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火術

蹈火術

蹈火術是道教的一種制火之術。能處火中而不被火傷。《藝文類聚》卷八十引晉葛洪《抱朴子》:“吳世有姚光,有火術。吳主積荻千束,火焚荻了盡,光恬坐灰中,振衣而起。”

蹈火儀式

蹈火術斐濟群島宗教盛典——蹈火儀式
太平洋的斐濟群島中,有個美麗而面積很小的島嶼。這個不起眼的小島以島民每年舉行世界上最奇特的宗教盛典而聞名於世,這就是蹈火儀式。

島嶼每次舉行蹈火盛典之前一夜,準備參加的人先向水神做一夜的禱告,其他做準備的人在一個長23尺,寬9。2尺,深5尺的土坑底部鋪一層石頭,最後再鋪又一層木頭,點上以後通夜燃燒。由於熱力逼人,第二天看火堆的人需用長竿把燃燒的木頭拖出來,把灼熱的石頭鋪平。參加蹈火的人在首領的帶領下,毫不猶豫地跳進火坑,在坑裡圍成圓圈走動。只見他們雙足赤裸,臉上毫無痛苦的表情,最後從起點,走出火坑,返回小屋。然後其他人大聲喝彩,盛典結束。

蹈火術蹈火術發現之旅

驚險的蹈火盛典令專家們目瞪口呆。當地人介紹說,蹈火者如果心理和精神上準備得好,就不會灼傷,如準備不足,結果不堪構想。1940年有個蹈火者嚴重灼傷,最後被鋸去雙腿。美國費城的賴特博士參觀蹈火盛典時發現,所謂準備功夫並不是往雙腳上加什麼保護物,賴特博士仔細檢查後發現,蹈火以前他們對菸頭和針刺十分敏感,蹈火後他們一個個腳上滿是火灰,但卻沒有一個被灼傷和起水皰。對此首領解釋說:“水神派遣的數以百計的小孩伏倒在石頭上,蹈火者不過是在清涼的小孩背上行走而已。”

蹈火節是興都教徒對瑪赫哈拉女神表示崇敬的日子,虔敬的教徒一連3天只吃齋食,許多教徒每天只用一餐並以地為席,以示懺悔之意。為了表示矢志不渝的虔誠信仰,教徒們赤腳踏過4公尺長的炙熱火堆。祝願儀式於凌晨2時開始,蹈火儀式在下午2時舉行,最熱鬧的地方在南橋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

蹈火過程

蹈火術斐濟群島舞蹈
檀香山主教博物館著名的人種學家布里格姆博士是少數表演傳統蹈火的西方人之一。1880年的一天,他得知有一股新溶岩流在幾勞亞火山附近出現,便認定這是蹈火的良機。他參加蹈火後,描述蹈火過程時說:“溶岩從幾個裂口噴出,我感覺那裡比溶爐還要熱。溶岩表面已燒得發黑,我們一個朋友在熱得驚人的岩面上快速走動,我靴子的縫口處被燒斷了,臉和身體感到很熱,但腳部卻完全沒有熱的感覺,而且連一個水皰都沒有。”

1889年,在南太平洋的拉洛通加島上,英國人格傑恩上校參觀並親身有過一次不同尋常的蹈火經歷。當時他是英國駐當地的代表,當土著人蹈火走過灼熱的石陣後,首領對他和他的三個英國朋友說:“把我的超自然力量傳給你,你們走過火場吧。”格傑恩上校他們隨即脫下鞋襪,走過灼熱的石陣。30分鐘後,他們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蹈火,並試圖測量石陣的溫度。土著首領聽罷,把身上的一串青綠的巨朱蕉葉拋在石頭上,葉子便立刻燃燒起來。英國人後來仍對自己經歷的這件事驚嘆不已。

蹈火表演最讓人吃驚的是十九世紀有個叫朱麗安·澤維爾·查伯特的人,據傳說他本領極大,花樣極多,以表演接受高熱度和劇毒實驗而聞名。他曾經蹲在攝氏近100度的火爐內,以及吞吃一般人吃必定要死的致命的劇毒液體而完好無損。其實這些神秘莫測的蹈火行為並非空前絕後,它在世界各地都有所流行,並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即使在今天,它們仍在印度、馬來西亞、日本、斐濟群島、夏威夷、菲律賓、紐西蘭等地非常流行。儘管按照普通常識來說在灼熱的岩石上行走是不可能的事情。科學家至今也沒有一個恰當的解釋,而只是含糊地說,這是超自然的力量。

猜測解釋

蹈火術蹈火節
走火的雙腳不會被灼傷的原因從古至今科學家曾對這個奇謎進行過探討和研究,提出過許多猜測和解釋,眾說紛紜,爭論激烈,然而最終也沒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是一個多級的控制系統,氣功鍛鍊有素的人,從控制呼吸開始,通過全身放鬆,意識導引可以控制體表溫度,肢體血液循環。走火者進行表演時,先通過大腦把思維活動高度集中於一點,大量氣體進入體內,血液循環旺盛,血液攜氣量增加,部分肌體大大膨脹,在灼熱卵石上行走的過程中,雙腳肌體組織的彈性和耐熱力得到空前的發揮,甚至為平常的幾倍,幾十倍。於是就發生了在炭火燒熱的卵石上行走而不被燒傷的奇蹟。

另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內蘊的心身能或內蘊的心靈能(即完全的神經作用),是高度集中於一處的神經亢奮(即心靈能)和肌體組織的亢奮(即心神能)的短時期內的辯證統一。人類歷史學家凡蒂凱南用了一年零四個多月的時間對走火者進行研究,他發現當人的意識由常態進入專一態時,能夠戲劇性的影響到人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映。因此,走火者可藉助歌舞的氣氛,誘導出催眠狀態,所以即使裸著腳掌也能耐受高溫。這種意識的力量與氣功相似,走火者能耐受高溫,也正是因為其能藉助意識的力量來調節局部體溫,使肉體免受灼傷。

有些科學家從心理學方面來探索蹈火者的秘密。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研究所的一些專家從印度請去了一名蹈火者,進行試驗性表演。按照蹈火者的要求,挖了一個長4米,寬1米多,深40厘米的坑,坑裡放置大量劈柴和樹幹,然後點著劈柴和樹幹燃燒達7個小時之久,篝火燃燒得只剩一堆赤色的炭火,火坑裡溫度高達500度以上,火坑周圍20米以內都感到灼熱。從印度請來的這名蹈火者赤著雙腳,英姿颯爽地踏著熾熱的炭火,只用了一秒半鐘的時間就跑過了火坑,雙腳未塗任何防火的東西,卻絲毫沒有灼傷,觀眾都熱烈地鼓掌,並發出嘖嘖的讚嘆聲。隨後又把火坑挖到6米多長,溫度燒得更高,蹈火者照樣赤著雙腳踏過火坑,這次卻用了兩秒半鐘的時間才跑過火坑,右腳起了一排血泡。一個科學家也赤著腳在火坑上跑了一次,結果卻安然無恙,雙腳連一個血泡也沒有。

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內臟器官一般是由植物神經控制的,它們的功能是自動進行的,而氣功鍛鍊通過放鬆、意守、腹吸,久而久之,可以使中樞神經的興奮影響植物神經的興奮,從而影響植物神經的功能,使控制和支配內臟的功能大為改善,使身體的某一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的協調一致,能發揮出超凡的力量,在炭火上跳舞也不致被灼傷。

有些學者認為,蹈火者具有特殊的技巧,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後,他們的腳底生出一層厚厚的老繭。這樣雖是赤腳,但厚繭皮卻好像是一雙薄底皮鞋一樣,保護著腳掌使它不致灼傷。另有一些學者認為,人能耐受外界環境多高的溫度,取決於人體排泄汗液的蒸發速度,而汗液的蒸發快慢又取決於空氣的濕度和空氣對流等情況。空氣濕度越低,對流越快,越利於降低溫度,人就越能耐受外界高溫。蹈火者首先圍著篝火縱情跳舞,然後跳入火坑裡,蹈火者在跳舞時已滿身大汗,在加上炭火的烘烤,雙腳底排出的汗水滴在熾熱的火炭上,形成蒸汽層。這個蒸汽層厚度達0.09毫米,比一根頭髮絲略粗一點。水蒸汽是熱的不良導體,它的導熱能力在通常情況下比液態水差一個數量級,因而蒸汽對汗水滴起了瞬時的隔熱和保護作用。蹈火者急遽地、輕盈的、倏忽用單腳或雙腳輪番與炭火作短暫的接觸,在每個舞步之間,腳板不斷排出汗液,不斷形成蒸汽層,不斷被降溫散熱,這就是腳不致被灼傷的奧秘所在。

以上所述只是部分學者的推測和論斷,蹈火者的奧秘迄今為止仍是一個尚未徹底揭曉的謎。北枕高山,南臨大海的印度,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燦爛的篇章,她留下的一個個謎團,有待科學家們日後繼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

蹈火舞介紹

蹈火術蹈火術
印度的宗教祭禮開始了,巫師在燒成赤色的灼熱卵石上赤著腳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詞,請求神靈的庇佑。汗珠掉落在高溫的卵石上,濺起屢屢濃煙和火花,而巫師卻神態自若,舞姿輕盈。在哈拉帕文化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的印章,上面刻的人物在火上翩翩起舞。通過研究,學者們發現,它就是充滿神奇色彩的蹈火舞。

古印度是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國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認為是神創造的,舞蹈者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取悅於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約起源於古代祭祀典禮時人們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誠,一方面向神表達祈求。例如求平安、求雨等,當然,它也是人們歡樂情緒的流露。根據印度教的傳說,本來世間沒有舞蹈,真可謂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羅在天上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烏爾沃西人在跳舞,心裡卻默默翻騰著對另一個仙人賈因得的愛情,她不由自主地向賈因得送了一個秋波。結果觸犯了天條,被罰到塵世托生。賈因得也因株連被貶,被趕到塵世作了一棵竹子。但天神最終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承諾說,如果他們二人在塵世還能夠再見面,就可以雙雙回到天上。烏爾沃西來到人間,把美麗的舞蹈也帶到了人間,她的舞姿征服了每一個人,她的名字傳遍了人間。在一個節日上,人們為了表示對她的感謝,便送給她一根竹竿,然而幸運的是,這根竹竿正是她心愛的情人賈因得變的。因此懲罰結束了,二人果真雙雙重返天庭,而舞蹈從此就在人間流傳開了。

舞蹈在印度也是勸善的藝術形式,這裡也有個神話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在兩個時代更替交換之際,凡人染上了種種惡習,於是人們請求梵天賜給人間一種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聽,這樣便可把凡人的興趣從惡習中引開。梵天最後決定給凡人第五部吠陀。這部吠陀就是《戲劇吠陀》,它包含了人世所有的道德精華。另一個大神濕婆在這一《戲劇吠陀》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藝術,因此被尊為“舞蹈之王”。她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和鼓,象徵著創造,右下手象徵神的保佑和祝福;她的左手托起燃燒的火焰,象徵著她可以毀滅一切;左下手象徵著不受一切羈畔的自由;右腳踩住一個魔鬼,象徵著善征服惡;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這一形象,逼真地啟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蹈火舞也是一種自然崇拜的宗教形式。據歷史學家考證,蹈火舞有4000多年的歷史。每當疾病和災難來臨時,他們就在空場上挖一個大坑,坑裡放置大量劈柴和樹幹,上面堆滿卵石,然後點上劈柴和樹幹燃燒達數小時,燒到卵石溫度達到攝氏幾百度。巫師在灼熱的卵石上赤著雙腳翩翩起舞,口中還念念有詞,請求神靈保佑和拯救。他們以為通過這種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驅逐邪魔,消災治病。巫師在滾熱的卵石上舞姿輕盈,神態自若,毫無被燙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溫的卵石上,濺起屢屢濃煙和火花。及至舞蹈結束,將帶葉樹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會就燃燒成灰燼。而蹈火者的腳底上未塗抹任何防燙的東西,赤腳踩在灼熱的卵石上卻毫無灼傷。

隨著歲月的流逝,蹈火舞的儀式逐漸流傳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及至今日,伊朗、歐洲巴爾幹半島、太平洋斐濟群島、南美洲蘇利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當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為一項宗教祭祀儀式的蹈火禮,而是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技藝來表演。每當黃昏來臨之際,在篝火餘燼上,表演者赤腳踏著灼熱的炭火翩翩起舞,跟著民間樂曲的節拍,有節奏地歡跳,熾熱的炭火在黑夜中閃爍著光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