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作為一部中國編年體史書的經典巨著,對傳統政治文化中的治世權術、官箴士則、君臣之道、兵戰機謀等進行了經典總結,引起後世永恆的傳誦和研讀。但礙其卷帙浩繁,廣大中學生又苦於課業忙碌,難以著手。本書立足原著本身,提煉經典佳句,進行分類編排,輔以注釋評譯,既存其原貌,又顯其精華。讀者一冊在手,可於枕邊案頭輕鬆閱讀,無形記誦,堪為課外怡性情、考場顯風采的好伴良朋。
目錄
治世與仁政
處世與為人
士人與政治
君主與臣子
戰爭與兵謀
..........
試讀章節
治世與仁政
治國與為政
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不法其故。
——卷二,周紀二,顯王十年
這條箴言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衛鞅與秦孝公討論治國方略時提出的。衛鞅認為,變法開始的時候,不必與老百姓商量,事情做成功了,可以讓百姓樂享其成。討論的最高境界是不流於俗,成就大事業的人是不與眾人商量的,因此聖人只要能夠讓國家變得強大,不必拘泥於以前的規矩。
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
——卷五,周紀五,赧王四十九年
樹木茂盛的話枝葉就繁複,枝葉繁複了以後就會妨礙樹木的生長;諸侯的都城規模太大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臣子受到過多尊重的話,君主的地位就會下降。這段對君臣力量對比的分析其實也反映出了一個國家或者家族興衰往復的哲理。
凡君賢者其國治,君不能者其國亂;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治者強,亂者弱,是強弱之本也。上足印則下可用也;上不足印則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則強,下不可用則弱,是強弱之常也。
——卷六,秦紀一,昭襄王五十二年
這條箴言取自荀子與臨武君的對話。凡是統治者賢德的,國家就會安定,當權者無能的,國家就會混亂;弘揚禮儀的國家就會安定,忽略禮儀的國家會陷人混亂。國家安定,實力就會強大,國家混亂,實力就會弱小,這就是強與弱的根本原因。上級值得仰慕的話,下屬就能被任用;上級不值得仰慕呢,下屬也就得不到任用。下屬能被任用的話國家的實力就會強大,反之國家就會衰落,這就是強與弱的奧妙。
從衡之說雖反覆百端,然大要合從者,六國之利也……向使六國能以信義相親。則秦雖強暴,安得而亡之哉!
——卷七,秦紀二,始皇帝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