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顯性假說

超顯性假說又稱“等位基因異質結合假說”,是1918年由Shall C H和East E M各自分別提出的。

基本介紹

Shull(1908)提出這一假說,認為雜種優勢是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結合後產生的一種刺激發育的效應。East(1918)認為雜種優勢來源於雙親基因型的異質結合而引起等位基因間的互作而刺激生長的功能。例如A1和A2是2個等位基因,其雜合體A1A2比純合體的雙親A1A1和A2A2顯示出更大的生長優勢, 優勢增長的程度與等位基因間的雜合程度有密切的關係。
顯性假說強調顯性基因的作用, 超顯性假說則強調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它們雖然不相互排斥, 但也不能概括一切。而根據作物數量性狀的遺傳分析,雜種優勢的遺傳實質應是顯性效應、累加效應以及異位顯性、互補作用和超顯性等各種基因效應的綜合。在某一組合中可能以某一作用為主;不同的性狀、基因作用方式也可能不一樣。

相關條目

旅遊 社會 自然 環境地理 建築 科學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