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情似遊絲

踏莎行·情似遊絲

《踏莎行·情似遊絲》是南宋詞人周紫芝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一對戀人在綠柳垂絲、柳絮飛舞的春光中,在水邊依依惜別的情境生動地凸顯在讀者的面前。下片寫別後的留戀與相思,愁緒無數,無法排遣,仍寫居者行人走後的悽愴情懷。這首詞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幾入化境,愁苦之味溢於言表,通過對分別情景的描述和別後的相思之苦的傳達,婉轉地抒發了詞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作品原文

踏莎行

情似遊絲 ,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 ,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 ,如何過得今宵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雲行”“柳長春”“惜余春”“轉調踏莎行”等,正體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

②遊絲:蜘蛛等昆蟲所吐的飄蕩在空中的絲。

③閣:同“擱”,停住。空:空自,枉自。覷(qù):細看。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④無因:沒有法子。蘭舟:木蘭舟,船的美稱。

⑤渚(zhǔ):水中小洲。

⑥莫:不要。

白話譯文

離情像遊絲般飄忽不定,情人像飛絮般難留蹤影。兩雙含淚的大眼睛,呆呆地凝目對視,徒自滿含深情。溪邊的煙柳垂下萬條絲絛,卻不能把他的行船拴系留停。

大雁在斜陽外飛行,輕煙籠罩著沙洲,芳草一片迷濛。無窮的煩惱現在就填滿了我的心胸。明天姑且不再思量,可又怎樣才能熬過今宵。怎樣才能挨到明日的天明?

創作背景

周紫芝生活在南宋,親歷宋代社會的巨大變遷,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離別成為家常便飯。 作者與情人將要離別,難以表達自己心中的哀愁與不捨。故作者作此詞,意為送別相思之人,用以反映出有情人的無奈。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別情詞,全詞通過對分別情景的描述和別後的相思之苦的傳達,婉轉地抒發了詞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詞的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開篇即與眾不同,引人注目。“情似遊絲,人如飛絮”,寥寥八個字,不描寫景物,也不敘述離別之事,然而景色、環境、事情、人物皆含於其中,且將人物因離別而生的感嘆表現得十分貼切自然,用筆之精巧,比喻之新穎,筆墨之經濟,都顯示了作者的想像和創造的才能。“遊絲”、“飛絮”點明時令:暮春時節。“情”是指別情,也可指雙方的脈脈情意,“情如遊絲”這一比喻體現出“情”的纏綿牽連,有“情絲難斷”的意思,暗示離別的艱難。“人如飛絮”,表明人如飛絮一般漂泊不定,羈旅四方,這也點明了此次分別的理由。“淚珠閣定空相覷”。兩雙滿含著淚珠的眼睛,一動不動地彼此相覷。句中的“空”字意味著兩人的這種難捨、傷情,都是徒然無用的,無限惆悵、無限悽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兩句把“空”字寫足、寫實。一溪煙柳,千萬條垂絲,卻無法系轉去的蘭舟,所以前面才說“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派天真,滿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與事勾聯起來,傳達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無可奈何之苦。

詞的下片寫離別後的愁苦。過片仍寫居者行人走後的悽愴情懷。“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蘭舟”去後所見之景,正是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句中的“如今”,連繫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怎樣度過。詞人並不逕把此意說出,而是先盪開說一句“明朝”,然後再說“今宵”。“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為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詞意承接上文,說明天該如何去過暫且不要去想了,可現在天已向晚,夜幕臨近,今夜又將如何熬過去。此處的“思量”,既是想“明朝”,又是思“今宵”,是一種“互體”的手法。此二句,將詞人與離人分別後的情緒低落、興味索然和度夜如年的愁苦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幾入化境,愁苦之味溢於言表。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唐圭璋;此首敘別詞。起寫別時之哀傷。遊絲飛絮,皆喻人之神魂不定;淚眼相覷,寫盡兩情之悽慘。“一溪”兩句,怨柳不繫舟住。換頭點晚景,令人生愁。末言今宵之難遣,語極深婉。(《唐宋詞簡析》)

當代學者薛礪若:此等詞都極清倩婉秀,實兼晏、歐、少游、清真數家之長,而能暨於化境者。即列入第一流作家內,亦無愧色。(《宋詞通論》)

作者簡介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家貧而苦學,紹興中始登進士第,官至樞密院編修。其詞清麗婉曲,造語自然,兼采晏幾道、李之儀等數家之長,刊除裱麗,自成一格。有《竹坡詞》三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