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發明人
1888年10月,他在英格蘭西約克郡利茲城進行了一項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他使用自己的單鏡頭攝影機和伊士曼柯達公司的紙質膠片接連拍攝了 《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茲大橋的街景。這比他的競爭者——比如盧米埃爾兄弟和托馬斯·愛迪生——要早上幾年。他未能在美國按計畫完成這項新發明的公開演示,因為他於1890年9月16日在一輛火車上神秘地失蹤了 。
美國及歐洲的早期電影史是以攝影機專利權之爭為標誌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種有16個鏡頭的設備在美國被授予雙專利,它是由一個電影攝影機和一個投影器組合而成的。他的另一發明——一種單鏡頭攝影機(即MkI)在美國卻被拒絕授予專利,因為已有同類產品持有專利。不過,幾年後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申請同類產品專利時卻沒有被拒絕。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他在利茲的漢斯萊特區(Hunslet)的惠特利(Whitley,他妻子娘家的姓)工廠以及惠特利位於朗德海的家——奧克伍德農莊(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這第一部電影。但他們沒有在更廣的範圍里傳播這一電影。
接下來的幾年,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紐約去,並進一步進行研究,他取得法國-美國雙重國籍。1890年9月,他計畫到紐約的聚美大樓(Jumel Mansion)舉辦公開展覽,然而他本人卻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對攝影機的誕生所作的貢獻常被人忽視。
個人生活
“最後,我要說,除了富有創造力的天賦——毫無疑問普林斯先生這方面很優秀——他在許多領域都是一位傑出的人。他常穿長筒襪,有六尺三四寸(190公分)高,身材健美勻稱,而且非常有風度,而且考慮事情很周全,還有,雖然是發明家,但他性情極其溫和,任何事都激怒不了他。”
——摘自弗雷德里克·梅森(Frederic Mason)1931年4月21日在美國駐英格蘭布拉德福德領事館所作之聲明(弗雷德里克·梅森,木工,普林斯的助手)
童年及學校時期
普林斯1842年8月28日出生在法國梅斯 ,他的父親是一位法軍炮兵少校,曾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他在父親一位朋友的照相館裡長大。這位朋友就是照相術先驅,拍攝了史上首張人物照片的路易斯·達蓋爾。從達蓋爾那裡,年輕的普林斯學到了攝影與化學的知識,同時他曾經充當了達蓋爾照相法(銀版照相法)拍攝的對象。之後,他接受的教育還有在巴黎學繪畫、成為萊比錫大學化學研究生,這為他今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知識基礎。
成年時期
在大學同學約翰·惠特利(John Whitley)的邀請下,1866年,普林斯搬到英格蘭西約克郡的利茲。在漢斯萊特的惠特利公司(Whitley Partners of Hunslet)工作,這是一家鑄銅的商號,製造閥門和零配件。1869年,他和約翰的姐妹,一位不錯的畫家伊莉莎白·惠特利(Elizabeth Whitley)結婚。1871年,夫妻二人開辦了一所教實用美術的學校——利茲工藝美術學院(the Leeds Technical School of Art)。他們能把彩色照片印到金屬器皿和陶器上,這使他們贏得了一些名望,並獲得授權使用維多利亞女王和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首相的肖像。這些工藝品曾和當時其他的一些紀念品被裝入時間艙,埋入泰晤士河河堤上的克麗歐佩特拉方尖碑(Cleopatra's Needle)的地基里。
1881年,普林斯作為惠特利公司的代理人來到美國,和家人一起住在鄉下,直到契約到期。之後,他擔任了一小群生產全景畫的法國畫家的負責人,畫的內容描繪的多是著名戰役,曾在紐約,華盛頓和芝加哥舉辦過展覽。在此期間,他繼續了已經開始的實驗,製作“運動的”照片和尋找製作生膠片的最佳材料。
在美國時,普林斯製造了利用16個鏡頭的照相機,這是他第一種取得專利的產品。雖然這種儀器能夠“記錄”動作,但是因為16個鏡頭從略微不同的視角記錄拍攝對象,所以映射出的圖像跳來跳去的。
1887年5月他回到利茲後,製造了一種單鏡頭攝像機。1888年10月14日,普林斯使用它拍攝了後來被稱為《朗德海花園場景》的電影,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段電影。後來,普林斯又用它拍攝了利茲大橋上的有軌電車、馬車和行人,影片是從大橋東南方的希克斯五金公司(今英國航道大樓 British Waterways building)拍攝的。為了紀念這次事件,當年的拍攝地設立了右圖中的藍色搪瓷金屬銘牌。不久後,這些影像在利茲被投射在幕布上,成為第一次電影展覽。
蹊蹺的失蹤
1890年9月的一個星期五,普林斯登上一列火車,並向朋友保證下個星期一在巴黎重新會合,然後一起回英國,之後再去美國推銷他的新攝影機。然而,普林斯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從此,他的家人和朋友再也沒有見過他。可以證實的他最後的行蹤是1890年9月16號,返回巴黎途中在第戎搭乘2點42分的火車。
法國警方、蘇格蘭場和普林斯的家人著手進行了嚴密的搜尋,但沒能找到普林斯的遺體或行李。這起神秘失蹤事件至今未能查明。根據伊蕾涅·登博夫斯基(Irénée Dembowski )所說,主要存在以下五種猜想:
1.失蹤者(1890)
不論是在第戎-巴黎快運線還是鐵路沿線,都沒有發現屍體或行李。除了普林斯的兄弟,沒人在第戎火車站見過他。他登上火車後,沒人在第戎-巴黎快運線見過他。途中,沒人注意到有特殊狀況或襲擊事件發生。這種理論的提出很可能歸於上一年發生的一件悲劇,一位名叫圖桑特-奧古斯丁·古費(Toussainte-Augustin Gouffe)的人被殺害了,他的遺體被遺棄在火車道旁的一個行李箱裡,殺人者米切爾·埃羅(Michel Eyraud )與加布里埃·邦帕德(Gabrielle Bompard)一直在逃,直到世界範圍內的搜捕他們時才歸案。埃羅被判死刑,邦帕德被投入監獄。法國警方報告的結論就是:失蹤者。
2.完美的自殺(1928)
根據警方報告,路易斯·普林斯有自殺的傾向,因為他當時瀕於破產,所以他計畫了這次自殺行動,他故意使自己的屍體和物品不被發現。這種猜想是喬治斯·波多涅(Georges Potoniée)於1928年在《電影藝術起源》(Les Origines Du Cinématographe)提出的。
3.專利之爭引發的暗殺(1990)
在1990年的著作和紀錄片《失膠疑雲》(The Missing Reel)中,克里斯托夫·勞倫斯(Christopher Rawlence),提出了暗殺的推測,並羅列了一些別的猜想,還討論了普林斯家人就專利問題對愛迪生產生的懷疑。在消失之前,普林斯正欲向英國申請1889年電影放映機的專利,然後赴美完成計畫中的正式展出。雖然沒有明顯證據,但普林斯的遺孀推想這是一次謀殺行動。克里斯托夫·勞倫斯則傾向於是自殺的猜想。普林斯的長子阿道夫·雷·普林斯(Adolphe Le Prince)曾在許多實驗中協助過父親,1898年,阿道夫被請去作美國謬托斯柯甫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Company,Mutoscope就是早期電影放映機 )的證人,該公司正和愛迪生打官司(衡平法案件6928)。謬托斯柯甫公司希望通過引證普林斯的發明成果,來阻止愛迪生對電影放映機發明人地位的主張。普林斯遺孀伊莉莎白及阿道夫希望通過這次訴訟能增加公眾對普林斯成就的認知,但隨著謬托斯柯甫公司的敗訴,這一希望破滅了。兩年後,阿道夫被人發現在美國火島(Fire Island)獵鴨時死去了,據推測是自殺。
4.家人安排下的失蹤(1966)
1966年,雅克·德朗德(Jacques Deslandes)在《電影的歷史對比》(Histoire comparée du cinéma)一書中提出一種猜想:“普林斯的失蹤是自願的,這是由經濟上的需求和家庭的便利引起的。”在記者里奧·索瓦熱(Léo Sauvage)1985年的《盧米埃爾事件:從神話到歷史,電影業起源的報告》(L'affaire Lumière: Du mythe à l'histoire, enquête sur les origines du cinéma)中,他引用了第戎市立圖書館館長皮埃爾·格拉斯(Pierre Gras)的記錄:“1898年普林斯在芝加哥去世,他是在家人的請求下自願消失的。”這些陳述是由一位到第戎圖書館參觀的著名歷史學家留下的,但它是保密的。格拉斯在1977年向索瓦熱出示了這些筆記。
5.被兄弟殺害,見財起意(1967)
讓·米特里(Jean Mitry)1967年在《電影史》(Histoire du cinéma)中提出這一猜想。因為,普林斯的兄弟早就知道他要自殺,但為什麼不阻止他或報告給警察局呢?
事業經歷
遲來的認可
“普林斯確實已經成功地使照片運動起來,這比盧米埃爾兄弟和托馬斯·愛迪生至少早七年,這改寫了早期電影史。”
——理察·豪厄爾斯(《銀幕》(Screen)第47卷第2期,第179頁至200頁,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雖然除了威廉·弗里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的支持者外沒人質疑普林斯獨自取得的成就,但他在公開演示自己多年辛苦取得的成績並在紐約聾人研究所進行試驗前夕突然失蹤,使他的工作長期被人遺忘。相反,他的競爭者托馬斯·愛迪生在美國取得了有關專利,又有巨大的權威和影響力,還是行業寡頭愛迪生專利公司(Edison Trust)的創始人,這些自然都是擋不住的。
在美國,1894年4月愛迪生為了給自己的活動電影放映機店做廣告,設法使人們相信自己是電影的發明者。在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一種電影放映機(Cinématographe),並且最早對電影放映進行商業開發。和普林斯一樣,另一位鮮為人知的法國發明家萊昂·布利(Léon Bouly)在1892年發明了一種電影放映儀器並申請了專利(專利號 N°219,350),但沒有付費。兩年後這一專利被盧米埃爾兄弟買下(專利號N°245,032)。
然而在利茲,普林斯被視為當地的英雄。1930年12月12日,利茲市市長親自為在普林斯的工作間——儲木房路160號(160 Woodhouse Lane,後來成了汽車工程公司)設立的銅質紀念牌揭幕。2003年,利茲大學的影視攝影中心便是為紀念他命名的。最近,普林斯的工作間舊址又成了BBC在利茲的支部。該地址就在儲木房路和黑人路(Blackman Lane)交叉口原先那個布蘭尼姆浸禮會小教堂(Blenheim Baptist chapel)旁邊,坐標為西經1度32分56.74秒,北緯53度48分20.58秒。
在法國,有一個鑑賞協會就叫“雷·普林斯之友協會”(Association des Amis de Le Prince),該協會仍然存在,現在在里昂。
1992年日本電影製作人押井守執導了前衛寫實影片《Taking Head》,向電影史上幾位悲劇人物致敬,他們當中有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喬治斯·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和路易斯·雷·普林斯,當中把普林斯作為“真正的電影發明人”。
普林斯的電影攝映儀器
機型 | 說明 | 設計 | 製造 | 專利信息 |
LPCC Type-16 | 專利名稱:產生活動畫面的方法及器械 名稱:雷·普林斯16鏡頭相機 幀率:16幀/秒 膠片:伊士曼柯達紙質膠片 | 1886年,紐約 | 1887年,巴黎 | 美國專利No.376,247/217,809 1886年11月2日於華盛頓提請,1888年1月10日批准 |
LPCCP Type-1 MkI | 專利名稱:放映如戲劇場景之活動畫面的方法以及器械 名稱:雷·普林斯單鏡頭相機MkI 幀率:10~12幀/秒 | 1886年,紐約 | 1887年,利茲 | 英國專利No.423/425 1886年11月2日於華盛頓提請,1888年1月10日駁回 1888年1月10日於倫敦提請,1888年11月16日批准 1888年1月11日於巴黎提請,1890年6月批准 |
LPCCP Type-1 MkII | 專利名稱:放映如戲劇場景之活動畫面的方法以及器械 名稱:雷·普林斯單鏡頭相機MkII 幀率:20幀/秒(可調整) 鏡頭:取景器(上),拍攝(下) 膠片:敏感紙質膠片和剝膜凝膠膠片 (64毫米) 調焦:控制桿(前後調節) | 1888年 | 弗雷德里克·梅森(機身) 詹姆斯·W·蘭利(金屬部分) 1888年,利茲 | 法國專利No.188,089 1888年1月10日於倫敦提請,1888年11月16日批准 1888年1月11日於巴黎提請,1890年6月批准 |
LPP Type-3 | 3鏡頭放映機 | — | — | — |
“機型”一欄中,LP——Le Prince,普林斯;C——Cine,電影;C——Camera,拍攝;P——Projector,放映。
普林斯的遺產
遺留的材料和產品
普林斯在位於利茲城儲木房路160號的工作間製作了單鏡頭攝影機。這台機器的改進版被普林斯用來拍攝電影。他留下的東西包括在奧克伍德農莊(他妻子的娘家,在朗德海)的花園裡拍攝的鏡頭、在利茲大橋拍攝的鏡頭和拍攝手風琴演奏者的鏡頭。
正如兩年後普林斯本人和他的影響一起煙消雲散,這些世界上最早的電影也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遺存在攝影機LPCCP Type-1 MkII中的一小段最初的膠片保留了下來。
普林斯失蹤半個世紀之後,他的遺孀將機器捐給了倫敦科學博物館,後來移至國家攝影電影電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hotography, Film and Television,NMPFT),該館於1983年開館,2006年更名為 國家傳媒博物館(National Media Museum)。1931年5月,科學博物館的工人使用瑪麗·雷·普林斯提供的紙質膠片複製品製成了感光片。1999年,這些拷貝被復原,重新灌制後,又被製成數字版本,作為公共資源上傳到NMPFT的網站上。這些版本在現代電影放映機上放映時速度為24幀/秒(朗德海花園24.64幀/秒,利茲大橋23.50幀/秒),但普林斯當初則用多種幀速率放映過它們,這是為了測試機器並固定下幀速。阿道夫·雷·普林斯曾幫助過他的父親,據他的說法,拍攝時朗德海的幀速為12幀/秒,利茲大橋是20幀/秒。
NMPFT公布這些片段後,為了標記這兩段無名的電影,人們想了很多名字,比如"Leeds Bridge" 和"Roundhay Garden Scene"。實際上,現今流行於網上的諸版本(例如GIF,FLV,SWF.OGG.WMV等)都是源於NMPFT網站上的檔案,鑒於普林斯的母語為法語,所以這些暫定名是不合乎規範的。不過,“利茲大橋”應當就是本來的名字。記錄交通工具的連續鏡頭應該是弗雷德里克·梅森,普林斯的助理機械師拍攝的。
繞過牆角者
用LPCC Type-16攝製。
雷·普林斯16鏡頭相機僅存的產物是一幅連續鏡頭,記錄下一個人繞過了牆角。右圖是未經修復的14幀(承蒙NMPFT提供)。
這些鏡頭可能是由LPCC Type-16所拍攝,但並不能確證。因為它不太像伊士曼柯達膠片所記錄,而像玻璃底片。
YouTube網站上有全16幀的不專業修復版 ,它所使用的各幀可以在Flickr網站 上找到。
朗德海花園場景
用LPCCP Type-1 MkII攝製。
根據阿道夫的說法,它是在奧克伍德農莊——約瑟夫·惠特利和莎拉·惠特利(Joseph & Sarah Whitley)家拍攝的。人物為:普林斯的兒子阿道夫·雷·普林斯、岳母莎拉·惠特利(電影拍攝完成後的第10天逝世)、岳父約瑟夫·惠特利和哈莉特·惠特利。
1931年由倫敦科學博物館複製的殘片有20幀(用12幀/秒的速度播放用時1.66秒)。NMPFT製作的數字版本有52幀,用24.64幀/秒的速度播放能放2.11秒,這一版還調整了左右方向,在1931年版中有房子的那邊被錯誤地置於右邊了。做出這種倒映的原因是出於生理和文化兩方面考慮,西方人看東西時總是不自覺地由左上向右看,這是從幼年學習閱讀時即養成的習慣。在數字版的右側,畫面有一些扭曲失真。
利茲大橋
用LPCCP Type-1 MkII攝製。
這組鏡頭最早的版本是1923年倫敦科技博物館的庫藏,共6幀(第118~120幀,第122~124幀)。1931年,這一數字變為20幀(第110~129幀)。NMPFT製作的數字版共65幀(用23.50幀/秒的速度播放用時2.76秒),但據阿道夫說普林斯記錄在60毫米膠片上的原版為20幀/秒。
拉手風琴者
用LPCCP Type-1 MkII攝製。
現存普林斯最後的作品是他用單鏡頭攝影機拍攝的一組鏡頭,為第41~59幀,內容是他的兒子阿道夫·雷·普林斯在演奏全音階手風琴,拍攝地為阿道夫的外公約瑟夫·惠特利家房前的台階上,時間可能為1888年。NMPFT沒有修復這條短片。YouTube網站上有前17幀的修復版 ,但不是專業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