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下中農

貧下中農

貧農和下中農的合稱。根據中國農村階級劃分標準,貧農是農村中的半無產階級,土地不足或沒有土地,占有不完全的農具,須租入土地耕種或出賣部分勞動力維持生活。下中農是中農的一部分,生活來源靠自己勞動收入,經濟地位較低,生活狀況在普通中農以下。貧農和下中農,是無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在農村依靠的主要力量。

出現時間

貧下中農貧下中農

1955年7月31日毛澤東主席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文中有這樣一段

話:“這裡談一個社員成分問題。我以為在目前一兩年內,在一切合作社還在開始推廣或者推廣不久的地區,即目前的大多數地區,應當是:(1)貧農;(2)新中農中間的下中農;(3)老中農中間的下中農——這幾部分人中間的積極分子,讓他們首先組織起來。”

這是在黨的重要文獻中第一次出現“下中農”這個詞。

1955年9月7日,毛澤東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黨內指示的標題就是“農業合作化必須依靠黨團員和貧農下中農”。

此後,“貧下中農”這個詞在各種場合頻繁出現。

檔案下發

貧下中農貧下中農

1955年9月7日,《農業合作化必須依靠黨員團員和貧農下中農》檔案發布後,“

貧下中農”一詞在各新聞媒體頻繁出現,文革時期達到了頂峰。

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從此全國掀起了上山下鄉的熱潮。據統計,“文革”期間上山下鄉的知青共有1600多萬人。

參考

百度百科、雅虎百科、GG百科

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紮根農村幹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