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畲鄉

南康市赤土畲族鄉,位於南康市西南部,是江西省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鄉。距南康市區13公里。因該鄉紅壤甚多,又產赤金,以此得赤土名。

行政區劃

2002年底,全鄉轄22個行政村,2003年撤併村組後,全鄉轄17個行政村,1個居民小組,307個村民小組,273個自然村,8102戶,332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56人,女性16312人,畲族人口9000人。2001年9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由赤土鎮改設赤土畲族鄉,目前是全省七個民族鄉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居住最集中的民族鄉。

轄赤土、虎崗、青塘、富田、花園、河壩、稈背、十里、旗山、杏花、蓮塘、愛蓮、三村、小水、小嶺、瓦嶺、紅桃17個行政村,309個村民小組,人口33687人,其中畲族人口為9246人,主要居住在花園、富田、河壩三個少數民族村。

資源

全鄉山地面積190987畝,森木覆蓋率達66.3%,耕地面積16055.5畝,人均有耕地0.47畝,構成了“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自然環境。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赤土河橫貫全境。西部屬山區,約占全鄉面積的76%;東部為丘陵,赤土河兩岸有較大的河谷平地,分別約占總面積的20%和4%,最高點是蓮塘村的斗笠腦,主峰海拔768.4米,最低點是河壩村的段上,海拔120米,構成了“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自然環境。森林覆蓋率達66.3%,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鎢、銅、錫、鈷礦。

旅遊

赤土歷史悠久,古遺蹟風景地頗多。有虎崗壩山上、稈背新寨孜兩處宋代缸罐窯址;有奇形異狀地蘇家壠、臥虎橋等四座石拱橋遺址;有風景勝地旗桿寨;有終年大霧籠罩、神奇巍峨並建有囚寺(雲封寺、葛陽寺、東陽寺、泥坑寺)的雲封山。但由於歷史原因,這些古遺蹟均已被損毀。

千百年來,在赤土一直生活著勤勞智慧的畲漢兩族人民。畲民雖然只有9千多人口,可兩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以樸實感情,勤勞作風,培養發展著赤土的三大支柱產業,礦產品加工、生豬養殖和果業。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二十年里,畲漢兩族人民攜手奮進,使赤土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面貌日新月異。

近幾年, 鄉村兩級黨組織集中人力、財力進一步挖掘、保護民族文化特色。近年來,通過民居和民間文藝等載體,將大塘坳村的自然風光、客家建築、宗祠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客家文化與畲族文化的融合,打造畲族風情新村,進一步促進了畲漢兩族民眾和諧融洽。

農業發展

全鄉有山地面積190987畝,耕地面積17588畝,其中:水域面積18089畝,養殖水面積1000畝,人均有耕地0.5畝。經濟林木面積11000畝,果業面積4380畝,200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56萬元。

農業生產以栽培水稻為主,甘薯、大豆、花生、油菜為輔,農業全面推廣優良品種,科學耕作,推廣拋秧面積占水稻面積90%以上。2002年糧食總產量8621噸,油料總產74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雞、鴨、鵝、為主,2002年生豬出欄2.1萬頭,年末存欄8192頭,年末家禽存欄20萬羽;主要水產品有草魚、鰱魚、鱅魚、鯽魚等魚種。

近兩年,全鄉生豬生產、果業生產勢頭強勁,發展形勢喜人。2003年新建生豬欄舍5000平方米以上,新增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戶16戶,預計2003年生豬出欄可達3萬頭,赤土的甜柚種植,栽植年限雖短,可品質優。臍橙、柰李、柿子也有新發展。境內有果園面積4380畝,預計2003年可新增果業面積500畝,總投資400多萬元花果園林場有500畝高標準、高質量的甜柚、柰李、臍橙等果園。有油茶林600畝,山塘40畝,腐竹加工廠1個,豬舍2000多平方米,存欄長大母豬160多頭。年生豬出欄3500頭,產鮮魚20噸,年產腐竹20噸,甜柚20萬斤,產品供不應求,年產值230餘萬元,上交利稅15萬元。基本建立了“豬—沼—果(漁)”生態農業模式。該果園1999年榮獲贛州市“精品果園”稱號,現已列為贛州市重點生態旅遊景點,是該鄉農民科技致富示範園。在其帶動下,全鄉出現了一股從事“豬—沼—果”工程開發的熱潮,各大小專業戶達500戶以上。

經濟建設

緊扣“第一要務”,經濟建設穩步推進。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植財源,力促財政增長。赤土畲族鄉充分利用礦產品和山林資源優勢,按照“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引進贛州客商興辦了立生化工有限公司,並超額完成了市分配鄉重點企業招工任務。堅持內生型經濟和招商引資兩翼齊飛。著力解決礦產品開採業主、加工老闆的困難,為個私企業發展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2006年,全鄉財政收入完成1000多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5%。

2、制定出台優惠政策,不斷最佳化創業環境,大力支持全民創業。今年新增工商戶38戶,新增註冊資金2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2家,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民營企業發展目標任務。全鄉出現了“幹部創事業,百姓創家業,能人辦企業”的良好創業態勢。

全鄉有郵政支局、電信支局一所,建成4個移動基站和1個聯動基站,手機信息覆蓋率90%,實現了村村通電視、電話、公路。全鄉17個行政村全部完成農電改造。全鄉有國小25所,其中完小16所、教學點7所,學生4462人,教職工201人。普通國中2所。學生3050人,教職工125人。全鄉有文化科技示範戶20戶。有衛生院1所,個體診所35所。

社會事業

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2006年,全鄉黨政班子始終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認真學習貫徹《江西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召開了南康市貫徹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座談會。以河壩少數民族村改水為主題的宣傳節目,10月4日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頭版頭條播出後,在全市產生了良好反響。爭取了100多個少數民族移民指標,人平補助2000元;爭取了49公里村組公路硬化指標等。並將爭取的資金全部用於民族鄉、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2006年,精神文明建設再結碩果。赤土民族中學、赤土中心國小均榮獲教學質量三等獎。老幹部和老年體協工作開展得較好,老年體協工作也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積極組團參加省少數民族蹴球賽和南埜之聲文藝會演,分別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多次組織市採茶劇團來我鄉演出,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醫療衛生點漸趨合理,開展了上呼吸道普查工作,建立健全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