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進入兩晉十六國時期,公元319年有個叫石勒的人,於襄國(今河北省邢台)稱王,建立後趙。石勒是個窮苦人出身,他自稱趙王后,希望給廣大的老百姓以富裕,便鑄造並頒行了新貨幣,名曰“豐貨”錢。豐貨錢有篆書、隸書兩種,其錢文由右向左橫讀,錢面分有內廓或無內廓,錢徑多為2.4厘米,重2.1克至2.8克。
歷史典故
豐貨錢在歷代素以富錢稱謂。古人以為,藏有豐貨錢會使人家財豐富。清朝藏泉大家戴熙在《古泉叢話》中講述這么一個故事:“張叔未來閱金石,戴送他一塊封泥,第二天張以一枚豐貨錢作為答禮,並寫了感謝信說:‘封演撰的錢譜認為富錢,得了此錢會致富,我將來家資巨萬,都是先生所賜的,真是感激不盡。’聽見的人都認為是笑談。”豐貨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典故,而其貨幣名稱本身就是吉利語,且該錢存世不多,據說在清朝道光、鹹豐年間,豐貨錢已價值不菲,非二三十兩銀子不售。其實,豐貨錢還有篆、隸者之分,隸書者比篆書者少,而隸書大者則更稀少,價格更貴了。豐貨錢今天仍為古錢收藏家和錢幣愛好者所重視、鍾愛,都以爭先享有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