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增生性迴腸炎

豬增生性迴腸炎

豬增生性迴腸炎(porcinepro-liferativeenteropathy,PPE)是豬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豬是由胞內勞森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LI)感染而引起的,多以病豬的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頑固性或間歇性腹瀉,食慾下降,皮膚蒼白,生長速度緩慢等為主要病變特徵,可以用疫苗預防。

基本信息

概述

病豬防治病豬防治
豬增生性迴腸炎(porcinepro-liferativeenteropathy,PPE)是由胞內勞森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LI)感染引起的一種以迴腸結腸隱窩內未成熟的腸細胞發生腺瘤樣增生為特徵的豬常見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該病臨床表現主要為保育豬或生長育肥豬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頑固性或間歇性腹瀉,食慾下降,皮膚蒼白,生長速度緩慢等。

流行病學 

增生性迴腸炎發生於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亞洲國家豬場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近幾年,全國各地有關PPE的報導日益增多,該病在我國規模化豬場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而且呈蔓延態勢。有報導顯示,在對全國54個豬場2700份血樣(7個年齡段)進行調查時,發現被調查仔豬陽性率為83%,母豬陽性率為85%,肥育豬陽性率為98%;在國內有70%的豬場在仔豬保育結束時就已經感染胞內勞森菌,平均感染率在保育期為33%,到肥育期感染率迅速上升至51%。

病原特點

病豬的檢查病豬的檢查
增生性迴腸炎的病原為胞內勞森菌,是一種專性細胞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豬腸黏膜細胞中,細菌多呈小彎曲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抗酸染色陽性。很多豬在感染活躍期會排放出大量細菌,在接種後1周~3周的糞便中可檢出大量細菌,感染豬可持續排菌4周~10周。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存活於豬只糞便中,從而造成豬場持續性感染。胞內勞森菌對季銨鹽和含碘消毒劑敏感。
胞內勞森菌主要侵害豬,自然感染潛伏期為8天~10天,國外引進品種,特別是大白、長白豬品種及其後代易感性較強。PPE主要發生在斷奶仔豬至成年豬,尤其是6周齡~16周齡的生長育肥豬易感,發病率在5%~40%,死亡率不高,一般為1%~10%,但生長速度明顯下降,若引起繼發感染死亡率可高達40%~50%。病豬和帶菌豬的糞便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胞內勞森菌可通過糞便在豬只之間經消化道水平傳播,胞內勞森菌可在鼠體內繁殖,因此嚙齒類動物可為疾病的傳播媒介,所以滅鼠有利於控制本病的傳播。各種應激反應如轉群、混群、晝夜溫差過大、濕度過大、密度過高等,頻繁引種,頻繁接種疫苗,突然更換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豬群記憶體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圓環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等),飼餵發霉飼料;豬場同時存在其他腸炎的病原如豬痢疾密螺鏇體、結腸螺鏇體、沙門氏菌等因素可促發增生性迴腸炎。

發病機理

病豬病豬
胞內勞森菌主要在病豬腸黏膜細胞中進行繁殖和發育,增生性迴腸炎的發生也是由於胞內勞森菌侵害豬迴腸和小腸與大腸前端連線處的黏膜部位的腸腺窩細胞和未成熟的上皮細胞,被感染的細胞難於成熟並持續進行有絲分裂,引起旺盛的細胞增生,從而導致腸壁增厚,同時由於機體的代償和修復作用使病變重疊發生,隨著病變的發展,導致壞死性腸炎病變、局限性迴腸炎病變,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腸道病變,這些腸黏膜病變阻礙了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導致生長發育不良,飼料轉化率下降。

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

豬增生性腸炎的潛伏期為2周~3周,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急性出血型迴腸炎(PHE)、慢性型迴腸炎(PIA)和亞臨床型迴腸炎。
急性型:較為少見,多發於4月齡~12月齡的成年豬,主要表現為血色水樣下痢;病程稍長時,排瀝青樣黑色糞便或血樣糞便並突然死亡;後期轉為黃色稀糞;也有突然死亡,僅見皮膚蒼白而無糞便異常的病例。
慢性型:較為常見,多發於6周齡~12周齡的生長豬,10%~15%的豬只出現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或廢絕,病豬精神沉鬱或昏睡;出現間隙性下痢,糞便變軟、變稀而呈糊樣或水樣,顏色較深,有時混有血液或壞死組織碎片;病豬消瘦、背毛粗剛、弓背彎腰,有的站立不穩,生長發育不良;病程長者可出現皮膚蒼白;如果沒有繼發感染,有些病例在4周~6周可康復。
亞臨床型:豬體雖然有病原體存在,卻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也可能發生輕微的下痢,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下降。

病理剖檢

剖檢可見迴腸黏膜增生性病變,小腸末端50厘米處和結腸前三分之一處的腸黏膜增厚,有的整個腸壁變厚、變硬,像一條橡膠管,有的還可見潰瘍,腸黏膜表面覆蓋有黃色、灰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嚴重的可見壞死性腸炎

診斷

該病一般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特徵(腹瀉、糞便稀軟、不成形、血便)、特徵性病變(小腸及結腸黏膜增厚,壞死或出血)即可作出初步診斷。但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取腸黏膜塗片,用姬姆薩液染色,顯微鏡檢查,觀察到胞內勞森菌的,就可確診。實驗室診斷還包括聚合酶鏈式反應(PCR)、ELISA等技術)。在臨床上應注意與密螺鏇體病(豬痢疾)的區別,豬痢疾除有下痢混有血液外,尚有黏液和壞死物;剖檢時可見病變集中於大腸,死亡率高,嚴重感染豬,如不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都可能死亡。

防治措施

如果有本病發生,立即對病豬與同群豬同時採用綜合防治措施:首先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提高豬體的抵抗力;其次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對空豬舍|欄徹底沖洗、消毒,做好免疫預防工作,國外已研製出預防用疫苗;最後用藥物預防,現已證明飼料中連續添加30ppm~40ppm的泰妙菌素對防治本病的發生具有較好防治效果。但有研究表明,在豬生長階段連續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大劑量使用,可降低豬對該病的抵抗力。因此,應採用脈衝給藥法,威遠公司針對本病特點推出保健套餐,妙立素150克+威佳新1000克+中威聚能星1000克拌料1噸,連續飼餵7天。對出現臨床症狀的患豬口服補液鹽,以利於增加機體的電解質,保持酸鹼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促進生長發育。

經過藥物治療後,對少數豬仍機體瘦弱、貧血、食量少的,分別每頭1次肌肉注射牲血素(含硒型)2.5毫升~3毫升,複合維生素B注射液4毫升~5毫升。對增加食慾,恢復健康,促進生長發育有良好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