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

從2006 年1 月1 日起實行,是衛生部為了進一步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工作,確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時、準確地掌握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有效地開展預測、預報、預警工作並及時採取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在總結分析近幾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的基礎上制定的工作規範。

基本信息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

為了進一步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工作,確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時、準確地掌握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有效地開展預測、預報、預警工作並及時採取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在總結分析近幾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的基礎上,我部制定了《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現印發給你們,從2006 年1 月1 日起實行。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對該規範的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我部衛生應急辦公室。

聯繫人:袁伯華張彥平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版)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範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範。本規範適用於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規範。

原則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範、屬地管理、準確及時、分級分類的原則。

組織機構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範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核實、確認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詳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路系統維護,網路人員的指導、培訓。

(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範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路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匯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五)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諮詢和監督,負責收集、核實、分析轄區內來源於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報告

報告範圍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範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於《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傳染病

1、鼠疫:發現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亂:發現1 例及以上霍亂病例。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 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發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 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6、A肝/戊肝: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A肝/戊肝病例。

7、傷寒(副傷寒):5 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 例及以上死亡。

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內,同一學校、幼稚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 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 周內,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風疹: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風疹病例。

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 天內,同一學校、幼稚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 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熱:1 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 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熱:1 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高發地區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4、鉤端螺旋體病:1 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腦炎:1 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 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6、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 個月內,發現5 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 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 個月內發現5 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 個月內發現2 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

17、血吸蟲病:在未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 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 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 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 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 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釘螺。

18、流感:1 周內,在同一學校、幼稚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症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 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21、猩紅熱: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

22、水痘:1 周內,同一學校、幼稚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輸血性B肝、C肝、HIV: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發生3 例及以上輸血性B肝、C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24、新發或再發傳染病:發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 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布已消滅的傳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學校、幼稚園、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現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環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 例及以上。

(七)傳染病菌、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愛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

(八)預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

1、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群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

2、群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

(十)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床症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報告內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範圍、人數、主要症狀與體徵、可能的原因、已經採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畫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

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為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1、初次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症狀、可能原因、已採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通訊方式等。

2、進程報告

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勢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同時,對初次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進行補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至少按日進行進程報告。

3、結案報告

事件結束後,應進行結案信息報告。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由相應級別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評估,在確認事件終止後2 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並提出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建議。

報告方式

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路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後進入國家資料庫。不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採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的專業機構,應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真實性,2 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

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儘快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採取相應的措施,並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信息監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分析

1、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應根據衛生行政部門要求,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制度,每日對網路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動態監控,定期進行分析、匯總,並根據需要隨時做出專題分析報告。

2、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結果要以定期簡報或專題報告等形式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及時向下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相同業務的專業機構反饋。

技術保障

國家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為全國提供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網路平台,用於收集、處理、分析和傳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信息系統覆蓋中央、省、市(地)、縣(市)、鄉(鎮、街道)。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負責轄區區域網路絡密碼的分配和管理。網路密碼定期更換,不能泄露和轉讓。

監督管理

(一)監督與指導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對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相關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和管理情況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調查處理。

(二)檢查與考核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定期對本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按照本規範要求進行檢查與考核。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初步報告 進程報告(次) 結案報告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報告人: 聯繫電話: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類別:1、傳染病;2、食物中毒;3、職業中毒;4、其它中毒事件;5、環境衛生;6、免疫接種7、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8、醫療機構內感染;9、放射性衛生;10、其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級:1、特別重大; 2、重大;3、較大;4、一般; 5、未分級; 6、非突發事件

初步診斷: 初步診斷時間:______年___月___日

訂正診斷: 訂正診斷時間:______年___月___日

確認分級時間:______年___月___日 訂正分級時間:______年___月___日

報告地區: 省 市 縣(區)

發生地區: 省 市 縣(區) 鄉(鎮)

詳細地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發生場所:1、學校; 2、醫療衛生機構;3、家庭;4、賓館飯店寫字樓;5、餐飲服務單位;6、交通運輸工具;7、菜場、商場或超市;8、車站、碼頭或機場;9、黨政機關辦公場所;10、企事業單位辦公場所;11、大型廠礦企業生產場所;12、中小型廠礦企業生產場所13、城市住宅小區;14、城市其它公共場所;15、農村村莊;16、農村農田野外;17、其它重要公共場所;18、如是醫療衛生機構,則:(1)類別:①公辦醫療機構;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③采供血機構;④檢驗檢疫機構;⑤其它及私立機構;(2)感染部門:①病房; ②手術室;③門診;④化驗室;⑤藥房;⑥辦公室; ⑦治療室; ⑧特殊檢查室;⑨其他場所;19、如是學校,則類別:

(1)托幼機構;(2)國小;(3)中學;(4)大、中專院校;(5)綜合類學校;(6)其它事件信息來源:1、屬地醫療機構;2、外地醫療機構;3、報紙;4、電視;5、特服號電話95120;6、網際網路;7、市民電話報告;8、上門直接報告;9、本系統自動預警產生;10、廣播;11、填報單位人員目睹;12、其它

事件信息來源詳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波及的地域範圍:______________

新報告病例數: 新報告死亡數: 排除病例數:

累計報告病例數: 累計報告死亡數:

事件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接到報告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首例病人發病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末例病人發病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主要症狀:1、呼吸道症狀;2、胃腸道症狀;3、神經系統症狀;4、皮膚黏膜症狀;5、精神症狀;6、其它 (對症狀的詳細描述可在附表中詳填)

主要體徵:(對體徵的詳細描述可在附表中詳填)

主要措施與效果:(見附表中的選項)

附表: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農藥中毒、其他化學中毒、環境衛生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種事件、醫療機構內感染、放射衛生事件、其他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表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填卡說明

填報單位(蓋章):填寫本報告卡的單位全稱

填報日期: 填寫本報告卡的日期

報告人:填寫事件報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單位上報,則填寫單位

聯繫電話:事件報告人的聯繫電話

事件名稱:本起事件的名稱,一般不宜超過30 字,名稱一般應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徵,如發生地,事件類型及級別等

信息類別:在作出明確的事件類型前畫“〇”

突發事件等級:填寫事件的級別,未經過分級的填寫“未分級”,非突發事件僅適用於結案報告時填寫

確認分級時間:本次報告級別的確認時間

初步診斷及時間:事件的初步診斷及時間

訂正診斷及時間:事件的訂正診斷及時間

報告地區:至少填寫到縣區,一般指報告單位所在的縣區

發生地區:須詳細填寫到鄉鎮(街道),如發生地區已超出一個鄉鎮範圍,則填寫事件的源發地或最早發生的鄉鎮(街道),也可直接填寫發生場所所在的地區

詳細地點:事件發生場所所處的詳細地點,越精確越好。

事件發生場所:在作出明確的事件類型前畫“〇”如是醫療機構,其類別:選擇相應類別,並選擇事件發生的部門。

如是學校,其類別:選擇學校類別,如發生學校既有中學,又有國小,則為綜合類學校,余類似事件信息來源:填寫報告單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徑

事件信息來源詳細:填寫報告單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詳細來源,機構需填寫機構詳細名稱,報紙註明報紙名稱,刊號、日期、版面;電視註明哪個電視台,幾月幾日幾時哪個節目;網際網路註明哪個URL 地址;市民報告需註明來電號碼等個人詳細聯繫方式;廣播需註明哪個電台、幾時幾分哪個節目

事件波及的地域範圍:指傳染源可能污染的範圍

新報告病例數:上次報告後到本次報告前新增的病例數

新報告死亡數:上次報告後到本次報告前新增的死亡數

排除病例數:上次報告後到本次報告前排除的病例數

累計報告病例數:從事件發生始到本次報告前的總病例數

累計報告死亡數:從事件發生始到本次報告前的總死亡數

事件發生時間:指此起事件可能的發生時間或第一例病例發病的時間

接到報告時間:指網路報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時間

首例病人發病時間: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發病時間

末例病人發病時間:此起事件中到本次報告前最後一例病例的發病時間

主要症狀體徵:填寫症狀的分類

主要措施與效果:選擇採取的措施與效果

附表1 傳染病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染病類別: 1、甲類傳染病; 2、乙類傳染病; 3、丙類傳染病; 4、其它

初步診斷:

1、甲類:(1)鼠疫;(2)霍亂。

2、乙類:(1)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愛滋病;(3)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戍型、 未分型);(4)脊髓灰質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麻疹;(7)流行性出血熱;(8)狂犬病;(9)流行性乙型腦炎;(10)登革熱;(11)炭疽( 肺炭疽、皮膚炭疽、 未分型);(12)痢疾( 細菌性、 阿米巴性);(13)肺結核( 塗陽、 僅培陽、 菌陰、 未痰檢);(14)傷寒( 傷寒、 副傷寒);;(1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16)百日咳;(17)白喉;(18)新生兒破傷風;(19)猩紅熱;(20)布魯氏菌病;(21)淋病;(22)梅毒( Ⅰ期、 Ⅱ期、 Ⅲ期、 胎傳、 隱性);(23)鉤端螺旋體病;(24)血吸蟲病;(25)瘧疾( 間日瘧、 惡性瘧、 未分型)。

3、丙類:(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風疹;(4)急性出血性結膜炎;(5)麻風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7)黑熱病;(8)包蟲病;(9)絲蟲病;(10)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4、其它:

致病因素:

1、細菌性:(1)沙門氏菌;(2)變形桿菌;(3)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4)副溶血性弧菌;(5)肉毒梭菌;(6)葡萄球菌腸毒素;(7)蠟樣芽胞桿菌;(8)鏈球菌;(9)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菌;(10)傷寒桿菌;(11)布魯氏菌;(12)志賀氏菌屬;(13)李斯特氏菌;(14)空腸彎曲桿菌;(15)產氣莢膜梭菌;(16)霍亂弧菌;(17)腸球菌;(18)氣單胞菌;(19)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20)類志賀鄰單胞菌;(21)炭疽桿菌;(22)其他致病細菌

2、病毒性:(1)A型肝炎病毒;(2)B型肝炎病毒;(3)C型肝炎病毒;(4)戊型肝炎病毒等;(5)SARS 病毒;(7)其他病毒

3、依原體支原體:(1)肺炎依原體;(2)其他依原體支原體

4、黴菌性:(1)真菌毒素;(2)其他黴菌。

5、其他新發或不明原因:(1)SARS;(2)禽流感病毒;(3)其他事件發生原因:

1、飲用水污染; 2、食物污染; 3、院內感染; 4、醫源性傳播; 5、生活接觸傳播;6、媒介動植物傳播;7、原發性; 8、輸入性; 9、不明; 10、其它

病人處理過程:

1、對症治療;2、就地觀察;3、就地治療;4、公安機關協助強制執行;5、免費救治;6、醫學觀察;7、轉送定點醫院;8、隔離觀察;9、特異性治療;10、明確診斷;11、採樣檢驗;12、就地隔離;13、其他

事件控制措施:

1、隔離傳染病病人;2、區域實行疫情零報;3、開展流行病學調查;4、籌資免費救治5、多部門協作,群防群治;6、落實各項公共衛生措施;7、政府成立專項工作組織;8、區域實行疫情日報;9、國家衛生部已公布該事件信息;10、啟動本縣區級應急預案;11、預防性服藥;12、啟動本省級應急預案;13、啟動全國應急預案;14、專家評估;15、上級督察和指導;16、針對新病種出台新方案;17、調撥貯備急需物資藥品;18、宣傳教育;19、消毒;20、疫苗接種;21、疫點封鎖;22、醫療救護;23、現場救援;24、群體衛生防護;25、其他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2 食物中毒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中毒類別:1、動物性 2、植物性 3、其它 4、不明

初步診斷:1、傷寒;2、霍亂;3、菌痢;4、A肝;5、腹瀉;6、中毒;7、皮膚病;8、神經系統疾病;9、 波其他疾病;10、環境生物效應;11、其他

致病因素:

1、生物性:(1)肉毒梭菌;(2)椰毒假單胞菌酵;(3)志賀氏菌屬;(4)霍亂弧菌;(5)類志賀鄰單胞菌;(6)牛絛蟲、豬絛蟲;(7)變形桿菌;(8)葡萄球菌腸毒素;(9)米麵亞種菌;(10)李斯特氏菌;(11)腸球菌;(12)炭疽桿菌;(13)溶組織阿米巴;(14)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15)蠟樣芽胞桿菌;(16)真菌毒素;(17)空腸彎曲桿菌;(18)氣單胞菌;(19)甲型、戊型肝炎病毒;(20)布魯氏菌;(21)副溶血性弧菌;(22)鏈球菌;(23)傷寒桿菌;(24)產氣莢膜梭菌;(25)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26)旋毛線蟲;(27)沙門氏菌;(28)其他細菌微生物

2、農藥及化學性:(1)有機磷類;(2)除草劑類;(3)殺鼠劑類;(4)殺蟲劑類;(5)氨基甲酸酯類;(6)菊酯類;(7)其他農藥及化學物

3、有毒動植物:(1)菜豆;(2)白果;(3)高組胺魚類河豚魚;(4)發芽馬鈴薯;(5)含氰甙類植物;(6)魚膽;(7)毒蘑菇;(8)大麻油;(9)有毒貝類;(10)曼陀羅;(11)桐油;(12)動物甲狀腺;(13)毒麥;(14)他有毒動植物

4、其他

事件發生原因:1、食物污染或變質;2、原料污染或變質;3、加熱溫度不夠;4、生熟交叉污染;5、熟食儲存(溫度/時間)不當;6、誤服有毒品;7、加工人員污染;8、用具容器污染;9、投毒;10、不明;11、其他。

引發中毒食物:1、果蔬類;2、醃肉製品;3、豆及豆製品類;4、鮮活肉製品;5、醃菜製品;6、其他

責任單位:1、食品加工廠;2、批發零售單位;3、飲食服務單位;4、集體食堂;5、食品攤販;6、家庭;7、其他

病人處理過程:1、催吐導泄;2、明確診斷;3、對症治療;4、抗生素治療;5、使用解藥藥物;6、搶救病人;7、採樣檢驗;8、中毒情況調查;9、特異性治療;10、其他。

事件控制措施:1、封存可疑食品;2、搶收中毒病人;3、宣傳教育;4、檢驗可疑食品;5、追查事件原因; 6、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7、其他。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3 職業中毒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場初步急救措施:1、有; 2、無

職業病報告:1、有 2、無

引發中毒事件毒物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責任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病因素:1、偏二甲基肼;2、有機錫;3、羰基鎳;4、苯;5、甲苯;6、二甲苯;7、正己烷;8、汽油;9、一甲胺;10、有機氟聚合物單體及其熱裂解物;11、二氯乙烷;12、氮氧化合物;13、四氯化碳;14、氯乙烯;15、三氯乙烯;16、氯丙烯;17、氯丁二烯;18、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19、三硝基甲苯;20、甲醇;21、酚;22、五氯酚(鈉);23、一氧化碳;24、甲醛;25、硫酸二甲酯;26、丙烯醯胺;27、二甲基甲醯胺;28、有機磷農藥;29、氨基甲酸酯類農藥;30、殺蟲脒;31、溴甲烷;32、擬除蟲菊酯類農藥;33、職業性中毒性肝病;34、二硫化碳;35、鉛及其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鉛);36、汞及其化合物;37、錳及其化合物;38、鎘及其化合物;39、鈹病;40、鉈及其化合物;41、鋇及其化合物;42、釩及其化合物;43、磷及其化合物;44、硫化氫;45、砷及其化合物;46、砷化氫;47、氯氣;48、二氧化硫;49、光氣;50、氨;51、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52、工業性氟病;53、氰及腈類化合物;54、四乙基鉛;55、其他

事件發生原因:1、無“三同時”;2、無衛生防護設備或效果不好;3、設備跑、冒、滴、漏;4、無個人衛生防護用品或使用不當;5、無或違反安全操作規程;6、違章指揮、違章操作;7、無職業衛生教育和危害告知;8、產品包裝或作業崗位無警示標誌;9、首次使用,未報送毒性鑑定資料和註冊登記;10、其他

病人處理過程:1、對症治療;2、特異性治療;3、醫學觀察;5、明確診斷;6、採樣檢驗;7、其他

事件控制措施1、停業整頓;2、追查責任;3、宣傳教育;4、更新設備;5、改善生產環境;6、嚴格制度;7、其他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4 農藥中毒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毒類型:1、生產型; 2、非生產型

引發事件農藥:1、敵敵畏;2、呋喃丹;3、滅多威;4、其他氨基甲酸酯;5、殺蟲脒;6、殺蟲雙;7、有機氯類;8、其他殺蟲劑;9、殺菌劑;10、毒鼠強;11、氟乙醯胺等;12、甲胺磷;13、抗凝血;14、其他殺鼠劑;15、百草枯;16、其他除草劑;17、混合製劑;18、1605(含甲基1605);19、.氧化樂果(含樂果);20、敵百蟲;21、水胺硫磷;22、其他有機磷;23、溴氰菊酯;24、其他菊酯類;25、其他農藥致病因素:1、同引發事件農藥;2、其他

事件發生原因:1、生產性; 2、誤服(用); 3、自殺; 4、投毒; 5、其它

病人處理過程:1、排毒治療;2、對症治療;3、特異性治療;4、急症搶救;5、明確診斷;6、採樣檢驗;7、其他處理

事件控制措施:1、宣傳教育;2、加強管理;3、限制生產銷售;4、研究解藥;5、救援防護;6、維護現場人員安全;7、急救處理病人;8、其他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5 其他化學中毒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病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發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毒類型:1、生產型; 2、非生產型

病人處理過程:

事件控制措施: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6 環境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境衛生事件類別:1、空氣污染 2、水污染 3、土壤污染

致病因素:

1、空氣:(1)氯;(2)氨;(3)一氧化碳;(4)硫化物

2、水污染:(1)生活污水;(2)醫院污水;(3)農藥

3、土壤

4、其他

事件發生原因:

1、室內裝修;2、違章操作;3、設備故障;

4、其他生物性污染:(1)污水排放;(2)設備故障;(3)下水堵塞;(4)無消毒措施

5、其他室內污染:(1)煤氣中毒;(2)室內養殖

6、其他工業污染:(1)工業三廢

7、其他原因

引發事件污染物:1、氯;2、氨;3、煤氣;4、硫化物;5、生活污水;6、醫院污水;7、農藥;8、其他

被污染環境:1、大氣;2、室內空氣;3、自來水管網;4、二次供水;5、自來水源;6、分散供水源;7、土壤;8、河流;9、其他

責任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處理過程:1、集中收治;2、特異性治療;3、對症治療;4、其他處理;5、明確診斷;6、採樣檢驗;7、其他

事件控制措施:1、發布新的規章制度;2、現場防護措施;3、嚴格操作程式;4、綜合治理污染源;5、宣傳教育;6、恢復被污染環境;7、救助受害人員;8、毒物鑑定分析;9、樣本採集分析;10、其他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7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發事件可疑污染物:

事件發生原因:

危害因素:

病人處理過程:

事件控制措施: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8 免疫接種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病因素:1、麻疹疫苗;2 百白破混合製劑;3、B肝疫苗;4、脊髓灰質炎糖丸;5、狂犬疫苗;6、流行性感冒疫苗;7、風疹疫苗;8、水痘疫苗;9、流行性出血熱疫苗;10、流行性腮腺炎疫苗;11、A肝疫苗;12、傷寒疫苗;13、A 群流腦多糖菌苗;14、白破二聯類毒素;15、乙型腦炎疫苗;16、卡介苗;17、輪狀病毒疫苗;18、碘油膠丸;19、其他

事件發生原因:1、心因性反應; 2、不良反應; 3、異常反應; 4、偶合反應; 5、不規範接種; 6、其它

病人處理過程:1、對症治療; 2、特異性治療; 3、安慰劑治療; 4、居家休息; 5、醫學觀察; 6、心理治療; 7、明確診斷; 8、採樣檢驗; 9、其它

事件控制措施:1、宣傳教育 2、暫停接種 3、規範制度 4、停課放假 5、其它

接種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9 醫院內感染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病因素:1、醫源性; 2、非醫源性; 3、其它

事件發生原因:1、交叉感染; 2、醫院內污染; 3、其它

引發事件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處理過程:1、對症治療; 2、急症救護; 3、明確診斷; 4、採樣檢驗; 5、其它

事件控制措施:

責任單位: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10 放射性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和輻射事件類別:1、放射性同位素2、射線裝置3、核設施

輻射源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輻射源活度(B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體劑量當量:(Gy):

最大受照劑量:(Gy):

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責任單位:1、使用單位;2、保管單位;3、其他

事件發生原因:1、丟失;2、泄漏;3、被盜;4、流散;5、其他

病人處理過程:1、住院觀察;2、對症治療;3、特異性治療;4、明確診斷;5、採樣檢驗;6、其他處理

事件控制措施:1、控制放射源;2、公共安全警報;3、疏散人員;4、其他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附表11 其它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表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發事件可疑污染物:

事件發生原因:

危害因素:

病人處理過程:

事件控制措施:

報告單位領導簽字:________________

註:請在相應選項處劃“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