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染色體工程

小麥染色體工程

(一)小麥屬的分類 (一)小麥的染色體數 (一)黑麥的染色體

基本信息

作 者:李集臨 等編著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4-1
版 次:1頁 數:214字 數:317000印刷時間:2011-4-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030306883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李集臨編著的《小麥染色體工程》以小麥的染色體工程與分子標記育種為主要內容,目的是為小麥育種提供一些現代染色體工程和分子標記方面的理論與套用基礎。全書共分5章,第一章是小麥的分類,第二章是小麥的遠緣雜交,第三章是小麥的染色體工程,第四章是小麥的細胞質工程,第五章是小麥分子標記與育種,主要介紹一些分子標記基礎理論知識與方法和小麥轉基因研究的進展。
《小麥染色體工程》文字簡練,引用大量圖表,深入淺出,注意理論與實際結合,可讀性強,適合遺傳育種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師及小麥育種工作者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小麥的分類
一、小麥的研究
二、小麥的分類
(一)小麥屬的分類
(二)小麥的近緣屬、種
三、小麥的染色體數、核型、染色體組
(一)小麥的染色體數
(二)核型
(三)染色體組
四、小麥的遺傳連鎖圖與物理圖譜
五、小麥基因組測序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小麥的遠緣雜交
一、山羊草屬間雜交
(一)二倍體雜種
(二)三倍體雜種
(三)四倍體雜種
(四)五倍體雜種
(五)六倍體雜種
二、山羊草屬與小麥屬雜交
(一)二倍體雜種
(二)三倍體雜種
(三)四倍體雜種
(四)五倍體雜種
(五)六倍體雜種
(六)普通小麥與提莫菲維小麥雜種
三、小麥屬與黑麥屬雜交
(一)黑麥的染色體
(二)小麥與黑麥雜交
(三)小麥與黑麥雜交的細胞遺傳
(四)多倍體小黑麥
四、小麥屬與偃麥草屬雜交
(一)偃麥草的分類
(二)偃麥草的生物學特性
(三)小麥與偃麥草雜交
(四)六倍體小偃麥的選育
(五)八倍體小偃麥的選育
(六)小麥一偃麥草附加系、代換系、易位系的選育
五、小麥屬與簇毛麥屬雜交
六、小麥與冰草屬雜交
七、小麥與賴草屬雜交
八、小麥多屬間雜交
(一)多屬雜種的獲得途徑
(二)多屬雜種的利用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小麥的染色體工程
一、研究概況
二、小麥的遠緣雜交
三、遠緣雜交不育及其克服方法
(一)遠緣雜交的不育性
(二)遠緣雜交不育性的克服
(三)非整倍體與染色體工程的關係
四、小麥的經典染色體工程
(一)染色體附加
(二)染色體代換
(三)染色體易位
(四)染色體削減
五、與染色體工程有關的基因調控及作用機制
(一)Ph基因
(二)可交配基因Kr基因的作用
(三)帶有Gc殺配子基因的染色體
六、染色體的分離與外源染色體的導人
附錄1 小麥染色體C-分帶技術
附錄2 N-分帶處理(N-banding)
附錄3 植物螢光原位雜交研究的進展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小麥的細胞質工程
一、小麥細胞質工程研究的進展
二、小麥屬、山羊草屬主要種基因組、細胞質類型及有關的核、質雜種
三、小麥的育性恢復基因
(一)育性恢復基因
(二)小麥雄性不育的表示方法
四、細胞質遺傳
(一)葉綠體遺傳
(二)線粒體遺傳
(三)小麥的細胞質效應
(四)細胞質雄性不育的機制
五、高等植物細胞質遺傳研究的進展
(一)裸子植物質體的父系遺傳
(二)被子植物質體的父系遺傳
六、雜種優勢機制
(一)顯性假說
(二)超顯性假說
(三)基因組互補與雜種優勢
(四)基因多態性與雜種優勢
(五)基因的網路系統與雜種優勢
(六)QTL效應與雜種優勢
(七)雜合酶的產生
(八)雜種優勢的預測
七、小麥細胞質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研究方向
(二)不同核、質雜種對產量的影響
(三)我國對核、質雜種的選育和利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小麥分子標記與育種
一、DNA分子標記
(一)DNA分子標記的種類、原理和特點
(二)DNA分子標記在小麥遺傳育種中的套用
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一)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含義和策略
(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套用
三、小麥轉基因研究概況
(一)轉基因小麥種類
(二)小麥基因的克隆
(三)基因的克隆和分離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彩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