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漠北古鮮卑族宇文部分支賀樓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或以居邑名稱為氏。
賀樓氏,亦稱賀婁氏。在姓氏學家姚薇元所著《北朝胡姓考》中記載:“<官氏志>:‘賀樓氏後改為樓氏’。<姓解>二引<志>,辨證十九,並同。<廣韻>、<姓纂>及<氏族略>,賀樓皆作賀婁。樓、婁同音,譯言無定字。賀摟改樓,<姓纂>賀婁氏下云:之證‘賀婁氏,代人,本居漠北,以國為氏。孝文改為樓氏。後魏鎮西大將軍廣陵王賀婁伏蓮。’”
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中又接著記載:“‘樓伏連,代人也,世為酋帥,年十三襲父爵,領部落。太祖初,從破賀蘭部,又從平中山,以功賜安邑侯。世祖卽位,進為廣陵公。世祖征蠕蠕,伏連留鎮京師,進爵為王。加鎮西大將軍,出鎮統萬。’據此可知<姓纂>賀樓伏蓮,卽<魏書>樓伏連。代郡樓氏本賀樓氏,此其證。<姓纂>雲,’本居漠北,以國為氏。’<魏書·伏連傳>云:‘世為酋帥,年十三,領部落。’可知賀樓本漠北一部落之號,歸魏後以部為氏,孝文太和時改為樓氏。據伏連傳,伏連自太祖初至世祖時,迭建功勳,進爵廣陵王。長子真,從世祖征伐有功,徙湘東公。次子大拔,賜爵永平侯,高祖初為中都大官。孫侄輩亦皆顯貴。故代郡樓氏,洵如官氏志所云,‘太祖已降,勛著當世,位盡王公’者也。後魏樓勃此外世祖時有將軍樓勃,高祖時有都將樓龍兒,當皆系代郡樓氏。等東魏有都督賀婁烏蘭,隋有巨鹿公賀婁子乾,唐有鳳州刺史賀婁行魏末復舊本,太子舍人賀婁積,裨將賀婁餘閏。知此族魏末又復舊姓。”
賀樓,或稱賀婁,是古代漠北的一個地名,位於祁連山與古黃河故道之間,本書大體考證其位置在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南五十五公里處的大馬營一帶。賀樓氏,就是遊牧於古代賀樓地區的古鮮卑族宇文部的一個分支,以賀樓地名為部族名稱,該部族人因以為姓氏,稱賀樓氏,或賀婁氏,後演變發展為庫莫奚族,簡稱奚族。
在北魏孝文帝積極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後,鮮卑族賀樓氏族眾,皆改為漢姓樓氏,亦有改婁氏者。後在東西魏時期此族又復舊姓。進入唐朝時期後,鮮卑族人的大部分逐漸融合入漢族之中,賀樓氏族眾仍然改為漢姓樓氏、婁氏,亦有改為漢姓賀氏者。
二.郡望:
代 郡:亦稱代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始置代郡。秦朝時期先為代郡,後為代縣。漢朝初期為代國,後改回為代郡,治所在桑乾縣(今山西寧武),東漢時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陽高)。晉朝事情移郡治到代縣(今山西代縣),晉永嘉後期廢黜,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蔚縣西南一帶。北魏時期亦置代郡,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東陽郡:西漢時期置郡,三國時期孫吳國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再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華分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金華市一帶。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谿市)、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衢縣)、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九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公元556年)置縉州,陳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區有婺城之稱,後歷為州、路、府治和專署駐地。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婺州為東陽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時期。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為婺州路,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元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八縣,故有“八婺”之稱。
八.歷史名人:
賀樓·烏蘭:(生卒年待考),著名東魏時期將領,都督。後在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元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九年,公元543年)邙山戰役中被北周猛將司馬侃所生擒。
賀樓·子乾:(公元534~593年),字萬壽,本是代人(今河北蔚縣),後南遷世居關右(今甘肅潼關)。著名北周時期將領,隋朝時期工部尚書、巨鹿公。
賀樓·子乾的祖父賀樓·道成曾任北魏侍中、太子太傅,父賀樓·景賢官至右衛大將軍。賀樓·子乾少以驍武知名。北周武帝時,累遷小司水,因勤勞封為思安縣子,不久授使持節、儀同大將軍。大象初年,領軍器監,不久任秦州刺史,進爵為伯。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農曆5月,北周宣帝宇文贊病逝,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農曆6月,相州(今河北臨漳鄴鎮)總管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賀樓·子乾與宇文司錄跟隨上柱國韋孝寬奉旨前去討伐。農曆7月末,韋孝寬率大軍自洛陽進駐河陽(今河南孟縣)。尉遲迥軍正圍攻懷州(今河南沁陽),賀樓·子乾和宇文述等將其擊破,遂率軍東進至永橋鎮東南。
楊堅聞訊大悅,親筆手書:“逆賊尉迥,敢遣蟻眾,作寇懷州。公受命誅討,應機蕩滌,聞以嗟贊,不易可言。丈夫富貴之秋,正在今日,善建功名,以副朝望也”。此後,賀樓·子乾每戰必身先士卒。攻鄴城(今河南安陽)時,賀樓·子乾與崔弘度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尉遲迥被迫自殺。平叛結束後,賀樓·子乾進位上開府,封武川縣公,食邑三千戶,又封其子賀樓·皎為思安縣伯。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農曆2月,北周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賀樓·子乾進爵巨鹿郡公。是年農曆8月,吐谷渾攻擾涼州(今甘肅武威)。隋文帝命上大將軍元諧為行軍元帥,率賀樓·子乾、郭峻、元浩等步騎數萬出鄯州(今青海樂都),直趨青海,欲抄吐谷渾軍後路。吐谷渾急忙回撤,與隋軍交戰於豐利山(今青海湖東),吐谷渾大敗。吐谷渾太子可博汗率勁騎五萬前來增援,隋軍再次大敗吐谷渾軍,斬俘萬計。吐谷渾王侯三十人率所部前來歸降,可汗夸呂率親兵遠逃。賀樓·子乾在作戰中功勞最大,隋文帝親令下詔褒獎了賀樓·子乾。後隋文帝擔心邊疆不安定,恐外族再次搔擾,於是留賀樓·子乾鎮守涼州,防禦西部來犯之敵。
隋開皇二年(公元581年)農曆4月前,突厥大軍進犯隋邊。農曆5月,突厥沙缽略、達頭、阿波等五名可汗悉發四十萬騎兵,突入長城,分路攻隋,各地隋軍分別進行抵抗。
達頭軍分兩路疾進,其右路軍在雞頭山(今甘肅平涼)被隋軍大將韓僧壽部擊破。左路軍繼向武威、蘭州開進。農曆6月,達頭可汗部攻蘭州,賀樓·子乾率部迎戰。雙方在可洛峐山地區(今甘肅武威)遭遇。達頭軍人多勢盛,賀樓地區子乾先採守勢,阻川為營,斷絕達頭軍的水源,俟其人馬因缺水而困弊時,乘機進擊,達頭軍失利,暫時遲滯了達頭軍的攻勢。於是隋文帝又冊封他為上大將軍,並給予極高評價:“於戲!敬聽朕命。唯爾器量閒明,志情強果,任經武將,勤績有聞。往歲凶醜未寧,屢驚疆埸,拓土靜亂,殊有厥勞。是用崇茲賞典,加此車服,往欽哉!祗承榮冊,可不慎歟!”征授營新都副監,農曆10月,拜工部尚書。
是年,突厥軍再次搔擾邊塞,賀樓·子乾以行軍總管的身份聯合竇榮定迎擊敵人。賀婁·子於與竇榮定互相配合,前後呼應分路滅敵,重創敵軍,殲敵千餘名。隋文帝重賞賀樓·子乾,並派通事舍人曹威犒勞三軍。不久賀樓·子乾請求入朝,隋文帝令為馳驛奉見。
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吐谷渾再次騷擾隋邊,西部邊鎮深受其害。隋文帝命賀樓·子乾出兵反擊。農曆4月,賀樓·子乾率河西五州(涼、甘、瓜、鄯、廓)兵深入吐谷渾境內反擊,殺其男女萬餘口,二旬而還。
隋文帝見隴西屢受外族寇掠,甚患之。西部邊塞的居民沒有依村而居的習慣,隋文帝令賀樓·子干將居民集中到一塊兒,建立村塢,作為防禦的堡壘,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以備不測。
賀樓·子乾認為不妥,上書說:“比者凶寇侵擾,盪滅之期,匪朝伊夕。伏願聖慮,勿以為懷。今臣在此,觀機而作,不得準詔行事。且隴西、河右,土曠民稀,邊境未寧,不可廣為田種。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虛役人功,卒逢踐暴。屯田疏遠者,請皆廢省。但隴右之民以畜牧為事,若更屯聚,彌不獲安。只可嚴謹斥候,豈容集人聚畜。請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鎮戍連線,烽候相望,民雖散居,必謂無慮。”隋文帝納其言。不久,敵軍再次入境搔擾,賀樓·子乾率兵抵禦,敵軍聞後倉惶逃遁。
隋文帝知道賀樓·子乾熟知邊塞戰事,在同月授他榆關總管十鎮的軍務,年底,又封為方州刺史,甚為敵軍所憚。數年後,突厥雍虞派使節前來請降,並獻上大批的羊馬以示誠心。隋文帝以賀樓·子乾為行軍總管,出西北道前去接應。事畢,賀樓·子乾拜雲州總管,隋文帝還將突厥所獻的馬百匹、羊千口賜給賀樓子乾,並下書說:“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突厥所獻,還以賜公。”
不久,賀樓·子乾的母親去逝,他因故離職,但隋文帝以榆關(今河北秦皇島)重鎮,非他不可,不久便重新起用賀樓·子乾。
隋開皇十三年七月十四(公元593年8月16日,《隋書·賀樓子乾列傳》記載為開皇十四年,而《隋書·高祖紀》記載為開皇十三年七月十四,而《北史》、《資治通鑑》均無記載,這裡以《高祖紀》為準),賀樓·子乾因病逝於任上,終年六十歲。
隋文帝為此傷心良久,賻縑千匹,米麥千斛,贈懷、魏等四州刺史,謚曰懷。其子賀樓·善柱嗣,後官至黔安太守。
賀樓·行本:(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鳳州刺史。
賀樓·餘閏:(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裨將
賀樓·積:(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太子舍人。
相關詞條
-
樓姓
樓姓,中國姓氏之一,姓氏源流有三,一是出自姒姓,二是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三是出自北魏蓋樓氏和賀樓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包括杭州、寧波、金華、麗水、...
姓氏源流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郡望堂號 -
賀姓
據1998年統計,賀姓是第97大姓。《通志氏族略》上提供了十分詳盡的答案:“賀氏,即慶氏也,姜姓,齊恆公之支庶也;漢時避安帝父諱改為賀氏。”另外,《姓氏...
簡介 字型介紹 姓氏來源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
賀
賀姓,分會稽賀氏,鮮卑賀氏和其它少數民族賀氏。會稽賀氏來源有二:一是源於姬姓,為吳王僚之子慶忌之後。《會稽先賢傳》記載,唐中期以前官譜所載,不少賀氏家譜...
概述 詳細字義 字形結構 方言集匯 常用詞語 -
廖姓
廖姓是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為台灣省第18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人口較多,約有487萬左右,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7%。廖姓源流較多,一...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郡望堂號 -
柏姓
遠古舜帝時候,有個賢人叫始祖為柏翳(即伯益),為舜時司徒,舜賜姓贏,自此之後柏翳便有了兩個姓屬,即柏姓和贏姓,他的後代子孫也形成了兩支,其中一支是為柏姓...
基本信息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姓氏考證 -
賀鑄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於衛州(今河南衛輝市)。出身貴族,...
簡介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 作品風格 史籍記載 -
符姓
符姓是中國知名姓氏之一,符(Fú)姓源流單純,出自姬姓,周族始祖后稷的後代,以官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記載:“魯傾公孫公雅,為秦符璽令,因為氏琅琊。”又...
姓氏源流 部分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符氏來源 宗族特徵 -
閔姓
閔(Mǐn)姓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諡號魯閔...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世系傳承 -
姬姓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
歷史發展 姬姓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