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依原體病

豬依原體病

豬依原體病是豬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多由衣原體感染引起,主要症狀為肺炎,腸炎等多種炎症。

基本信息

概述

病症解剖學病症解剖學
豬衣原體病是由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可引起肺炎、腸炎、胸膜炎、心包炎、關節炎睪丸炎、子宮感染和流產等多種病症。現將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闡述如下:

病原

衣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類似於立克次氏體的一類微生物,呈球狀,大小可為0.2~1.5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目前認為衣原體屬有3個種:即沙眼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衣原體系專性細胞內寄生物,能在雞胚和易感的脊椎動物細胞內生長繁殖,有特殊的繁殖周期,分為原體和始體二種形態。

流行病學

易感性:不同品種及年齡結構的豬群都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幼齡仔豬最易感。其他動物也有易感性。
傳染源:主要是病豬及隱性帶菌豬,幾乎所有的鳥糞都可能攜帶該菌。有些哺乳動物,如綿羊、牛和嚙齒類動物都可受到感染,這些動物都可能成為豬感染衣原體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病原體可由糞便、尿、乳汁、流產胎兒、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的塵埃經呼吸道感染。母豬感染後引起流產、死胎、產下弱仔豬、發情配種不孕、子宮炎等。
流行特點:常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的豬場引起健康敏感豬或者未發病豬場的豬感染後常導致本病的暴發,康復豬長期帶菌。飼養密度高、衛生環境差的豬場發病率更高。衣原體多表現持續的潛伏性感染,一旦發生就很難淨化。

臨床症狀與病理變化

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懷孕母豬的早產、死胎、流產胎兒的皮膚有出血斑點,胎衣不下,不孕症及產下弱仔或木乃伊胎兒。初產母豬發病率可高達40%~90%,流產多在臨產前幾周發生。流產前無任何表現,體溫正常,很少拒食或產後有不良病症。產出仔豬有部分或全部死亡。活仔豬體弱,初生重小(450~700克),拱奶無力,多數在生後數小時至1~2日死亡,死亡率有時高達70%。公豬生殖系統感染後,出現睪丸炎、附睪炎、尿道炎、龜頭包皮及附屬腺體炎症。
流產型:母豬子宮內膜出血、水腫,並有壞死灶。流產或早產胎兒和死亡的新生仔豬的頭、胸及肩胛等部位皮膚出血與皮下結締組織水腫,有的有凝膠樣浸潤。心臟和脾臟常有出血,肺有瘀血水腫和卡他性炎症。腎充血及點狀出血、肝充血。
支氣管炎、肺炎型:肺水腫,表面有大量的小出血點和出血斑,肺門周圍有分散的小黑紅色斑,尖葉和心葉呈灰色,變得堅實和僵硬,肺泡膨脹不全,並含有大量滲出液,縱膈淋巴結水腫、腫脹,細支氣管有大量出血點,出現壞死區,壞死區有化膿樣物質。
腸炎型:多出現於流產胎兒和死亡的新生仔豬,胃腸道有急性局灶性卡他及迴腸的出血性變化。腸黏膜發炎而潮紅,小腸和結腸漿膜面有灰白色漿液性纖維覆蓋物。小腸淋巴結腫脹,脾臟有出血點,輕度腫大,肝質脆,表面有灰白色斑點。

預防措施

引進種豬時須嚴格,不要把病豬和帶菌豬引入豬場,引入種豬先隔離觀察,必要時做血清學檢查。
將病豬隔離治療,對豬舍、產房嚴格消毒。及時清理流產胎豬、死胎、胎膜及其他病料,深埋或火化。污染場地用衛康(1:400)進行消毒處理。
豬群進行定期觀察,隨時淘汰疑似病豬及血清學陽性豬,培育健康豬群。
實行人工授精,或公豬在配種、采精前一個月,母豬在配種前和懷孕後期投給強力先。
套用疫苗進行預防。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研製成功了豬衣原體性流產滅活苗。

治療措施

配料防治:
復立煌2000-2400克+益免加500克。
呼諾玢預混劑1000克+菌消清(又名艾莫先)1000克+益免加500克;
菌消清(又名艾莫先)1000克+氧剎芬1000克+益免加500克;
妙迪芬預混劑500克+15%金黴素1500克+益免加500克;
以上配方任選一種配合1000斤飼料,公母豬配種前1~2周及產前2~3周餵給,連用2~3周。
母豬配種前和產前可用德利先15~20毫升(每側10毫升)48小時給藥一次,可提高受胎率,增加活仔數及降低新生仔豬的病死率。
給新生仔豬肌肉注射德利先0.5毫升/公斤,連用3天,每天1次。從10日齡開始投餵藥物,直到體重達到25千克為止。
仔豬斷奶或患病時,注射德利先(或含5%葡萄糖的5%土黴素溶液)1毫升/5公斤,連用3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