見身熱稽留而熱象不劇,或醫生初捫病者體表不覺熱甚,久則感到熱盛灼手的表現。見《王旭高醫案》卷一。多見於濕溫病,熱為濕遏,以致發熱在里,熱勢不揚,治宜用滲濕透熱或清泄芳開之法。
見於濕溫病,熱為濕遏,以致發熱在里,熱勢不揚。濕邪阻遏而致熱不能宣散透發。臨床多表現為身熱不揚、午後熱甚、汗出而熱不退、神疲頭重、胸悶腹脹、厭食、小便黃赤、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等。
治則:滲濕透熱或清泄芳開之法。常用藥:藿香、石菖蒲、白豆蔻、杏仁、蒼朮、黃芩、當歸、茯苓皮、滑石、赤芍、丹參等。
熱痹,病名。熱毒流注關節,或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與熱相搏而致的痹症。又稱脈痹。出自《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證治準繩·痹》:“熱痹者,髒府移熱,復遇...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辨證施治痰熱壅肺證又稱痰熱阻肺證。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
一致性的典型性和不典型性是疾病徵象與疾病本質是一致、統一的。但此一致性,可能是典型的一致、統一,也可能是不典型的一致、統一。如見壯熱、口渴、汗出、脈洪等...
概述 類型濕熱蘊結,濕邪偏重,以身熱不揚,渴不多飲,頭身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泄瀉,舌紅,苔膩略黃,脈滑略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摘要 發病經過與症候表現 病因的模擬 關於症候模擬熱壅肺證又稱痰熱阻肺證。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
熱灼胸膈證,本證多因衛分病不解邪熱內傳,入於氣分;或溫熱之邪直入氣分所致。氣分證所及臟腑較廣泛,如肺、胃、胸膈、腸等。邪在氣分,正盛邪實,正邪相爭激烈,...
病症 治法 營分證 血分證 傳變濕重熱輕證,中醫病證名。為濕邪偏盛,遏郁中焦氣分,病變偏於太陰脾。
病因 病機 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治法濕遏熱伏證是指濕邪阻遏氣機,鬱熱不能宣散透發,以發熱不甚,午後較顯,胸脘痞悶,苔白、舌絳為主症的證候。《外感濕熱篇》云:“若白苔絳底者,濕遏熱伏也,當先...
慨念 臨床表現 本證辨析 發病特點 治則治法陰虛痰熱證又稱痰熱阻肺證。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