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文化交流專業開設的“跨文化交流學”這門新課所寫的教材。然而,本書對常與那些來自國內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流的人都會有所幫助,各部門中從事外事工作和外宣工作的人們也會發現本書的內容對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有所裨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伴隨著交通和通信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世界正走入信息社會,地球日益“縮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交流日益頻繁,人類的跨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社會的需要使“跨文化交流學”應運而生。跨文化交流學(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本世紀70年代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迅速興起的一門新學科。據統計,1977年美國有450多個教育機構教授該門課程。跨文化交流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綜合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文化人類學、語言學、新聞學、哲學、歷史學、民俗學、國際關係學等學科有關理論,並與實用密切結合的學科。本書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和借鑑西方學者在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綜合我國與該學科有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文化特點和國情,對跨文化交流學進行系統的論述。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敘述跨文化交流學產生的歷史,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等基本概念,研究跨文化交流的各種理論。第二部分為從文化的要素來分析跨文化交流,從人的感知、思維方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定型觀念等認知文化,以及規範文化、物質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三部分為從交流的過程分析跨文化交流,探討了交流因素中的信息、渠道、反饋、語言符號系統、非言語符號系統、交流者之間的關係等因素與文化的關係及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第四部分為跨文化交流的層次,從人際交流、組織交流、國際傳播等三個層次進一步探討了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問題。作者自1988年夏在美國哈佛燕京學社的資助下到哈佛大學蒐集有關跨文化交流學的資料開始,在此之後的6年多的寫作過程中,曾得到過許多國內外朋友的幫助,得到北大國際政治系領導們的大力支持。北大教材出版基金會的同志和北大出版社的同志多方給予協助,特別應該提到的是責任編輯李昭時同志給本書初稿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本書付梓之前,我還應感謝北大國際政治系國際文化交流專業91、92和93級第二學士學位班的同學們,在我向他們講授“ 跨文化交流學概論”課程時,正是他們的鼓勵、要求、批評推動了我的思考,彌補了講稿中的不足。最後還應感謝我的妻子劉志梅,她為本書草稿的計算機錄入和校對付出了很多勞動。
目錄
第一部分緒 論
引言
一、密切跨文化交流時代的出現
二、時代需要跨文化交流知識
第一章文化與交流
第一節跨文化交流學的誕生
一、傳播學
二、傳播學的新分支——跨文化交流學
三、80年代以來的發展
第二節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與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學的對象
二、文化
三、交流
第二章跨文化交流的模式與特點
第一節跨文化交流的模式
一、文化和交流的關係
二、跨文化交流的模式
三、跨文化交流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跨文化交流的特點
一、跨文化交流的特點
二、跨文化交流學中所注意的問題”
第四章文化與感知
第一節不同文化群體心理差異的成因
第二節文化與感知
第三節文化與信息選擇
第五章文化與思維方式
第一節不同文化中的思維方式
一、不同文化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二、形成一種思維習慣的原因
第二節中國人與英美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一、中國人與英美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二、應當說明的問題
第三節思維方式與跨文化交流
一、思維方法的差異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礙
二、思維方式對信息編排的影響
三、中英文在記敘文中思維方式的差異
四、中英文在議論文中思維方式的差異
第六章跨文化交流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一節世界觀、人生觀
一、世界觀
二、人生觀
第二節價值觀
一、價值觀的定義和要索
二、價值觀的特點和分類’
三、中外文化價值觀的異同
第三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跨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
附錄:各國利用人造地球衛星進行國際直接
電視廣播所應遵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