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姓練氏

賜姓練氏

四庫全書記載練何,字子俊,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南蘇羅城,上以“精練軍戎”封岐山侯,賜姓練。 東何,出於隋朝,居河內,賞以智名,當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上以練軍有功,賜姓練。 因此,東何是練氏的始祖。

四庫全書記載

練氏受姓始祖東何真像

練何,字子俊,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高句麗、獻火攻策、焚南蘇羅城,上以“精練軍戎”封岐山侯,賜姓練。摘自《中國人名大辭典》 (1525 頁)
河南焦作沁陽神農山

練何,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高句麗,獻火功策南蘇羅城遂破之,上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摘自957印景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二六三957一449頁欽定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卷一百二) 練何,字子俊,原姓東,是舜友東不訾公九十六代嗣裔,本貫河南省懷慶府河內(今沁陽)縣,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常,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從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獻火政策南蘇羅城,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帥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紫金壇。生二子:練舜麒練舜麟
練氏宗祠聖旨
東何,出於隋朝,居河內,賞以智名,當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上以練軍有功,賜姓練。(摘自外紀東氏直系圖)

生平事跡

據《姓苑》記載,唐代總管府錄事參軍練何,本姓東,跟從李勣將軍征伐高句麗(今朝鮮半島),獻火攻戰術,破南蘇羅城有功,於貞觀年間被賜姓練,其後代相傳姓練,稱為練氏。 得姓始祖:東何。據《百家姓》中記載,練氏的始祖姓東名何,世居河南省河內縣(今沁陽),東何智勇超群,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奉詔協助大將軍李勣出征高句麗。征戰中,東何獻火攻計,大破南蘇羅城。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東何為岐山侯,賜姓練氏,就這樣,東何改名叫了練何。這樣一算,練姓距今已有1359年了。故練氏後人奉東何為練姓的得姓始祖。
練氏由來

貞觀十九年(645年)夏曆十月,臨渝關內的漢武台,呈現出一派隆重節日的景象,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將士們雀躍歡呼!舉行刻石記功的慶典活動,慶祝征伐高句麗的戰役勝利歸來。慶典活動由太宗皇帝親自主持。
這次征伐高句麗,成績最大而損失最小的戰役,攻克了高句麗素稱為“保壘”的南蘇羅城(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這次戰役功勞最大的,是除了太宗皇帝賜姓、封公的三軍統帥李勣外,還有被太宗皇帝賜姓、封侯的總管府錄事參軍東何
練何建功之地南蘇羅城(遼東城)

東何,字子俊,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才思敏捷,智勇超常。因精練兵戎有素,被李勣舉薦,並得到太宗皇帝的重用,委任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負責訓練兵勇。他為大唐朝訓練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為征藩平亂獻了一個又一個的奇策。這次征伐高句麗戰役,太宗皇帝率軍親征。東何帶領著他訓練過,被稱為“鐵騎”的數千精兵,在太宗皇帝帳下聽命。
戰事開始後前方的士兵向太宗皇帝稟報說:“李勣將軍已把南蘇羅城包圍得水泄不通,由於城牆固、高大,仍無法攻下。”太宗皇帝馬上令東何帶領“鐵騎”隨駕臨陣,以助李勣
練何在碣石山仙台頂受封岐山侯,賜姓練氏

東何臨陣觀察:五月的天,本來又悶又熱,但此時陣陣的西南大風吹來,令人神爽。他即向太宗皇帝獻計:“陛下,臣認為,欲破此城,宜藉此時的西南風用火攻城。我帶領騎兵,備足火種、火藥,到西南角把引火之物射入城內,火借風威,風隨火勢,勝似十萬雄兵。然後由李勣元帥派兵登城,何愁此城不破!”
精練軍戎

太宗贊同,即令用火攻。(《唐書》記載:時間是貞觀十九年五月甲申日)。傾刻間,熊熊烈火,猶如周瑜火燒赤壁日,孔明火困司馬時。談笑間,整個南蘇羅城一片火海。守城的官兵許多被燒皆死,不死的投降。南蘇羅城被攻破。此役共俘虜高句麗兵將二萬餘人,其餘人員四萬餘人,繳獲戰勝品無數,我方將士傷亡極少。此役也是唐太宗皇帝這次親領兵親征最滿意的戰役。
練何在此地受封河北昌黎碣石觀海閣

李世民皇帝賜姓為“練”封岐山侯

戰事結束後,太宗皇帝在臨渝關的漢武台主持舉行刻石記功、論功行賞慶典活動。其中東何因“精練軍戎”有素、獻火攻策有功,被太宗皇帝賜姓為“練”,封岐山侯。 因此,東何練氏的始祖。以後練氏人物蔚起,代代賢豪輩出,文武策勛,科貢監員濟濟承美。
河北昌黎碣石山主峰仙台頂

李勣元帥贊曰:“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後來練何公把李勣元帥的讚詞作為子孫名字的排行字輩。即我們看到的族譜記載:何公生舜,舜生友,友生賢,賢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何公用子孫的字輩,要子孫永遠記住賜姓封侯的輝煌歷史。

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

據《中國人名大辭典》(1525 頁)、欽定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卷一百二、《二十五史舊唐書》、《中國通史》第六卷中古時代隋唐時期(下冊)、《資治通鑑》唐記、《尚友錄》卷十八、《舊唐書太宗下》卷三、《新唐書太宗本紀》卷二,等書記載。
練何的封地陝西岐山

練何墓

老譜記載:“東何公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懷慶府”,即今河南省沁陽市懷府,葬懷府西北邊20多公里外的”紫金壇”上(即今神農壇),二世及旁三世、四世,“葬三尖山”,此地有紫金壇、三尖山,與譜載符合。
練何公墓

中華練氏聯誼會一行四人,遠赴河南省沁陽市尋根謁祖。在懷慶府市志辦,得到熱情接待。我們查戶籍、查市志,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在市志上,查到了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這些古地名,仍在延用的記載資料,說明我練氏譜載,何公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這一歷史事實。我們專程到紫金山(已改名為神農山),尋找久而嚮往的紫金壇(已改名為神農壇),這是受姓始祖何公仙居的地方。我們在紫金山下,注足神農山園區門前,得知無電,索道仃開,走路遠,費時間,我們徘徊多時,仰望紫金山而嘆息,無奈返回沁陽市。這是2005年6月3日的事情了。
中國河南省沁陽市神農山練氏受姓始祖東何墓

未上紫金壇,心有不甘情不願,壇上情況如何?壇顏怎樣?結不解,思不休!於是在2007年7月,約與紫金觀城宗親,又一次專程到沁陽。在市志辦,又一次翻閱市志,同時查閱懷慶府志20卷,仍未發現有關信息。唯登紫金壇是最終目的、要園的夢。3日,天布低雲,紫金山在雲霧之中。開始,入門路過神農祭壇,我們沿水泥路徙步上山,至伏羲殿,三皇(伏羲、女媧、神農)大塑像,座排正殿廳中,金光濯眼,這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們沿著伏羲殿右邊的石階梯向上,到了索道起點處,坐上索道,在峭岩石山深谷中,徐徐上向,終於登上了紫金壇!“何公啊,你的裔孫到了你仙居的地方!”“何公啊,你究竟在哪裡?”在這僅有2000平方米的平台上,實際由二個凸丘,中間凹帶聯接,一凸丘有古廟,另一凸丘是新開發的神農壇,近似“()二()”形。凹帶邊上,有棵千年白松。我們在雲霧之中,無法遠視,在神農壇凸丘(坐西向東,前為凹帶)台階旁,臥放一大石,上刻“神農壇”三個大字,階梯直向丘頂,我認定何公墳址有可能就在這裡!我在此獻上一束山花,在此捧上一把泥土!,地貌變了,沒有什麼跡象可指認,但我堅信,始祖仙葬紫金壇,是毫無疑義的。現在一個心愿,讓祖先的英靈,與神農壇永存!壇名字更變了,延用了一千多年的“紫金壇”古名,在練氏中,千秋萬代會依然不會忘記,更會繼而永遠嚮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