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認識
名稱釋義
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實驗證明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貝勃定律”。
原因分析
我們的感覺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會矇騙我們的眼睛,也會加重我們的感受而迷失理性。所以,不能太自以為是,我們應帶著謙卑的心對待萬物眾生,才可以少犯錯誤,積累智慧。
貝勃定律告訴我們,給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錦上添花的事,儘量不做畫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點滴所得,善待身邊的人。
現實案例
玫瑰實驗
在情人節就剩兩個月,一位義大利的心理學家曾在兩對具有大體相同的成長背景、年齡階段和交往過程的戀人當中,做了這樣一個送玫瑰花的實驗。
心理學家讓其中一對戀人中的男孩,每個周末都給自己心愛的姑娘送一束紅玫瑰;而讓另一對戀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節那一天向自己心愛的姑娘送去一束紅玫瑰。
由於兩個男孩的送花頻率和時機不同,導致了結果的截然不同:
那個在每個周末收到紅玫瑰的姑娘,表現得相當平靜。儘管沒有大的不滿意,但她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我看到別人送給自己女友大把的‘藍色妖姬’,比這普通的紅玫瑰漂亮多了,心裡真是很羨慕!”
而那個從來沒的接過紅玫瑰的姑娘,當手捧著男朋友送來的紅玫瑰花時,表現出了被呵護、被關愛的極度甜蜜,隨後竟然旁若無人、欣喜若狂地與男友緊緊擁吻在一起。
關愛麻木
一個女孩和母親吵架賭氣離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餓了,她才來到一個麵攤,卻發現忘記帶錢了。好心的麵攤老闆免費煮了一碗麵給她。女孩感激地說:“我們又不認識,你就對我這么好!可是我媽媽,竟然對我那么絕情……”
麵攤老闆說:“我才煮一碗麵給你吃,你就這么感激我,你媽幫你煮了十幾年飯,你不是更應感激嗎?” 女孩一聽,整個人愣住了!是呀,媽媽辛苦地養育我,我非但沒有感激,反而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門時,她看到疲憊、焦急的母親正在四處張望。媽媽看到女孩時,忙喊:“飯都已經做好,快回去吃,菜都涼了!”此時女孩的眼淚奪眶而出……
我們對親人朋友的關愛習以為常;而陌生人的一點幫助,卻我們就感激不已。這便是“貝勃定律”在操作我們的感覺。對於親人朋友,我們對他們的關愛習以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時他們少了一絲關愛,我們甚至會惡言相向。對於陌生人,我們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因此,他們的一點點幫助,我們都感動不已。
職場印象
一個新人剛開始工作,在單位拚命表現,兢兢業業,然後慢慢熟悉環境後就鬆懈下來,周圍人會覺得這個人矯情,前面的表現都是假的,對這個人的人品也提出質疑;另外一個新人,開始就顯得一無是處,懶散不守紀律,慢慢熟悉之後,懂得了單位的規矩。僅僅能做到按時上班,但大家立刻都會誇獎他進步,表現越來越好,覺得這個人要求上進,比前者好很多。其實,前者已經做的工作總量不知道比後者多了多少。
套用啟示
貝勃定律是一個“狡猾”的定律。它的效應在各個方面幾乎都能屢試不爽。因為,不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人總是會有一種逐漸適應的機制。有頭腦的人會利用貝勃定律為自己減輕做事的阻力。
商家經營
商家一般會小幅度上漲他們的產品價格,但在人們都接受以後就會加價更多。或者有的商家起初一直把價位抬得很高,某天突然大幅減價,雖遠遠高於成本,卻也會起到招引顧客的效果。
人力管理
“貝勃規律”經常套用於經營中的人事變動或機構改組等。一家公司要想趕走被視為眼中釘的人,應該先對與這些人無關的部門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或裁員,使其他職員習慣於這種衝擊。然後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變動和裁員時再把矛頭指向原定目標。很多人受到第一次衝擊後,對後來的衝擊已經麻木了。
談判設計
一般有經驗的談判專家都是在談判臨近結束時才提出一些棘手的條件,而對方被一開始的優厚條件所誘惑,也就不怎么在意後來才知道的那些缺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