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打卡

跑步打卡

跑步打開,是指一些高校為遏制大學生體質逐年下滑的趨勢,採取的強制訓練方式,並納入學生的評優及獎學金評定,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覺鍛鍊的自覺性,把他們從宅男變成運動男。但在執行過程中,伴隨著學生對運動被“強制”的質疑,以及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問題。

學校規定

2015年10月23日,北京某高校,學生在操場上排隊打卡跑步。2015年10月23日,北京某高校,學生在操場上排隊打卡跑步。
近年來校園長跑猝死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體質問題持續引起社會關注。已有清華大學北京建築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試水在學生中實行運動打卡,而在執行過程中,也伴隨著學生對運動被“強制”的質疑,以及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問題。

清華要求學生參加跑步鍛鍊,並且要“刷臉”3次完成打卡,甚至還為了配合學生更好地完成,推出了專門的APP。武漢大學也通過一款APP對本科生的環跑進行核算,考核計入體育成績的20%。

2015年,北京建築大學就曾要求大一大二的學生定時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及路線範圍內跑2000米,還在路線上設3個打卡點,每跑到一處就需打卡,而且打卡機還會自動拍照。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要長跑鍛鍊打卡30次,否則體育課成績將被記為不及格。

2016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提出,將對2016級本科生的課外鍛鍊實行運動打卡考勤,未完成規定次數,將影響體育成績及獎學金評定。

北師大在發布的《關於落實我校<加強體育工作實施方案>開展本科生課外體育鍛鍊的通知》中提出,大一學生每學期要在校內具備打卡考勤條件的運動場所自主鍛鍊不少於30次,大二及以上年級的學生,每學期不少於15次。而且,早晨的自主鍛鍊時長每次不少於20分鐘,其餘時間的自主鍛鍊時長每次不少於30分鐘。
《通知》要求,未完成學期課外自主鍛鍊次數的本科生,不得參與所在學年的三好學生等綜合類獎學金,所在學期修讀的體育課程成績以緩考記錄,待補足鍛鍊次數後予以補錄。

學生反應

以這樣的方式要求學生參與鍛鍊,並且完成度要與學業成績、評獎評優掛鈎,在高校執行過程中,有學生吐槽表示,運動應該依靠自覺,有一定自由度,學校此舉,有一種“強制”色彩,這就會讓人覺得運動是為了完成任務,失去了運動的快樂和意義。
而且,還有學生透露,學校的運動要求,實際上已在執行過程中被大打折扣,“因為時長限制比較寬鬆,所以有的人只是散散步、遛個彎兒就當作鍛鍊了,根本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出台原因

跑步打卡跑步打卡
當前很多大學生的課餘生活都是以“”為主,長期不運動,怕累怕出汗,導致體質較差成為一種現象,“學校有必要引導,甚至採取措施,要求學生參與運動。”

2014年,為切實提高高校學生健康水平,從根本上扭轉下降趨勢,教育部曾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女生的800米、男生的1000米等都被列入必測項目,如不達標,將無法拿到畢業證。但是,在《標準》執行的過程中,接連有大學生在體測跑1000米時猝死。

這正是由於中國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直至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偏重於文化課,忽略學生的體育訓練與體能培養,由此累積,導致我國青少年普遍缺乏運動,體質偏差,由此引發跑步猝死事件的發生。

根據要求,青少年必須保證一周至少三次、每天至少一小時的課外體育鍛鍊,各高校的要求並不高。就算沒有國務院及教育部的規定要求,高校也應該有相應措施加強學生的運動量。

實施難度

跑步打卡跑步打卡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建議,學校不應對運動過程進行強制要求,打卡應該只作為一種要求形式,要讓學生有選擇餘地,“應該通過更多的運動形式、活動、獎勵機制等,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鍛鍊。”

高校也表示,在執行過程中,打卡系統的投入,學生參與的監督,以及情況的統計管理,也都面臨著一些困難。

有學生反映,有人為了快點完成任務,會穿著輪滑鞋去,還有騎腳踏車、滑滑板的。甚至有的學生還專門給學校要求安裝的跑步APP“越獄”,以至於日常走路、上下樓梯都被計算成了運動量。另外,由於學校要求學生進行運動的時間比較集中,打卡地點還出現排隊打卡、人流阻塞的問題。

面對這些“BUG(缺陷)”,武漢大學安排了老師及學生會成員進行抽查。而北師大在推行這項方案之前,校領導曾專門邀請學生代表共同參與會議探討執行的可行性時,談到打卡及器材問題時曾表示,學校會在每個路口裝5-10台打卡機,便利同學們打卡。

雖然執行過程中面臨一些挑戰,但北京建築大學的一名相關教師表示,跑步打卡實行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們的總體合格率基本能達到90%左右,還開始習慣早起。根據任課老師反映,每天上午的第一節課已很少有人遲到了。

招生影響

根據北師大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學校男生的體測達標率均未超過90%。而中國出台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標準》等檔案明確要求,高校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必須記入學生檔案,且及格率必須要在95%以上,對於未達到標準要求的高校將取消學校體育訓練隊的招生資格,並在全國進行公示。

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只是對體育鍛鍊成果的一個反映,提高體測達標率不僅僅是為了學校的榮譽,主要還是希望通過督促大家鍛鍊,讓同學們養成鍛鍊的習慣,增強體質,保障身體健康,“這個實施方案起到的只是引導作用,如果最後沒有激勵或者掛鈎措施,大家都能主動地去鍛鍊,那這個制度當然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