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

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

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片記敘文體的文言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
【作品出處】戰國策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文學體裁】記敘文

作品原文

趙王封孟嘗君以武城。孟嘗君擇舍人以為武城吏,而遣之曰:“鄙語豈不曰‘借車者馳之,借衣者被之’哉?”皆對曰:“有之。”孟嘗君曰:“文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車者,非親友,則兄弟也。夫馳親友之車,被兄弟之衣,文以為不可。今趙王不知文不肖,而封之以武城,願大夫之往也,毋伐樹木,毋髮屋室,訾然使趙王悟而知文也。謹使可全而歸之。”

作品譯文

趙王把武城封給孟嘗君。孟嘗君在他的門客中挑選了一些人去擔任武城守吏,並對他們說:“俗語不是說‘借來的車子若使勁的跑,就容易損壞,借來的衣服披在外面,就容易沾灰塵’嗎?”他們都說:“有這樣的說法”。孟嘗君說:“我可很不以為然。那借來的衣服和車子,若不是親友的就是兄弟的。趕著親友的車子使勁地跑,把兄弟的衣服披在外面,我認為不能這樣做。現在趙王不了解我無能,而把武城封給我。希望你們去後,不要砍伐樹木,不要破壞房屋,謹慎從事,讓趙王了解我善於治理。這樣,我們才可以完全能管理好武城。”

作品評析

人性非常自私,西方有諺:“花自己的錢比花他人的錢謹慎”。只要是他人的,自己肯定會不放在心上。就象我國的國有企業,由於產權不明,所以管理者就不認真經營,導致虧損倒閉、破產拍賣。孟嘗君深知人的本性,對下屬可能對待所封的城不認真早有預見,所以就提前訓話,警戒他們一定要克服人的私心,善待武城。
他的訓話,關鍵是用尊重他人應該勝過自己的高尚道德駁斥了人是自私的通常的判斷,叫人一定要善待借來的東西、他人的東西,以一種良心的約束鉗制住了人的私心。在訓話方式上他先來了個設問,誘出駁斥的靶子,然後有的放矢,使下屬的思想歸入正路。

作品出處

《子夏其子而喪其明》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