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濟世

謝濟世

謝濟世(1689年-1755年),清朝文學家,字石霖,號梅莊,廣西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人,康熙四十七年,舉鄉試第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中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捲入文字獄而被罷官。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雍正四年(1726年),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參劾河南巡撫田文鏡“營私負國,貪虐不法”,並“列舉十罪”,雍正將奏章擲還,而謝濟世還堅持要上疏。雍正帝發現謝濟世所劾與李紱所劾內容完全一致,認為謝濟世是受了李紱、蔡珽的指使,命令廣西提督、署巡撫事韓良輔調查。刑部尚書勵杜訥問誰是指使者?他答以“孔、孟”。是年被發往阿爾泰軍前效力,講學著書不輟。

雍正七年(1729)振武將軍、順承郡王錫保搜查謝濟世的居所,因為註疏《大學》、《中庸》毀謗程朱獲罪,且對時政“恣意謗訕”,帝尤憤怒《注》中所云:“拒諫飾非必至拂人之性,驕泰甚矣”,十月入獄,獄中“欲自斃,絕粒五日”,但未死成,史稱“謝濟世注大學案”。十一月二十七日,同陸生楠綁赴刑場,陸生楠先被斬首,此時刑官問謝濟世:“汝見否?”濟世答道:“吾見矣!”錫保在刑場才宣讀聖旨:“謝濟世從寬免死,交與順承王錫保,令當苦差效力贖罪”,留軍前效力。

清高宗即位,召濟世回京,任為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授湖南糧道。乾隆八年正月,向湖南巡撫許容當面揭發李澎、樊德貽等兩知縣劣跡。許容反向朝廷誣告。戶部侍郎阿里袞、孫嘉淦辦理此案。補授湖南驛鹽長寶道。乾隆九年(1744)六月,蔣溥密奏其謬附輿論,最後以老病致仕。乾隆二十年(1755年)家居十二年卒。

軼事典故

謝濟世從小聰明過人,12歲曾代父作《觀風制藝》,著有《梅莊雜著》,《大學注》,《經義評》,《西北域記》等。謝濟世鐵骨錚錚,嫉惡如仇,為民請命,不畏權貴。一生四次被誣陷,三次坐牢,兩次丟官,一次陪斬,一次充軍,歷盡坎坷,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巧對舅聯

謝濟世小時候讀書很用功,為了靜心讀書,他經常到一里遠的龍隱岩去讀書,並在岩中題了不少詩。一次他舅舅從才灣到橋渡謝家作客,剛上樓,看見謝濟世抱著樓下的柱頭打轉,見景生情,想考考濟世,轉過身說:“外甥,我出副對聯給你對。”濟世說:“舅舅你出上聯給我試試看。”舅出上聯:“外甥抱柱團團轉。”謝濟世見舅舅正在上樓梯,眼珠一轉隨口答道:“舅舅上樓步步高。”舅舅聽後,哈哈大笑道:“有甥如此,吾復何求。”並不時到橋渡來探望,督促濟世刻苦讀書。濟世的一生成就,與母親及舅舅的教育和薰陶是分不開的。

過目不忘

謝濟世天資聰慧,在全州,至今流傳著他“眼觀十行,過目不忘”的奇聞。一次他去才灣舅舅家,回來時,借了一本厚厚的書。舅舅用轎子送他回橋渡,轎夫迴轉時,謝濟世把書交給轎夫帶回去。轎夫奇怪地問:“你不看了?”謝濟世說:“我看完了。”回到才灣,轎夫把書交給他舅舅,並把謝濟世已將書看完了的事告之。他舅舅聽後說:“這樣厚的一本書,在轎子走了十來里路就看完了,我不相信,他講假話。”過了幾天,他特意帶著那本書來橋渡考問濟世,問書中第幾頁第幾行講的是什麼,哪知謝濟世回答得一字不差。舅舅這才相信濟世沒有講假話,記憶非凡。

謝濟世還有一個舅舅是做豆腐生意的,一年賒了很多賬,這些賬寫在一本簿子上。謝濟世把賬本看了一遍,就順手丟進灶火里燒了。舅舅回來後找簿子登賬總找不到,問濟世看見一本簿子沒有。濟世說看見了。舅舅問在哪,濟世說:“天寒手冷我燒著烤火了。”舅舅聽了大吃一驚,差點哭起來:“你這個頑皮鬼害死我了,那是我一年的辛苦錢啊,別人賒的賬都記在上面,年終你叫我拿什麼憑證向人家討賬!”濟世說:“我以為你不要了。不要緊,我已看過一遍,幫你寫出來不就行了嗎。”舅舅哭笑不得:“你講得好聽,你能全部寫出來?如果有錯漏怎么辦?”濟世說:“我試試看吧。”舅舅見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讓他另寫。濟世重新寫了一本。到了年終,舅舅拿著重新寫出來的賬本去討賬,果然一筆賬也不錯。其中有一戶拿了三塊半豆腐,連這半塊也未差。這個舅舅平時總不相信外甥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這次他相信了,逢人就夸外甥的本事。謝濟世的名聲大震。

跑馬遊街

清朝時,全州設有長、萬、恩、建、宜、升等六鄉,俗話講:長萬二鄉出白米,恩建二鄉動刀槍,宜鄉多苦累,富貴落升鄉。當時全州有才學的人,大多都出在升鄉。且說當時升鄉有位姓李的青年很有才氣,別人都稱他為李才子。李才子聽別人誇獎萬鄉謝濟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心裡很不服氣,特意從家鄉來到橋渡找謝濟世比試。謝濟世問他怎么個比法,李說:“我們兩人到全州城裡去跑馬遊街,各人記街道一邊的招牌名稱,看哪個記得完全,能默寫出來不漏掉就算贏。”謝濟世笑著答應了。於是兩人來到全州城裡,各騎一匹快馬,從城頭寺門前跑馬到街尾小南門後,各人將看過的一邊鋪面招牌默寫出來。結果一對照,姓李的青年這邊只差一戶漏掉未寫上,他非常得意。再看謝濟世寫的那邊一對照,不但未漏掉一戶,而且連招牌上的唐記蔣記李記王記等姓氏都無一錯漏地記了下來。李才子一掃得意之態,羞愧而去。

路上曬書

有一年在全州舉行考試,這次考試參加的人很多,個個都想名列前茅,謝濟世也參加了。考官共有五人,題目是:“掛竹牌”。考試期間,謝濟世第一個考完出考場,但考試結果前三名都沒有謝濟世的名字。他感到奇怪,就去問主考官,考官不理他。謝濟世心裡覺得好冤枉,但又無可奈何。

幾天后一位欽差大臣路過全州,謝濟世知道欽差大臣要從盤石腳路過,他就在馬路上向天仰臥著。欽差大臣坐轎來到盤石腳,他的隨從走在前面,看見有人在路上睡著,就跑過去喊道:“喂!快起來,欽差大人到了,你在這裡睡著乾什麼?”謝濟世答道:“我在這裡曬書。”又問:“書在哪裡?”答:“書在腹中。”隨從聽他答得奇怪,就跑去稟報:前面有一奇怪書生躺在路上,擋著大人的路,他說他在曬書,問他書在哪裡,他說書在腹中。欽差大人一聽,心想這人不簡單,一定有什麼冤情,待我下去看看。他下轎來到謝濟世身邊,問他有什麼冤屈,謝濟世將考試的前因後果向欽差大臣講了一遍。欽差大臣就和他一起來到考場向考官詢問,一直問了四個考官,都說沒有見到這張考卷。問到最後那個考官時,這位考官年紀較大,眼力差些,說:“好像見過這個名字的考卷,篇幅很短,已當做草稿丟到廢紙籮里去了。”最後在一個廢紙籮里找出卷子一看,正是謝濟世那張考卷,答得言簡意賅,精粹之極。欽差大人革了這個考官的職。可惜此時公榜已出,名次已定,欽差大臣只好叫在榜首的頭名前加了名魁首才算了事。

一桶天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謝濟世由於天資加勤奮,年少時已名冠全州六鄉了。這一年全國舉行統考,各地有才學的人都爭先恐後地進京參加考試。謝濟世也赴京參試,結果名列榜首,獨占魁頭。那時的狀元是要招為駙馬的,主考官見謝濟世雖中狀元,但他相貌平平,又黑又矮,就立即稟告皇上。皇上看了謝濟世的相貌,也覺得招為駙馬不夠條件。大臣們既不好違背皇家祖例,又不好逆了皇帝心意,就提出殿試,狀元與榜眼再爭個高低,因為榜眼的相貌比謝濟世高大英俊得多。

這時一考官提議,在一座有兩層樓高,供奉皇上先祖的大堂上,放兩擔空水桶,狀元與榜眼二人同時取桶到指定的井裡挑水,哪個挑水先到樓上供奉香火的地方,就是狀元,並招為駙馬。這樣做明顯地是讓身材高大的榜眼奪魁,謝濟世也明白這個意思,但怎好跟皇上講。口令一發,那位榜眼立即挑著水桶下樓挑水去了。謝濟世不慌不忙地到供桌上拿起一個裝香的小鐵爐,倒掉香灰,走到指定的井邊,將小香爐裝滿水端到樓上供桌上放著。等不多久,那位榜眼挑著滿滿的一擔水,上氣不接下氣地來到樓上。大臣們心想:看你謝濟世有何講法。一考官說:“謝濟世這次該認輸了吧。”謝濟世說:“不,我比他先到。”考官說:“他滿滿的兩桶,你才那點水。”皇上也接著說:“是呀,才有大小之分,水有多少之別呀。”謝濟世跪下說:“皇上,我衷心擁護你鐵打的江山,一桶(統)天下,哪有兩桶(統)天下呢?他居心不良。”大臣及考官們聽了嚇得啞口無言。皇上看到他裝水的香爐確實是鐵鑄的,而且自己希望的確實是鐵打的江山,一統天下啊。於是頻頻點頭道:“謝濟世,你不但是才高八斗,滿腹經綸,而且智慧過人啊!不過你的相貌是差了點,招為駙馬,公主可能有些不同意。”謝濟世忙說:“微臣家有糟糠之妻,豈敢再娶。能夠在京為朝廷效力,為民請命也就如願了。”結果皇上就封他為諫大夫。

他為官清廉,心直口快,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權貴,也得罪過皇上,曾多次被貶坐牢,還被充軍到阿爾泰(今新疆)九年,受盡折磨,九死一生。在清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生。

題盤古廟

皇上在一次微服私訪中,經過一座小山,山上古木參天,山下有一清溪環山而流,真是山清水秀,景致極佳。皇上一時心血來潮,命一位大臣在此建一座“人之初”主題的廟宇。這位大臣召集一些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花了一年的時間,建成了一座很別致的廟宇。廟修建完畢,皇上又叫大臣給廟宇取名刻匾。匾很快做好了,但字由誰來寫?誰都知道要是寫得不好,皇上怪罪下來,是擔當不起的。大家推來推去,誰也不敢動筆,皇上很生氣。有人提議:何不讓謝濟世取名題匾?這時謝濟世還在邊疆充軍。皇上記起謝濟世的才華,就命人宣他回京。謝濟世回到京城,就在那塊匾上寫了三個字:“盤古廟”。不僅字寫得龍飛鳳舞,名字也很合皇上的心意,皇上看了很高興,立即降旨:宣謝濟世回京,官復原職。

智除貪官

傳說乾隆年間,許容在任湖南長沙府台時,心毒手辣,貪贓枉法,處理案件講錢不講理。特別是老百姓繳皇糧時,他立下新規矩,每斗穀子要有個堆頭,不準扒平。這樣每斗穀子多出的就進了許容私人腰包。老百姓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真是喊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

一次謝濟世路過長沙時,聽說許容巧取豪奪的事。他就身穿土布衣衫,腳穿草鞋,喬裝成一個鄉下老頭,挑著一擔穀子去繳皇糧。公差拿出斗子照例倒了個堆頭,老頭見了就伸手將堆頭扒平。這時公差以為這個老頭不懂規矩,又重新添了個堆頭,正要端著穀子倒進穀倉,卻被老頭攔住,扒平了那個堆頭。公差瞪著眼道:“你這個臭老頭怎么不懂規矩,想找打嘛。”老頭和和氣氣地說:“自從盤古開天地,都是平口子算一斗,哪見過每斗穀子還要堆個堆頭呢?”旁邊許多老百姓也七嘴八舌幫老頭講話。公差去稟告許容,許容一聽,不容分說,就下令把老頭抓進牢房。不多久,那公差慌慌忙忙跑進來稟告說:“老爺不好了,剛才抓的是謝大人,他手下人正在問我要人。”許容一聽是謝濟世,身上涼了半截,對公差罵道:“瞎了你的狗眼,還不趕快去請謝大人。”謝濟世被請到公堂上,許容滿臉堆笑地說:“手下人有眼不識泰山,冒犯虎威,還望謝大人多多包涵。”並立即請他赴宴。謝濟世一句話也未講,甩袖就走了。

謝濟世查看情況屬實,連夜寫了奏章,派人送往京城,向皇上奏了許容一本。皇上看了奏章,就派了個欽差大臣到湖南來處理這個案子。欽差大臣一到長沙,馬上受到許容的熱忱接待,並送了厚禮。欽差大臣得了好處,想為許容掩蓋罪證,找了些偽證人證據,準備回京稟告皇上。這時有人向欽差大臣稟告說:長沙城頭上出現了螞蟻堆成的大字。欽差大臣覺得奇怪,趕忙去城頭上看,果然看到密密麻麻的螞蟻堆成的七個大字:“許容許容天不容”。欽差大臣見了心驚膽顫,心想:看來許容果真是惡貫滿盈,連皇天也驚怒了,我若包庇他,豈不是違背天意,自己遭殃。於是將許容送的禮物退回,並據實上報朝廷,把許容革職查辦。滿城百姓,個個拍手稱快,都講皇天有眼,善惡有報。其實這是謝濟世的聰明傑作,他見欽差大臣有包庇許容的跡象,就叫人用蜜糖在城頭上平坦的地方寫了七個大字。螞蟻聞到甜氣,都趕去吃蜜糖,螞蟻多了,就形成了字形,貪官就被懲處了。

詩畫兩絕

有一年是皇后50華誕,駙馬為了迎合皇后平日喜歡觀賞詩畫的愛好,提前準備詩畫作貢品。找誰作詩作畫呢?打聽來打聽去,都講謝濟世的詩畫最好。駙馬就登門請謝濟世題詩作畫,並說:“如果皇后歡心,一定重謝。”謝濟世一再推說自己不善丹青不善詩,可駙馬就是不依。在駙馬的再三請求下,也就只好答應了,但以後又忘記了這件事。

在皇后華誕的前三天,謝濟世因事外出了。駙馬連續三天趕到謝濟世住處都未見人,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就在當天早晨,謝濟世回來了。駙馬對謝濟世說:“謝大人,再等一個時辰我就要去拜壽了,你畫未作,詩未題,這下把我害苦了。”謝濟世忙說:“抱歉得很,我把你的大事忘掉了。不過還來得及,你快幫我磨墨。”說罷急忙拿出一個盤子給駙馬磨墨,自己把一張大宣紙擺在平坦的板面上,隨手拿出一個用高粱尾巴做成的新掃把,在墨盤裡蘸好墨水,在白紙上一彎轉就畫出一個大月亮。再將掃把上的墨水向月亮周圍一灑,墨水滴在白紙上,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又立即提筆寫了一首詩:“此女生來不像人,猶如仙女下凡塵;生個兒子又做賊,偷個蟠桃敬母親。”不一會墨跡乾後,駙馬小心地把畫卷好,疑慮重重地帶著詩畫急忙趕去向皇后拜壽。當駙馬把畫卷展開,皇上皇后滿堂賓客個個笑逐顏開,皇上稱讚道:畫月似真滴墨似星,眾星拱月,詩意更深。稱讚謝濟世是詩畫兩絕。

智對考官

記得少年騎竹馬,轉眼便是白頭翁。就在謝濟世56歲那年,他休致了(就是現在的退休),回到廣西全州橋渡老家。為了培養鄉梓新秀,他在全州湘山寺辦了一所學堂,收徒授課。他盡心盡力教學,對學生既愛又嚴,學生們都很敬重他。

一次一位朝廷監考官從桂林府回朝時,路過全州,得知謝濟世還在全州任教,就在全州湘山寺學堂拜訪他,同時也想揩點油,哪知謝濟世因事回橋渡老家去了。監考官臨走時,學生們都出來送他。監考官見妙明塔雄踞寺中,就以塔為題,出了一副對聯給學生們對:“寶塔尖尖六層七棱八角”。學生們聽後,個個笑著搖手不答。監考官心想:別人都講謝濟世才高八斗,想不到教出來的學生都如此不中用。原打算直回朝廷的監考官,這時又想挖苦一下謝濟世,於是又坐轎來到橋渡。謝濟世聞訊立即出來迎接,並擺酒相待。酒過三巡,互相客套了一番,監考官就把去學堂出對聯一事說了一遍。謝濟世問:“學生們是怎樣對的?”監考官說:“他們不能對答,個個搖手。唉!想不到貴地自大人以後,後繼無人了。”謝濟世略一沉思道:“好,對得好!來,喝酒,為學生們的絕對喝酒!”監考官奇怪地問:“什麼,對上了?”謝濟世說:“他們不但對上了,而且個個都對上了,對得又絕又妙,只是在大人面前不敢造次罷了。他們一致搖手,對的就是:手掌圓圓五指三長兩短。”監考官聽後面紅耳赤,原想奚落謝濟世一番,沒想到反被奚落一場。寒暄幾句,就坐轎子走了。

個人作品

著有《梅莊雜著》、《大學注》、《經義評》、《西北域記》等。

史籍記載

原文

梅莊主人在翰林。傭僕三:一黠、一朴、一戇。

一日,同館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輩興闌矣,安得歌者侑有一觴乎?”黠者應聲曰:“有。”,既又慮戇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閽,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戇者已歸,見二人抱琵琶到門,詫曰:“胡為來哉?”黠者曰:“奉主命。”戇者厲聲曰:“吾自在門下十餘年,未嘗見此輩出入,必醉命也!”揮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燭酌酒校書。天寒,瓶已罄,顏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戇者於道,奪瓶還諫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無損也。多酤傷費,多飲傷生,有損無益也!”主人強頷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書童掌燈,傾油污朝衣,黠者頓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戇者止之,諫曰:“仆嘗聞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燭然須不動聲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遷怒曰:“爾欲沽直邪?市恩邪?”應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異日跪御蹋,與天子爭是非,坐朝斑,與大臣爭獻替,棄印綬其若屣,甘遷謫以如歸。主亦沽直而為之乎?人亦謂主沽直而為之乎?”主人語塞,謝之,而心頗銜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誘朴者共媒櫱,勸主人逐之。會主人有罪下獄,不果。未幾,奉命戍邊,出獄治裝。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戇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報國之時,即吾儕報主之時也。仆願往!”市馬、造車、制穹廬、備粱糗以從。於是主人喟然嘆曰:“吾向以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戇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實無用,而戇者有用也。”

養以為子,名曰戇子云。

譯文

梅莊主人在翰林院供職。他有三個奴僕:一個聰明,一個老實,一個憨直。

一天,同在翰林院的官員們到梅莊主人家小聚,酒喝得正暢快時,主人說:“我們興致也差不多了,哪兒有歌伎來給我們助酒呢?”聰明的僕人馬上回答說:“有。”接著他又擔心憨直的僕人會有話說,就告訴主人,找個別的理由把他支使出去。叫老實的僕人看門,而他親自去請歌伎。歌伎還沒有來,憨直的僕人已經辦完事回來了,看見兩個人懷抱琵琶來到門口,就驚訝地問:“為什麼到這裡來?”聰明人說:“這是奉主人的命令。”憨直的人厲聲說道:“我在這裡當僕人十多年,從沒有看見過這樣的人進出,一定是主人喝醉了酒吩咐的話!”他揮動拳頭,把歌伎趕了出去。客人們鬧哄哄地散了席,主人感到對不起他們。

一天夜裡,主人點燈飲酒,校勘書籍。天氣寒冷,酒瓶已經喝空了,臉上還沒發紅,聰明人用目光示意老實人再去買酒。老實人在路上碰見了憨直的人,憨直的人奪下酒瓶,回來規勸主人說:“今天喝二瓶,明天喝三瓶,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買多了酒會損失錢財,喝多了酒會傷害身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呀!”主人勉強點頭同意他的話。

不久,主人改官為御史。早晨早晨上朝前,書童為主人舉著燈,燈油倒出來弄髒了主人的朝服,聰明的人跺著腳說:“不吉利!”主人很生氣,叫老實人用棍子打書童,憨直的人上來阻止老實人,並說:“我曾聽您說:古人有羹湯弄髒了朝衣、燒著了鬍鬚都不動聲色的,您能說卻不能做嗎?”主人把怒氣轉到憨直的人身上,說:“你是想賺得直言敢諫的名聲呢?還是想表現恩惠來討好呢?”憨直的人回答道:“恩惠是您施予的,我哪裡有呢!我奉獻愚忠,您卻說我賺取直言的名聲!您現在身居掌管糾察的官職,將來跪在天子腳下,和天子爭論是非,在朝廷上班,和大臣們爭議興革利弊,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拋棄草鞋,甘心降職貶謫就像是樂於回家一樣。您也是為了賺取直言的名聲才這樣做嗎?別人也會認為,您是為了賺取直言的名聲才這樣做嗎?”主人說不出話來,只好表示感謝,但心裡卻很記恨這人。

從此聰明人整天窺察憨直的人的過錯,引誘老實人一同挑撥離間,勸主人趕走憨直的人。正逢主人獲罪坐牢,諂害沒有成功。沒多久,主人奉命戍守邊疆,出牢來整理行裝。這時聰明人已經逃走了,老實人也竭力請求到別家去做僕人,憨直的人卻捋起袖子上前說:“這是我們主人報效祖國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報答主人的時候啊!我願意去!”他忙著買馬、造車、製作帳篷、準備乾糧,跟著主人去邊疆。於是主人嘆息著說:“我原來認為聰明的人有作用卻不能任用,老實的人倒是可以任用的;到現在知道老實人可以任用卻實在沒有作用,倒是憨直的人有作用啊。”

主人把憨直的人收養為兒子,取名“戇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