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簡 歷
l 本人概況
Ø 第三軍醫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中華燒傷雜誌》編委。Ø 12年軍醫大學附屬三甲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經驗。多次獲全軍科技進步獎,發表論文90餘篇,參編著作8部。近3年民營醫療機構工作經歷。
Ø 6年跨國製藥企業海內外工作經歷,先後負責新品研發、學術推廣、信息情報、客戶培訓、市場調研及分析策劃、組織臨床試驗、科研課題管理、專業雜誌編輯,有海外規劃籌建醫院科室、組建專家網路的經驗,曾成功主持中國、中東、東南亞和美國市場的學術推廣、臨床試驗、FDA認證,支持產品擴大市場份額。
Ø 兼具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良好的市場敏銳性。
l 個人資料
性別:男出生年月:1964年4月籍貫:四川省成都市健康狀況:健康英語:精通電腦:熟練自我評價:強烈的客戶服務意識;知識複合,善於溝通,
精誠合作,勇於創新,踏實勤奮,注重實效。
l 主要學歷
1992,8~1996,7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醫學博士(導師:黎鰲院士、楊宗城教授)1985,8~1988,7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醫學碩士(導師:黎鰲院士、楊宗城教授)1980,8~1985,7第三軍醫大學醫學系醫學學士1978,8~1980,7成都市第十二中學高中1975,8~1978,7成都市第二十九中學國中1970,8~1975,7成都市勞動路國小
l 主要經歷及成績
2006,07~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蘇州市立醫院(北區)燒傷整形科 蘇州
燒傷整形科副主任。
主要職責和成績:
▲ 負責燒傷科日常醫療工作;主持教學、科研工作。
▲ 成功申請並獲得蘇州市科技局社會發展指導性科研項目,率先開展地區性燒傷流行病學研究。
▲ 率先倡議並牽頭組建蘇州地區燒傷防治協作組及其網路。
▲ 當選《中華燒傷雜誌》編委;《中國現代醫生》特約編委;蘇州市中華醫學會燒傷整形美容分會委員。
▲ 成功救治TBSA >90%、III度> 70%燒傷病人5例。2003,12~2006,06南京紅十字醫院、蘇州解放軍100醫院 南京,蘇州
燒傷科副主任、主任。
主要職責和成績:
¨ 負責主持兩家醫院燒傷科的日常醫療工作;成功救治TBSA >90%、III度> 70%燒傷病人4例。
¨ 為公司的醫療市場運作提供專業諮詢和渠道支持,3個月內建立了與3家大型醫院的緊密合作關係,使業務收入顯著增加。
¨ 與當地基層醫院和急救系統長期合作,擁有大批忠實客戶資源。2002,8~2003,9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江蘇揚子江藥業集團 上海,江蘇泰州
博士後,兼市場部、國際業務部醫學顧問。
主要職責:
¨ 研究建立學術行銷模式的可行性;
¨ 為集團國際市場開拓及合作項目提供戰略諮詢和學術評估。1997,4~2002,6美寶環球集團 中國北京,美國洛杉磯
主要職責:
¨ 掌握與公司產品有關的最新學術進展和市場情報;
¨ 為市場部制定和實施產品市場戰略提供各項學術支持;
¨ 策劃、設計和組織實施臨床試驗;
¨ 主持專家網路建設及科研合作;
¨ 為目標客戶提供藥品知識專業諮詢;
¨ 參與醫學信息系統建設。
擔任集團公司職務:
董事局主席特別助理、學術技術部經理、駐美國FDA項目經理。
主要成就
¨ 建立了一支包括中國、韓國、泰國、新加坡及中東地區國家在內的、由200多名大學醫院教授、醫師和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專家網路,成功開展了幹細胞、組織再生、燒傷治療等科研合作和臨床試驗,在國內、國際學術界發表或報告論文20餘篇。
¨ 為來自中國、韓國、泰國、新加坡、阿聯、法國等地的醫師進行臨床技術培訓,為出口額年增長率20 %奠定了基礎。
¨ 在負責一項中藥產品美國FDA認證期間, 兼顧FDA要求和中藥產品特性,設計出困擾美國專家半年之久的臨床試驗方案,順利獲得IND批准,直接在美國進入II期臨床試驗。 擔任集團下屬單位職務:
¨ 美寶生生公司(中英合資):生命科學研究所臨床技術部主任;
¨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國家級學術期刊):常務副主編;
¨ 中國燒傷創瘍科技中心:常務副主任。 集團合作單位:海灣大藥廠(Julphar)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擔任職務:
中國產品醫學專員(1997~2000)。
主要成就:
¨ 為包括阿聯、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埃及等國家整形燒傷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在內的50餘名醫生、100多名護士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巡迴培訓,為形成穩定的專家和忠實客戶網路奠定了基礎。同期,還對上述區域的30餘名經理和醫藥代表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了他們的專業銷售能力。
¨ 配合市場部實施學術行銷戰略,與VIP客戶阿聯Ras Al Kharmah酋長國國王Al Saqr Hospital合作,根據本公司產品特性,參與規劃、設計和籌建燒傷中心,培訓醫生護士,在當地產生積極影響,並成為培訓基地之一。
¨ 中國藥品“濕潤燒傷膏”上市後,在阿聯、科威特、埃及等國家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舉辦專題學術講座和專業學術會議,及時跟蹤分析市場反饋,為產品找到新的訴求和USP。經過短短3年時間與國際同仁合作,使該產品在中東和北非10多個國家的百萬人口年銷售量超過中國大陸市場開拓10年後的水平。 1988,8~1997,3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 中國,重慶
歷任:
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助教、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
主要特長及成就:
¨ 醫療:熟悉醫學及外科學基本理論、相關的臨床各項診療技術;有燒傷整形科、普通外科、急診科、ICU工作實踐;掌握了休克、感染、免疫、多臟器功能不全、代謝營養、創面修復等基本問題;對吸入性損傷、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有深入鑽研。有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1990年獲醫療成果四等獎(第一完成者)。
¨ 教學:能承擔中專生至研究生各階段的理論及臨床教學工作;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選題、設計和實施。1996年獲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第一完成者)。
¨ 科研:能獨立進行科研工作的選題、立項、設計、實施和總結;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和全軍指令性重點攻關課題的立項,並主持分課題(子課題)的研究;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論文(著)80餘篇,參加編寫專著8部;1992、1998年兩次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者,相當於部級)。
l 社會任職
Ø 國際燒傷學會會員
Ø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燒傷專業委員會委員、秘書(第二屆)
Ø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燒傷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一屆)
Ø 蘇州市中華醫學會燒傷整形美容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會員
Ø 中國醫藥數學會衛生管理專業委員會會員
Ø 江蘇省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Ø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常務副主編(第二屆)
Ø 《中華燒傷雜誌》編委
Ø 《中國現代醫生》特約編委
附:
主要論著目錄
(僅限第一作者)
(一)論文部分:
1. 謝爾凡, 黎鰲, 楊宗城, 等. 家兔煙霧吸入傷早期彈性蛋白酶——抗蛋白酶動態平衡變化的實驗研究.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 1989; 5(4): 289-293.
2. 謝爾凡, 黎鰲, 楊宗城, 等. 家兔煙霧吸入傷後肺彈力纖維長度的變化.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1989; 6(4): 170-171.
3. 謝爾凡, 楊宗城. 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的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1990; 11(5): 14-16.
4. 謝爾凡, 康紹禹, 汪仕良. 縮小腹部皮瓣供區創面的縫合法. 重慶醫藥, 1991; 20(1): 27.
5. Xie Er-fan, Li Ao, Yang Zong-cheng, et al. Changes of length of elastic fibers in rabbit lungs after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Chin Med J, 1991; 104(3): 191-193.
6. 謝爾凡, 黎鰲, 楊宗城. 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與急性肺損傷. 中華創傷雜誌, 1991; 7(4): 247-249.
7. 謝爾凡, 康紹禹, 胡嘉念, 等. 電擊傷致腕部組織廣泛壞死後保存手功能一例的體會.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1; 13(5): 511.
8. 謝爾凡, 黃躍生, 汪仕良, 等. 小腿筋膜皮瓣、腓腸肌瓣聯合一次修復嚴重創傷後膝關節、脛骨壞死一例報告.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1; 13(6): 617-618.
9. Xie Er-fan, Li Ao (Ngao), Wang Shi-liang, et al. Burn scar carcinoma: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n Burns Fire Disasters, 1992; 5(2): 102-107.
10. 謝爾凡. 蛋白酶抑制劑在休克及MOF治療中的作用. 現代診斷與治療, 1992; 3(3): 239-241.
11. 謝爾凡. 呼吸衰竭的營養支持. 現代診斷與治療, 1992; 3(4): 316-319.
12. 謝爾凡, 楊宗城. 吸入性損傷發病機制研究的新進展——細胞因素的作用. 重慶醫藥, 1992; 21(5): 308-310.
13. Xie EF, Li A (N), Yang ZC, et al. Dynamic balance changes between elastase and antiprotease in the early stages after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Burns, 1992; 18(5): 362-367.
14. 謝爾凡, 康紹禹. 新生兒Ⅲ度燒傷的治療. 西南國防醫藥, 1993; 3(1): 34-35.
15. 謝爾凡, 康紹禹, 胡嘉念. 圍產期新生兒燒傷治療分析. 重慶醫學, 1993; 22(1): 30-31.
16. 謝爾凡. 自焚三例. 中國法醫學雜誌, 1993; 8(2): 68.
17. 謝爾凡. 自焚燒傷. 見《中國行為醫學雜誌》編輯部. 行為醫學理論與臨床. 第1版, 北京: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165-166.
18. 謝爾凡, 黎鰲. 燒傷瘢痕癌國外進展.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 1993; 9(6): 430-432.
19. 謝爾凡. 鈣拮抗劑在呼吸系疾病中的套用. 實用醫藥雜誌, 1993, 6(4): 51-54.
20. 謝爾凡. 套用模糊數學對畢業生在校成績的綜合評價. 醫學教育, 1994; (1): 18-20.
21. 謝爾凡, 陳光秀, 王甲漢, 等. 高溫鋼條刺傷的治療.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4; 16(1): 76.
22.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與宿主防禦. 解放軍醫學情報, 1994; 8(2): 85-86.
23. 謝爾凡, 楊宗城. ARDS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甦分冊, 1994; 15(4): 235-237.
24. 謝爾凡. 鹼性磷酸酶同工酶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1994; 15(4): 171-173.
25. Xie EF, Yang ZC, Li A (N). Dynamic changes of fiber content in rabbit lung after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Ann Burns Fire Disasters, 1994; 7(2): 95-97.
26. 謝爾凡, 張青, 吳飛躍. 基層醫院簡易條件下救治成批嚴重燒傷病人的體會. 重慶醫學, 1994; 23 (5): 298.
27. 謝爾凡, 楊宗城. 中性粒細胞在ARDS發病機理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 1994; 14(3): 173-174.
28. 謝爾凡, 楊宗城. 氧化性氣體對肺表面活性物質作用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 1994; 21(6): 324-327.
29. 謝爾凡, 楊宗城, 王敦, 等. 大鼠煙霧吸入性損傷模型的製作. 中國實驗動物學雜誌, 1994; 4(4): 219-222.
30. 謝爾凡. 模糊數學在學生評教綜合分析中的套用. 數理醫藥學雜誌, 1994; 7(增刊): 302-304.
31. 謝爾凡, 楊宗城, 安靜, 等. 中性粒細胞及其釋放產物在煙霧吸入傷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中國病理生理雜誌, 1995; 11(1): 37-41.
32. 謝爾凡, 楊宗城. ARDS時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的變化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 1995; 15(2): 113-114.
33. 謝爾凡, 楊宗城. 吸入塵粒對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的作用.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1995; 29(2): 108-110.
34. 謝爾凡, 楊宗城.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的研究進展. 中華醫學雜誌, 1995; 75(3): 183-185.
35. 謝爾凡. 燒傷瘢痕癌 197 例綜合分析. 癌症, 1995; 14(4): 309-310.
36. 謝爾凡, 楊宗城. 氣道上皮細胞與炎症介質. 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誌, 1995; 7(4): 47-49.
37. 謝爾凡, 陶國才, 楊宗城. 一種適用於小動物的定壓式簡易通氣裝置.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5; 17(5): 444-445.
38.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兔煙霧吸入傷後肺纖維成分含量的動態變化. 中華創傷雜誌, 1995; 11(增刊): 43.
39. 謝爾凡, 黃躍生, 陳光秀, 等. 頸部熱鋼條盲管傷並頸內靜脈損傷一例. 中華創傷雜誌, 1995; 11(增刊): 29.
40. 謝爾凡, 楊宗城. 藥物對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的損害作用. 中國藥理學通報, 1995; 11(6): 452-454.
41. 謝爾凡, 楊宗城.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製劑的研究進展. 中國生化藥物雜誌, 1996; 17(1): 38-41.
42. 謝爾凡. 丹參對小血管移植後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6; 12(1): A28-A29.
43. 謝爾凡.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的特性研究. 生命的化學, 1996; 16(2): 22-23.
44. 謝爾凡, 苟俊, 楊宗城, 等. 螢光偏振法檢測肺表面活性物質功能.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1996; 19(3): 184-185.
45.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煙霧吸入傷後肺表面活性物質(PS)系統損害機理及肺灌洗和外源性PS替代治療的實驗研究.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6; 18(4): 356.
46. 謝爾凡, 楊宗城. 疏水性肺表面活性物質蛋白的結構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 1996; 18(5): 221-225.
47. 謝爾凡.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D研究進展. 生命的化學, 1996; 16(5): 26-28.
48.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煙霧吸入傷後內皮素-1水平的變化及意義. 中華航海醫學雜誌, 1996; 3(4): 210-212.
49.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測定胎盤型鹼性磷酸酶判定煙霧吸入所致肺泡Ⅰ型細胞損害.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 1996; 12(6): 427-430.
50. 謝爾凡, 周來傑, 楊宗城, 等. 煙霧吸入傷後肺內磷脂酶A2活性的變化及意義.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6; 18(6): 528-530.
51. 謝爾凡, Haagsman HP,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A的ELISA測定. 解放軍醫學雜誌, 1996; 21(6): 445-446.
52.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代謝的調控研究進展. 中國藥理學通報, 1996; 12(6): 493-495.
53. Xie Erfan, Yang Zongcheng. Progress in studies on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of 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 Develop Reprod Biol, 1996, 5(2):77-84.
54.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煙霧吸入傷早期氧化與抗氧化動態平衡變化的實驗研究. 科技通報, 1997; 13(1): 39-43.
55. 謝爾凡, 余佩武, 馬宏敏, 等. 直腸癌患者手術前後血清α1抗胰蛋白酶的變化.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7; 19(1): 72-73.
56.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肺灌洗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減輕煙霧吸入所致肺組織細胞損害. 解放軍醫學雜誌, 1997; 22(1): 26-29.
57.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大鼠煙霧吸入性肺損傷後血漿和肺泡灌洗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的變化及其意義.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1997, 9(1): 14-16.
58.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表達的調控研究進展. 中國藥理學通報, 1997; 13(1): 18-21.
59.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功能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 1997; 17(1): 27-29.
60.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純氧機械通氣對煙霧吸入傷早期碳氧血紅蛋白動力學的影響. 中華麻醉學雜誌, 1997; 17(2): 118-119.
61. 謝爾凡. 模糊數學在醫德醫風綜合評價中的套用. 武警醫學, 1997; 8(3): 182-183.
62. 謝爾凡, Haagsman HP, 楊宗城. 煙霧吸入傷後肺表面活性物質蛋白A含量的動態變化及意義.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 1997; 8(2): 115-119.
63.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大鼠煙霧吸入傷後肺表面活性物質功能活性的變化及作用. 中華航海醫學雜誌, 1997; 4(2): 87-90.
64.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煙霧吸入損傷的實驗研究. 中華醫學雜誌, 1997; 77(4): 305-306.
65. 謝爾凡, 楊宗城. 吸入性損傷國外研究進展.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 1997; 13(4): 297-300.
66. 謝爾凡, 楊宗城, 王鳳君, 等. 大鼠煙霧吸入傷後肺表面活性物質磷脂組分含量的變化及意義.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誌, 1997; 13(6): 428-432.
67.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的代謝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1997; 18(5): 202-205.
68. 謝爾凡, 楊宗城, 吳軍, 等. 煙霧吸入對大鼠肺內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A表達的影響. 中華創傷雜誌, 1997; 13(6): 365-368.
69.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肺灌洗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煙霧吸入性損傷的實驗研究. 中華外科雜誌, 1997; 35(12): 745-748.
70. 謝爾凡, 楊宗城, 何保斌, 等.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對煙霧吸入所致肺組織細胞損害的影響. 中國套用生理學雜誌, 1998; 14(1): 66-69.
71.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煙霧吸入傷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變化及意義. 心肺血管病雜誌, 1998; 17(1): 47-49.
72.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對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的作用. 中國病理生理雜誌, 1998; 14(2): 215-218.
73. 謝爾凡, 楊宗城. 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A的結構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 1998;
74. 謝爾凡, 楊宗城, 張寧, 等. 大鼠煙霧吸入傷早期細胞內、外肺表面活性物質含量的變化. 科技通報, 1998; 14(2): 79-83.
75.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煙霧吸入傷後肺表面活性物質活性與蛋白的關係. 中華航海醫學雜誌, 1998; 5(2): 86-89.
76. Xie EF, Yang ZC, Wang D, et al. A rat model of smoke inhalation injury. Ann Burns Fire Dis, 1998; 11(2): 95-99.
77. 謝爾凡.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醫生們對MEBO的評價.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1999; 11(1): 50.
78. 謝爾凡(譯). 中國燒傷濕潤暴露療法.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1999; 11(1): 51-53.
79. 謝爾凡. 蜂膠簡介.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1999; 11(1): 55.
80. 謝爾凡(譯). 埃及整形外科學會1999年年會論文摘要.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1999; 11(3): 55-60.
81. 謝爾凡. 濕潤燒傷膏和美比歐疤痕平在阿聯的套用體會.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1999; 11(3): 60-61.
82. 謝爾凡(譯). 中東六國套用MEBT/MEBO治療燒傷臨床療效評價.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2000; 12(1): 57-61.
83. Rong-xiang Xu, Er-fan Xie, Zeng-lu Xu. The effect of MEBT/MEBO on epidermal regenerative stem cells. Chin J Burns Wounds Surface Ulcers, 2001, 13(1):55-58.
84. 謝爾凡. 我國幹細胞研究成果將引導歐洲燒傷治療學革命.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2001; 13(2): 122-124.
85. 謝爾凡. 燒傷皮膚再生修復的新成果——燒傷皮膚再生醫學講座之一.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2001; 13(2): 125-126.
86. 謝爾凡. 燒傷皮膚再生醫學的家庭實用技巧.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2002; 14(1): 59-61.
87. Xie EF, Xu RX, Wang CC, et al. The effect of 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on maintaining a physiological moist environment in treating burn wound. Ann Burns Fire Disasters, 2002, 15(3): 120-124.
88. 謝爾凡. 中國燒傷醫學發展戰略高峰論壇發言. 中華燒傷雜誌, 2008, 24(6): 406.
89. 謝爾凡, 楊宗城, 黎鰲.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稀釋劑延遲肺灌洗治療煙霧吸入性損傷的實驗研究.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2008, 17(12): 1259-1262.
90. 謝爾凡, 楊宗城, 陳希偉, 等. 大鼠煙霧吸入傷後肺泡內表面活性物質亞型的變化及意義.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誌, 2009, 16(1): (印刷中).
91. 謝爾凡. 蘇州市燒傷醫療資源的調查分析. 中華燒傷雜誌, 2009, (印刷中) .
92. 謝爾凡,楊宗城. 丹寧酸及多彩染色顯示大鼠肺組織內Ⅱ型上皮細胞. 解剖學雜誌, 2009, (印刷中) .
(二)參編著作部分:
1. 謝爾凡. 吸入性損傷的實驗研究. 見: 黎鰲, 楊宗城, 肖光夏, 汪仕良主編. 燒傷實驗外科學.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7, 210-313.
2. 謝爾凡. 模糊數學在醫德醫風綜合評價中的套用. 見: 呂海清, 徐才萬主編.衛生管理與臨床研究. 北京: 中國人口出版社, 1997, 125-128.
3. 謝爾凡, 楊宗城. 燒傷創面的處理. 見: 王正國主編. 創傷癒合與組織修復.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209-234.
4. 謝爾凡. 燒傷動物模型. 見: 魏弘主編. 醫學實驗動物學.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389-394.
5. 謝爾凡, 楊宗城. 吸入性損傷. 見: 楊宗城主編. 燒傷. 長春: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1版. 1999, 102-120.
6. 謝爾凡. 第十八篇. 燒傷及凍傷常規. 第七章. 特殊部位與特殊原因燒傷. 見: 仲劍平主編. 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 第4版.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1998, 1308-1311.
7. 謝爾凡. 見:徐榮祥主編. 燒傷醫療技術藍皮書 (第一卷). 第1版,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0.
8. 謝爾凡. 見:徐榮祥主編. 再生醫學研究. 第1版,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