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預警機

空中預警機

空中預警機(Air Early Warning,AEW)是為了克服雷達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標搜尋距離,同時減輕地形的干擾,將整套雷達系統放置在飛機上,自空中搜尋各類空中、海上或者是陸上目標。空中預警機是集偵察、通訊、指揮、控制於一體的作戰飛機。

基本信息

擁有國家

空中預警機 空中預警機
世界上擁有預警機的主要國家和機型有:美國裝備了E-2A、B、C、2000型“鷹眼”預警機和E-3“望樓”預警機、E-8遠距離雷達監視機, 俄羅斯裝備了A-50預警機、 以色列裝備了先進的“費爾康”預警機……預警機自誕生之日起,就在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大顯身手,屢建奇功,深受各國青睞。空中預警機又稱預警指揮機,是裝有遠程警戒雷達用於搜尋,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並可引導本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
全世界約有300架預警機
最早研製裝備預警機的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海軍為及時發現利用艦載雷達盲區接近艦隊的敵機,把當時較先進的警戒雷達裝在小型的TBM-3W飛機上,這就是早期的預警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世界上近20個國家(地區)已經裝備和研製的預警機有十幾種,在役的約有300架。這些預警機約80%是美國研製生產的。同時, 美國也是裝備空中預警機最多的國家,約占全世界總數的55%。俄羅斯生產的預警機占全世界總數的10%。以色列開始在機載相控陣雷達和電子系統方面占據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輕型預警機領域呈現上升勢頭。
美國空軍的現役主力E-3A“哨兵”預警機,由於不受 航母的限制,採用了 民用客機波音707為載機,其探測距離較遠,對低空、超低空飛機的發現距離達400多千米,對中、高空目標的發現距離達600千米,可提供30分鐘的預警時間,能同時探測600個目標,同時識別200個目標,同時處理300個~400個目標。日本的新一代預警機E-767其實就是以波音767為載機的E-3A。
俄羅斯A-50空中預警機俄羅斯也是生產裝備預警機的大國,對研製預警機的認識並不比美國人晚,可當時蘇聯認為這一構想沒有前途,擱置了研製計畫,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研製出第一種預警機圖-126。此後,以伊爾-76為載機的A-50“中堅”預警機取代了圖-126,成為俄軍的主力。杜達耶夫就是在打衛星電話時被A-50截獲信號,招來飛彈而一命嗚乎的。A-50在探測目標的距離上、自動引導波道數量上遜色於美國的E-3,但它識別低空目標的能力卻要略勝一籌。另外,A-50機上的電子計算機可儲存來自人造衛星的情報,而E-3目前尚無此種能力。
除了美俄以外,只有少數國家有研製預警機的能力,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以色列的“費爾康”是世界上第一種相控陣雷達預警機,其空中預警能力不亞於美國E-3A預警機,有些性能甚至超過E-3A。其他一些中小國家,如 瑞典荷蘭也研製了“薩伯2000”等小型相控陣雷達預警機,雖然功能遠不及美國預警機那么強大,卻是中小國家的理想選擇。

特點

空中預警機比較常見的是以客機或者是運輸機改裝而來,因為這類飛機的內部可使用空間大,能夠安裝大量電子與維持運作的電力與冷卻設備,同時也有空間容納數位雷達操作人員。也有國家以直升機作為載具,不過這一類的空中預警機的效果不如以中大型機體改裝而來的機種。

歷史沿革

空中預警機 空中預警機
預警機誕生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至今已經經過了60餘年的發展,在許多場戰爭中大顯身手,屢建奇功,深受各國青睞。一位軍事專家曾經說過:“一個國家如果擁有良好的預警機,即使作戰飛機只有敵方的一半,也一樣可以贏得戰爭。”在現代戰爭中發揮如此重要作用的預警機很早就引起了新中國軍隊的重視,但早期受限於技術水平和戰略需要,雖然研製出了預警機,但仍不能滿足需求,改革開放後,經歷了數次挫折,中國終於研製出了自己的預警機並裝備部隊,對提高 解放軍三軍的戰鬥力起了巨大的作用,被人們稱為“中國人的爭氣機”。
蘇聯設計研製的A-50空中預警飛機,主要用於配合米 格-29、米格-31或蘇-27執行防空或戰術作戰任務,可以提供對陸地和海上的空中預警、指揮和控制能力。於1986年開始裝備部隊,A-50是選用大型噴氣運輸機伊爾-76改裝成載機的。改裝後的A-50起飛全重為190噸,最大時速8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5500千米。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滯空時間為7.5小時。該機機身上方裝有一個直徑9米、高2米的全方位鏇轉雷達天線罩。前機身上面裝有衛星導航和通訊天線。機頭下方裝有地形測繪雷達。機腹兩側的天線罩內為電子對抗監視天線。機上裝有先進的 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可以標示、記錄雷達接收到的信息,並對所獲得目標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其對空探測能力在620千米以上,A-50最大跟蹤目標批數為50,測高精度為距離的1%,可以同時引導12架戰鬥機作戰。
空中預警機藉由飛行高度,提供較佳的預警與搜尋效果,延長容許反應的時間與彈性。不過空中預警機搭載的人數與裝備的限制,除了提供早期預警的功能之外,最多可以另外提供非常有限的空中指揮與管制的能力。
以大型飛機改裝,容納更多電子設備與指揮管制人員的空中預警管制機可以算是空中預警機的放大與強化版。除了將雷達系統放置在飛機上以外,空中預警管制機可以強化或者是替代地面管制站的功能,直接指揮飛機進行各種任務。

系統

雷達探測分采系統
空中預警機
通常採用具有下視能力的脈衝都卜勒雷達,能在地面和海面的嚴重雜波環境中探測和跟蹤高空或低空,高速或低速目標,能夠對數百個目標進行處理和顯示。
敵我識別系統
敵我識別系統主要由詢問機和應答機組成,詢問天線通常綜台在雷達天線上,在雷達探測的同時對目標進行詢問,目標的回波被送入數據處理系統,天線掃描一次可以詢問200個裝有應答機的目標,經過綜台處理的信號最後輸入到顯控台,使機上操作員和指揮員清楚了解戰區敵我力量的分布。
電子偵察和通信慣察系統
可以對各種雷達和通信信號進行探測,識別,定位和跟蹤,是雷達探測系統主要的情報支援手段。
導航系統
預警機導航設備需給出精確的飛機位置姿態和速度參數,這些參數被輸入計算機數據處理分系統,從而給雷達分系統提供精確的基準位置,使各種傳惑器獲得的信息能夠準確地轉換到大地參考繫上。
數據處理系統
它使預警機能夠迅速,準確地處理並顯示上百個目標.其心臟是一部處理速度達到每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次的計算機。
通信系統
分為機內通信和外部通信兩部分.機內通信系統為操作員和機組建立話音通信,外部通信系統由數部短波和超短波電台組成,可將獲得的大量信息傳遞給空中友機,海上艦船或地面指揮所信息的傳遞可以是語音或數字模式。
顯示和控制系統
顯示台用操作員要求的格式顯示戰區綜合信息,供指揮品和操作員對戰場進行控制指揮,發出令,並進勢撂處理編輯.顯控台有搜,引導攔藏,指揮,電子偵察等多種功能。

功能

空中預警機 空中預警機
預警機的作用已經從單純的遠程預警擴展到空中指揮引導等功能。現代高技術戰爭中,沒有預警機的有效指揮和引導,要想組織大規模的空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信息化戰爭,正進一步提升著預警機的作用。
21世紀的預警機超越了“千里眼”的範疇,它集 偵察、指揮、控制、引導、通信、制導和遙控於一身,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指揮堡壘”。世界上最早的預警機是 美國海軍在20世紀50年代生產的E-1“追蹤者”艦載預警機,隨後即是著名的E-2“鷹眼”艦載預警機。E-2是美國海軍現役最主要的預警機,於1965年開始服役,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E-2C。目前,E-2C預警機已經生產了175架以上,其中的32架出口給了法國、 以色列、日本、 新加坡、埃及、 阿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預警機。該機採用雙發渦槳發動機,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5.5小時,當巡航高度為9390米時,其背上的AN/APS-145雷達能監視2400萬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萬平方千米的海域,且無下視波束盲區,提供的預警時間可達25分鐘。可同時監視、跟蹤顯示2000個目標,可同時指揮引導100架戰鬥機遂行空中攔截任務。

任務

預警機靠形成電子偵察警戒網,為航空母艦“掌舵”
空中預警機
主要由航空母艦艦載預警飛機和偵察衛星等組成,通常以電子偵察設備等發現敵目標,迅速將情報信息傳送給航空母艦指揮控制中心,由其指揮艦載武器實施攻擊。
電子偵察警戒網的主要任務是:
爭取在敵作戰平台(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射飛彈之前將其發現,並引導己方兵力進行攔截和干擾;發現來襲飛彈後即向航空母艦戰 斗群發出警報,進行目標指示,保障戰鬥群的各道防線實施有效干擾或將飛彈擊毀。艦載預警機通常配置在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敵來襲方向上,前出距離為200海里,帶副油箱時續航為6小時。每艘航空母艦搭載預警機4~5架(一個中隊)。作戰時能保證有一架在空中警戒。預警機可在半徑數百海里、高度30000米以下的廣闊空域同時發現、識別、跟蹤、監視250個以上速度不同的各類目標,並控制30架作戰飛機進行空戰。它在航空母艦前方370公里空中警戒時,通過數據鏈等通信設備為航空母艦戰鬥群及時提供距航空母艦千餘公里以內的來襲高空轟炸機、低空轟炸機、低空戰鬥機、艦船和低空巡航飛彈等目標的坐標、批路及主要參數。
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戰術旗艦指揮中心與預警機之間有數據鏈進行信息交換,共同完成預警及任務分配等任務。預警機的電子偵察設備和機載雷達可在複雜電磁環境中工作,能抗擊敵電子干擾。如E-2T預警機作戰使用時,可全面監控其防區範圍至對方縱深內的廣闊空域,增加預警時間,加大防禦縱深,進而對對方達成戰役的隱蔽性、突然性構成嚴重威脅;可對己方作戰飛機實施及時的指揮、引導,增加主戰飛機的作戰範圍,先對對方發現和攻擊;可前出指揮引導,當情況需要時,E-2T也可在F-16的掩護下,前出150~2千米進行區外活動,實施警戒、指揮、引導等綜合保障,進而對對方縱深部署構成經常性的威脅。

主要型號

中國

KJ-2000
KJ-200

美國

E-1
E-2鷹眼式(Hawkeye)空中預警暨管制機
E-3哨兵式(Sentry)
E-4
E-8
E-10
EC-121
P-3AEW&C藍色哨兵(Blue Sentinel)式空中預警管制機

英國

Fairey Gannet
Avro Shackleton

日本

E-2鷹眼式(Hawkeye)空中預警暨管制機
E-767空中預警管制機 AWACS

蘇聯

Tu-126苔蘚式(Moss)空中預警機
A-50主桅式(Mainstay)空中預警暨管制機

中國預警機

發展歷程

初期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單獨依靠地面雷達指控系統和大量諸如殲5、殲6這類的晝間型戰鬥機來遂行國土防空任務非常複雜和效能低下,面對台灣國民黨空軍和美國飛機的襲擾,中國空軍甚至採取轟炸機裝配探照燈進行夜間截擊的方式來應對。而當時的美國海空軍已經裝備了大量預警機,體制相似的原蘇聯防空軍也配置了TU126“苔蘚”預警指揮機。 中國空軍挑選當時機體和航程都較為合適的TU4遠程轟炸機作為預警機的平台,1967年開始進行改裝,配備“843”測高雷達作為機載雷達,由於加裝雷達後導致發動機功率不足和震盪嚴重等問題,技術人員通過換裝渦槳發動機和增加翼尖小翼來解決,1970年8月開始進行2輪試飛,“843”雷達對中高空目標探測使用上效果尚可,但不能過濾地波,對低空目標探測能力很差,而且當時的電子工業無法提供數據鏈和良好的計算機過濾地波,該機能用的環境只有在青海湖這樣風平浪靜的大湖泊,連波浪比較大的海面都難於適應。由於沒有實戰意義,該在1971年下馬。
改革開放後
由於改革開放,中國與西方世界改善了關係,對華武器禁運有所鬆動。90年代初期,中方與英國RACAL(現泰利斯公司)電子公司進行了出售“空中霸王”型遠程監視雷達系統的談判,隨後購買了6~8套該型雷達,1996年8月,第一套雷達交付中國,由於英國是巴統組織成員國,這些雷達是以民用雷達的名目出口到中國的。中方技術人員在Y8C型運輸機的基礎上加裝了該型雷達和操控設備,稱為Y8J空中警戒機,估計有至少3架同型機加入了中國海軍航空兵服役。 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已開發國家對中國的禁運一度比較寬鬆,中國與英國、義大利、法國等國都進行過預警機雷達的引進談判,先後由於空軍作戰戰略的改變和雷達性能問題而作罷。90年代初期開始引進的英國“空中霸王”雷達系統可以被認為是滿足初級預警機需求的一次努力。作為中東地區的軍工強國,以色列在許多兵工領域都獨具特點,產品性能非常先進實用,同時中以關係在80年代的迅速改善也為雙方軍工軍貿合作創造了溫床。以色列飛機公司在80年代末開發的“費爾康”預警指揮機首先進入了中國空軍的眼帘,“費爾康”雷達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某些性能超過美國E3“望樓”預警指揮機,但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一。智利首先採購了“費爾康”預警機,
當時的中國空軍剛剛引進了SU-27戰鬥機,並在自研第三代先進戰鬥機,空軍作戰戰略發生了巨大改變,提出了首戰用我,攻防兼備的思想,急需一種技術先進的預警機裝備部隊,物美價廉的“費爾康”預警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1996年,中以雙方達成了協定,購買4套“費爾康”雷達系統裝備在俄羅斯IL76MD運輸機平台上(又稱為A50I),並有急需購買和技術裝讓的附屬檔案協定。由於這種先進技術的引入不僅可以帶給中國軍隊作戰理念上的改變,更對中國自身的電子國防工業是一大促進,以美國為首的某些國家不顧惡劣的國際影響,強行要求以色列停止交易,以色列迫於美國壓力,在支付給中國3.5億美金的賠償金後,取消了交易,在2004年,將剩餘的3套“費爾康”雷達系統轉售印度,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極大危險。
事後,曾有俄羅斯願意向中國出售A50“中堅”預警指揮機,但為了不耽誤中國空中力量跳躍發展的時間,也考慮到前次受制於人的教訓,中央決定由中國自己研製空中預警機,被命名為“一號工程”,足以可見重視程度。通過國內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終於在21世紀初研製成功空警2000型預警指揮機(KJ2000)和空警200型早期預警機(KJ200)。這2型預警機都已加入部隊服役,成為中國軍隊的力量倍增器,並且派生出其他出口型號,中國也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可以獨立製造預警機系統的國家。

類別

首架預警機
中國空軍第一架"空警-1"預警機是在蘇聯生產的圖-4遠程轟炸機基礎上研製而成的。
蘇聯空軍圖-4遠程轟炸機基本上模仿了美國空軍的B-29遠程轟炸機。1947年5月19日,蘇聯空軍圖-4遠程轟炸機完成了首次試飛。與美國空軍B-29遠程轟炸機一樣,圖-4遠程轟炸機採用了張臂式全金屬中單翼氣動布局,起落架採用前三點式和可收放式。整個機身由前密封艙、中部機身、中部密封艙、尾部機身和尾部密封艙五部分組成,機頭座艙與中部密封艙直徑為0.71米的密封涵道聯結在一起。圖-4遠程轟炸機機組成員為11人,翼展為40.05米,機身長為30.18米,機翼面積為161.7平方米,飛機空重為3227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為47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為66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為558千米/小時,實際航程為5100千米,實際升限為11200米,不開加力時起飛滑跑距離為960米,使用減速傘降落滑跑距離為1070米。圖-4遠程轟炸機安裝了4台АШ-73TK(4X2000馬力)活塞式發動機,10挺口徑為12.7毫米УБ型航空機槍,10部口徑為20毫米Б-20Э型航空機炮,5部口徑為23毫米HC-20型航空機炮。此外,圖-4遠程轟炸機還可以攜帶8000千克ФАБ-1000型航空炸彈。
在蘇聯航空發展史上,圖-4遠程轟炸機不僅是唯一由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以書面命令形式下達研製的遠程轟炸機,而且也是最後一批安裝活塞式發動機的遠程轟炸機。因此,它的研製成功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1954年,在蘇聯托茨科耶地區舉行的軍事演習中,蘇聯空軍一架圖-4遠程轟炸機投放了一顆核子彈,引起了北約組織的高度關注,從而使冷戰進入了新的高潮。蘇聯總計生產了847架圖-4遠程轟炸機,而中國則從蘇聯採購了15架。1965年5月,中國空軍一架圖-4遠程轟炸機在中國西部地區成功試驗了一顆威力為4萬噸當量的核子彈。
1967年,中國在圖-4遠程轟炸機基礎上研製出了“空警-1”預警指揮機。中國空軍"空警-1"預警機安裝了蘇聯空軍圖-126"苔蘚"預警機使用的"蔓-1M"機載雷達。"蔓-1M"機載雷達圓盤型整流罩直徑為11米,高為1.9米,探測距離為370千米,主要用來發現海上和空中目標,並引導戰鬥機對其實施攔截。"蔓-1M"機載雷達是蘇聯為預警機研製的第一部預警雷達,採用脈衝多卜勒體制,功率為2毫瓦特,脈衝重複頻率為300赫茲,天線尺寸為10.0X1.8米,天線與圓盤型整流罩固定在機身上方的塔座上,每10秒鐘鏇轉一圈。
中國總計生產了2架"空警-1"預警機。但是,由於中國空軍認為"空警-1"作戰效率較低,因此停止了"空警-1"空中預警指揮機的生產。
空警-200
“空警-200”預警機實際上是運-8AEW的改進型,是一種小型預警機。最初,該機被命名為“平衡木AEW”(5號方案)。隨後,又被命名為運-8/F200。2005年1月14日,“空警-200”完成了第一次試飛。
位於漢中的陝西飛機工業集團加快了研製“空警-200”的步伐。為了解決飛行安全問題,中國軍方積極與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進行了合作。在改進“空警-200"的過程中,更換了新型座艙玻璃除霜系統和新型機組成員緊急情況告警裝置。據悉,該機所採取的上述措施大大提高了飛機的飛行安全性能。
在2009年的60周年國慶閱兵,"空警-200"梯隊首次亮相,兩架預警機引導兩個梯隊,一個是3機楔隊,由1架"空警-200"和2架殲-11組成;一個是5機楔隊,由1架“空警-200”和4架殲-11組成。
空警2000
採用了相控陣雷達技術,要比目前美俄產品還要先進。它的服役填補了解放軍從前沒有裝備預警機的空白其先進的雷達技術,也令全世界震驚。該預警機採用俄制伊爾-76為載機,但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軟體、砷化鎵微波單片積體電路、高速數據處理電腦、數據匯流排和接口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
由於先後謀求向以色列與俄羅斯採購預警機皆不順利,解放軍遂決定加速推進“空警”2000型空中預警機的研發自製工作。2002年,“空警”2000預警機研發計畫確定代號為“一號工程”,由此凸現中國對該研發計畫的重視。“空警”2000型預警機採用俄制伊爾一76運輸機為載機,安裝的雷達為固態主動相控陣電子掃描雷達,較美俄現役預警機上的機械掃描雷達更加先進;雷達天線安裝在伊爾一76機身上方的盤型整流罩內,外觀與俄NA一50預警機上的轉盤式天線罩頗為相似,但“空警”2000預警機的盤狀天線罩並不像A一50般會鏇轉,而是採用固定方式裝置,其內含3面主動相控陣雷達天線,每面天線的偵測角度各為120度,三面天線正好可以覆蓋360度範圍,俯仰和方位探測皆採用電子掃描方式。不過源自伊爾一76的高聳T型尾翼,可能會對後方的雷達視野造成部分遮蔽。
主動相控陣雷達的優點有:對目標的偵測、追蹤距離較遠;偵測追蹤目標的速度較機械掃描雷達快很多,多目標處理能力強,目標解析度較高,並可同時運用多種雷達操作模式;電子反制(ECCM)能力較強;可靠性大幅提高。
對雷達訊號處理的技術能力是除了操作頻段、發射功率、天線大小外,最能影響雷達有效偵測距離的因素。目前尚不知道大陸方面對雷達訊號處理的技術能力如何。若該能力不佳,則較遠距離外目標反射回來的微弱雷達波信號,將可能“淹沒”在大量雜波之中。筆者推測,“空警”2000對戰機大小目標的偵測距離不會超過400千米。
空警”2000型預警機仍無法和中國現有的蘇一27/30、殲一10等先進戰機進行資料連結,從而大幅度降低其實際所能發揮的戰力。但也有大陸媒體報導,“空警”2000型預警機已具備與艦艇及戰機進行資訊互通的能力;中國在俄羅斯技術基礎上利用以色列技術改進的空用數據匯流排,能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實現預警機和戰鬥機之間的雙向數據交換,從而有效地指揮和引導大陸先進戰機進行作戰。不過實際狀況如何,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的觀察。
“空警”2000型預警機在駕駛艙下方的雷達罩內,加裝有合成孔徑雷達(SAR),可執行對地面目標的偵測與追蹤任務,有資料稱,“空警”2000為一種“空地雙優型預警機”,而目前只有美國計畫在2012年服役的E-10預警機(MC2A),才具有這種空地並重的功能,由此顯示中國的預警機發展引領了世界潮流。不過此一訊息的可靠度尚待查證,因為原先的伊爾一76、A一50的機鼻下方本身就裝有Kupol 3—76導航暨地形繪圖雷達(另外似乎也有一批A一50裝備的是海面搜尋雷達),有可能是此設計引發了外界誤解;不過就算訊息為真,以大陸目前的電子技術水平,其在偵測距離與解析度方面,比起P一3C AIP反潛機上搜尋雷達的合成孔徑模式應該強不到哪裡去,當然更無法與美軍專業的E一8雷達偵察機相提並論。
“空警”2000型預警機在2004年左右完成裝配,而後進入了試飛階段,從2005年開始,“空警”2000型預警機已多次被外界發現在南京軍區上空進行飛行試驗。據《漢和防務評論》報導,“空警”2000型預警機預計約在2007年服役,並計畫生產4架。然而國外軍事專家表示:大陸國產預警機必須至少生產8架以上,才能保證(在某一戰區)實現24小時不問斷的預警。估計解放軍最後將以“空警”2000型預警機來與前述的“空警”200型預警機形成“高”、“低”搭配,以兼顧質與量、任務與成本的需求。
解放軍的預警機一旦服役,事於在高空中安裝了一雙千里眼和一副大腦,其空中戰機與海上艦艇的遠程戰力發揮都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提升,甚至還可以掌握對台三棲登入與地面作戰的戰況,並可協助地面作戰指揮官的指障作戰。而美、日等外部軍力若要介入台海戰局,也將會更加困難。

作戰部署

空中預警機 空中預警機
當飛行高度為9100米時,其對高空轟炸機發現距離為650千米,對低空轟炸機的發現距離為480千米,對低空戰鬥機的發現距離為408千米,對艦船的發現距離為360千米,對低空巡航飛彈的發現距離為250千米。 E-2T升空後,可有效彌補地面雷達存在的對低空目標的探測死角。1架飛行在約10000米高度的E-2T,可偵測時速0.9馬赫的低空飛行目標,可較地面雷達提前20分鐘發現目標,因而可使防空預警時間由原來的5分鐘增加到25分鐘。E-2T與IDF、F-5E、幻影2000、F-16等型戰鬥機可實現數據傳輸系統聯網,聯網後1架E-2T型機留空活動,可同時引導190批飛機實施空戰。E-2T裝備有ALR-73被動探測系統,可偵測距其850千米處的電子信號發射源,可與EC-130H型電子戰飛機配合實施電子戰行動。?
航空母艦的"千里眼",作戰就怕對方發現自身弱點
預警機雖監視範圍大、指揮自動化程度高、目標處理容量大、抗干擾能力強,通常遠離戰線、縱深部署、執勤時有殲擊機掩護,工作效率高。但它也存在著許多弱點:活動區域和飛行諸元相對固定;活動高度一般在8000~10000米,有一定規律;飛機體形較大,雷達反射截面積大,利於雷達發現和跟蹤,行跡容易暴露;機動幅度小,機載雷達只有在飛機轉彎坡度小於10度的條件下,才能保證對空的正常搜尋,且下視能力弱於上視能力;巡航速度慢,機上沒有攻擊武器,自衛能力弱;電子防護能力弱,工作功率較大,極易對方探測、 電子干擾反輻射飛彈攻擊;技術複雜,作戰操縱不便。在未來作戰中,我們只有打掉敵預警機,才能挖掉敵航空母艦上的“眼睛”,癱瘓敵“大腦”中樞,掌握戰場制空權和主動權。因此,應立足現有裝備,針對其弱點,尋求有效的戰法。
在未來作戰中,強敵航母戰鬥群駛抵作戰海區後,艦載預警機首先要升空,並實施及時不間斷的探測,以掌握情況,指揮引導其他飛機作戰。所以作為航母戰鬥群C3I系統主要節點的預警機,就成為欲反擊航母優先攻擊的目標,只有先打掉這個指揮、探測、引導的環節,才能奪取電磁優勢,實施有效的電子對抗。
敵預警機通常在空中進攻編隊後側,距攻擊目標一定距離(300~400千米左右)的中高空空域活動,有相當的掩護兵力和一定的干擾自衛能力,能及時發現來自空中和地面的威脅,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因此,打敵預警機,要全面掌握敵預警機活動規律和特點,搞清其優長和弱點,切實做到"知彼"。要選擇作戰空域大、反應速度快的地空飛彈部隊,擔負打預警機任務,部署在防空區內,在掌握敵行動徵候後,攜帶精幹主戰裝備以摩托化行軍方式,在數小時內快速機動前出至預定作戰地域,選擇敵預警機探測盲區範圍,占領發射陣地,做好戰鬥準備。作戰中,應放過敵其他飛機,專門伏擊在作戰地域上空活動的敵預警機;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每射擊一次(打一仗)就立即轉移陣地或撤回原防區;要充分發揮遠戰武器的威力,待敵預警機準備升高和著陸時,迅速突然襲擊,打擊敵飛行平台。
Y8J都部署在華東某機場,可以直接引導空中和海上兵力對釣魚島爭議海域和台灣北部海域進行監控和打擊,長達11小時的續航能力也能滿足長時間的巡邏飛行。2001年後的多次海軍聯合演習中,Y8J都充當了空中指揮所的重任,2005年的中俄聯合軍演中,Y8J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其引導的驅護艦編隊和潛艇發射的反艦飛彈準確命中了目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目前中國的軍事新聞多次報導022級飛彈艇在Y8J的數據鏈引導下裝定目標數據,發射飛彈命中“目標”。
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在青島附近海域舉行了慶祝海軍成立60周年 國際閱艦式,在海軍航空兵戰機編隊中,第一架飛臨艦隊上空的就是空中警戒機,雖然外形奇特,但卻是人民海軍近海防禦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空中警戒機具有較強的對海跟蹤能力和有限的對空跟蹤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指揮控制能力,主要擔負對海警戒偵查,引導我海空兵力突擊敵方艦船和其他勤務保障任務。

存在問題

目前世界各國裝備單一用途警戒機的並不多,Y8J裝備的“空中霸王”雷達系統也被出口到許多國家,英國加裝了該雷達的“防禦者”輕型飛機已經獲得20多個國家的訂單。由於“空中霸王”/“搜水2000MS”雷達性能的局限性,對比“搜水2000MR”等先進雷達只能適用於對海監控引導,在西方發達海軍中,類似的裝備並不是海軍的主戰裝備,而是裝備在海岸警衛隊,用於反走私等軍民兩用任務。在作戰用途上,Y8J過於單一,其任務區間介於早期預警機和多用途遠程巡邏機之間,考慮到我海軍之前一直沒有裝備預警機和巡邏機,Y8J可以說是一種應急裝備,填補了我軍的空白。隨著未來中國海防線不斷拓展和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海軍將裝備先進的預警機和遠程巡邏機,更好的滿足新時期國防需求。
E-2T預警機的弱點有以下三個方面:機動性差。由於 其速度/巡航速度496千米/小時,最大速度也僅598米/小時,實用升限低只有9390米,因而在受到飛彈攻擊時難以規避;被彈面積大。E-2T身長17.54米,翼展24.56米,天線直徑約7.3米。據理論計算其被彈面積是F-16飛機的1.6、米格-29機的1.5倍,被命中擊毀的機率高;自身沒有防禦能力。一旦對方攻擊武器突破其掩護兵力的防護,E-2T就成了沒有還手之力的靶子。

發展趨勢

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世界各軍事強國在加強、完善預警機方面都不遺餘力,從而使預警機的發展呈現出了以下趨勢。

提高性能

美軍E-2C的最新改進型“鷹眼”2000已經裝備在“尼 米茲”號航母上,並參加了伊拉克戰爭。“鷹眼”2000改用940中央計算機,其重量和尺寸分別是原來的1/2和1/3,但處理能力提高了15倍。俄國也已把A-50“中堅”預警機改進為A-50U,其探測目標距離和跟蹤目標數量均有所增加,提升了對飛行目標的預警能力和抗干擾能力。

研製性能適中

大型預警機的價格動輒數億美元,普通國家難以承受,因此有些國家正在積極研製性能適中、價格便宜的小型預警機,像瑞典的“薩伯2000”、荷蘭的“極樂鳥”Mk2等。這些小型預警機體積小,功能也較少。瑞典的“薩伯2000”實際上只是一種地面控制的機載監視系統,探測到的雷達圖像通過數據鏈傳送到瑞典地面防空系統的指揮中心,再進行處理分析。

相控陣雷達

相控陣雷達的優點眾多,其可靠性高、探測能力強、掃描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包括上述兩種小型預警機在內的新一代預警機差不多採用的都是相控陣雷達。美國對相控陣雷達十分重視,各軍種均有各自的計畫,光在研的型號就有四種,分別是空軍的波音747-200預警機、海軍的S-3預警機、海軍陸戰隊的V-22預警機以及格魯曼公司的D754遙控預警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