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慮 | |||||
拼音: | |||||
解釋: | 1.識知與思慮。 2.見解與謀略。 |
相關詞條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八識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云何名...
前六識 第七識意根 第八識如來藏 彼此配合 佛理深析 -
第七識
末那識,為梵語manas之音譯,意譯為意,思量之義。唯識宗將有情之識立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佛學解釋為修行人放棄善惡的分別心。
詞義信息 思量能變 起名原因 -
緣慮心
四種心之一。 天竺又稱汗栗馱,此方稱是草木之心也。 又稱矣栗馱,此方是積集精要者為心也。
-
識鑒
識鑒是一個詞語,拼音是shí jiàn,意思是見地和鑑別人才的能力。
出處 註解 -
《世說新語·識鑒》
《識鑒》是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第七門,共28則。識鑒指能知人論世,鑑別是非,賞識人才。魏晉時代,講究品評人物,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涉及人物的品德才能,並由此...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識鑒評論 -
世說新語·識鑒
《世說新語·識鑒》是一部古籍,共28則,作者是劉義慶,是《世說新語》的第七門。識鑒指能知人論世,鑑別是非,賞識人才。 魏晉時代,講究品評人物,其中有相當...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識鑒評論 -
《色識》
《色識》是張曉風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者簡介 創作歷程 原文部分欣賞 -
相續識
佛學術語,為大乘起信論所說五意之一。 又據大乘起信論謂,以念相續不斷之故,住持過去無量世之善惡業,令不忘失,復能成熟現在、未來之苦樂等報,無所差違,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