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貧——古代的道觀,裡面的修行者,大多數都是比較貧窮的(也有高道擔任國師之類的顯貴),稱之為貧,意思是貧苦、窮的意思,不過,千百年來,人類為超凡入聖,修得正果,修行之人會自動捨棄不必要的名利,造就了存在此類現象。加之,真正的修行者根本不重物質享受,不畜財帛,兩袖清風,謂之——貧。什麼都沒有,只有一顆追求超脫的心,所以,自稱之為“貧道”。
這也體現了道家超凡、不同世俗的出世觀念,更有一種高人的意境在其中,真人不露相!祖師曾一再告誡吾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與這句真理是一致的。
引例
《唐傳奇·古鏡記》“大業九年正月朔旦,有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弟出見之。覺其神采不俗,更邀入室,而為具食,坐語良久,胡僧謂曰:“檀越家似有絕世寶鏡也,可得見耶?”曰:“法師何以得知之?”僧曰:“貧道受明錄秘術,頗識寶氣。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連日,絳氣屬月,此寶鏡氣也。貧道見之兩年矣。今擇良日,故欲一觀。”出之,僧跪捧欣躍。又謂曰:“此鏡有數種靈相,皆當未見。但以金膏塗之,珠粉拭之,舉以照日,必影徹牆壁。”僧又嘆息曰:“更作法試,應照見腑臟,所恨卒無藥耳。但以金煙薰之,玉水洗之,復以金膏珠粉如法拭之,藏之泥中,亦不晦矣。”遂留金煙玉水等法。行之,無不獲驗。而胡僧遂不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