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中農(middle peasant)介於貧農和富農之間的農民 。
農村的小資產階級。一般占有土地,擁有一部分牲畜和勞動工具,生活來源靠自己勞動。一般不剝削他人,也不出賣勞動力受人剝削。如果有輕微剝削(剝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為富裕中農(又稱上中農)。如果出賣部分勞動力受輕微剝削的則是下中農。
中農是農民階級中的重要階層。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中,少數上升為富農,大量淪為貧農。中農既是勞動者,又是小私有者,這種兩重 性決定了他們在政治上的動搖性。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力圖爭取他們。因此,中農態度的向背是決定革命勝負的一個因素。但在根本問題上,中農和無產階級的利益是一致的,中農不僅能參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能接受社會主義,成為無產階級可靠 的同盟軍。在中國,中農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在土地革命和農業合作化運動中,中農都是團結的對象,受到保護。
農村中農化
農村中農化最先在東北、華北老區體現出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僅僅是土改後老區
![中農](/img/5/2db/nBnauM3XzMjM4gDM1kDO5QjMyITMwYDN3IjMwADMwAzMxAzL5g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據中共中央中南局對5個省31個鄉11.953戶的調查,截至1953年底,約有占全區農業人口1/4的地區,新、老中農已占農村總戶數的70%以上;約占全區農業人口2/4弱的地區,新、老中農占農村總戶數的50%以上;另有約占全區農業人口1/4強的地區,新、老中農占了農村總戶數的45%左右。1953年底中南區農村各階級比重變動情況如下:
地區 貧農% 新、老中農%富農%其他%
河南9個鄉16.7075.00 2.59 5.71
湖北、湖南江西10個鄉 33.37 54.21 3.32 9.14
廣東12個鄉38.86 47.27 2.0911.78
資料來源: 《中南區35個鄉1953年農村經濟調查》 , 《農村經濟調查選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頁。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南地區土改後農村社會結構變動的表現是:貧農逐漸上升
![中農](/img/4/b34/nBnauM3XzADM2UjN3kDO5QjMyITMwYDN3IjMwADMwAzMxAzL5g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如果說上述中共中央中南局農村工作部的調查統計還顯得比較籠統的話,那么,1953年底到1954年初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部對河南省項城尚店鄉、中共粵中區委對廣東省新會縣北洋鄉、中共黃岡地委對湖北省浠水縣望城鄉的調查,則非常具體地說明了土改後新區農村新中農崛起與社會結構變動的情況。
據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部1953年12月對河南省項城縣尚店鄉的經濟調查,全鄉原有貧農350戶,已上升為新中農者191戶,占本階層的54.57%(其中已成為富裕中農者35戶,占本階層的10%);仍為貧農者159戶,占本階層45.43%。另據對該鄉曹屯村90戶(貧農49戶、中農32戶、小土地出租者1戶、富農1戶、地主7戶)的典型調查,該村社會結構變動的情況為:原中農32戶中,變為富裕中農者8戶,占原階層的25%,未動者21戶,占原階層的65.63%;下降者3戶,占原階層的9.37%;
![中農](/img/5/2d6/nBnauM3X2ADN2UDMwATO5QjMyITMwYDN3IjMwADMwAzMxAzLwk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據中共粵中區委對廣東省新會縣北洋鄉經濟調查,北洋鄉土地改革複查時,全鄉總戶數為944戶,貧僱農490戶,占總戶數51.906%;中農261戶,占總戶數27.648%;富裕中農17戶,占總戶數的1.8%。(p78)社會結構呈現出“一頭大一頭小”的特點。由於土改後農村經濟的逐步恢復與發展,到1953年底,該鄉階級狀況已有了比較明顯的新變化。
資料來源:中共粵中區委員會調查組: 《廣東省新會縣北洋鄉經濟調查》 , 《農村經濟調查選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9頁。
從上表中可見,在全鄉957戶中,中農有522戶,占整個農戶的54.545%,中農在土改後的北洋鄉占據著主要地位,社會結構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特點。
據湖北黃岡地委對浠水縣望城鄉的調查,土改後農村階級關係發生變化的大概
![中農](/img/8/e8c/nBnauM3XxADO5cDM2ETO5QjMyITMwYDN3IjMwADMwAzMxAzLxk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從上述東北老區、華北老區和中南新區的大量調查情況,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經過土地改革,原來在農業人口中人數最多的貧農與僱農,已經迅速上升為新中農,中農已經成為土改後農村中的絕大多數,全國農村出現了中農化的趨向。
相關詞條
中國近現代經濟知識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最大特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該時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開始形成和發展時期,該時期經濟的主要特徵是封建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