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小說
是按形象性質和題材領域劃分的一種小說類型。它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醜的事物作為描寫對象,以嘲諷、批判、揭露、抨擊的態度描述社會中滑稽可笑、消極落後乃至腐朽反動的現象、事物或思想。其主人公多是沒落勢力的代表或在品質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世界四大吝嗇鬼 諷刺小說
其中 莎士比亞喜劇《 威尼斯商人》中的 夏洛克, 莫里哀喜劇《 慳吝人》里的 阿巴貢, 巴爾扎克小說《 歐也妮·葛朗台》中的 葛朗台,以及 果戈理小說《 死魂靈》里的 潑留希金,堪稱為 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嗇鬼典型。清代諷刺小說 儒林外史
作品簡述 《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 諷刺小說,大約在1750年前後,作者50歲時成書。主要描寫 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 精神面貌。
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 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 馮沅君、 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 大醇小疵”。
當然,由於時代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托在“品學兼優”的 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根據 程晉芳《懷人詩》,可以證明在 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脫稿(《春帆集》收《懷人詩》十幾首,中有一首註:“ 全椒吳敬梓字敏軒。”全詩最後四句說:“外史 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 稗說傳。”),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才由 金兆燕給他刊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後人偽作。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映 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簡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 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 諷刺文學的典範, 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 末世和 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代 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現在,《 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據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範。它可與 義大利薄加丘、 西班牙塞萬提斯、 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媲美。
十六世紀九十年諷刺小說 威尼斯商人
從十六世紀初期開始, 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到了十六世紀後期,在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十六世紀九十年代,是 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這時,英國社會基本上保持著表面的繁榮。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作家, 莎士比亞對於解決當時社會上和生活中的矛盾,充滿著信心,因此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大都帶有愉快樂觀的色彩。他在八部喜劇以及正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宣揚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生活思想。
但是,從九十年代的後幾年開始,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起來:在農村,“ 圈地運動”在加速進行;在城市,資本主義手工工廠大量出現的結果,手工業者和貧民的狀況不斷惡化,從1594-1598年間,又連續發生澇災和嚴寒,農業歉收,物價飛漲,農民和城市貧民紛紛大量起來反抗。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的力量也更加強大,它同王室的暫時聯盟瓦解。 莎士比亞開始感到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英國現實間的矛盾,因此1596以後寫的幾部喜劇里,雖然調子還是愉快樂觀的,但社會諷刺因素已有所增長。這時完成的《 威尼斯商人》就是 莎士比亞早期喜劇中最富有社會諷刺色彩的一部。★世界 四大吝嗇鬼- 諷刺小說之一——1668年諷刺小說《 慳吝人》《慳吝人》,5幕 喜劇,又譯《 吝嗇鬼》,是法國著名喜劇作家 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可以和《 偽君子》媲美的作品。1668年,《 慳吝人》首次上演。
《 慳吝人》的主人公 阿巴貢是個放高利貸的老 鰥夫,認為“世上的東西,就數錢可貴”。他老怕別人算計他的錢,就把一萬金幣埋在花園裡。他想娶年輕姑娘 瑪麗雅娜,但瑪麗雅娜前來相親時,卻與 阿巴貢的兒子克萊昂特到花園裡去幽會了,原來他倆早已相愛。 阿巴貢氣得暴跳如雷。又發現埋在花園裡的錢丟了,頓時痛不欲生。 阿巴貢誤以為錢是喬裝傭人的貴族青年法 賴爾偷的,而將其告上法庭。在警局瑪麗雅娜,法賴爾與昂賽末認親,化解誤解,兩對年輕人喜結良緣。
《 慳吝人》是性格喜劇, 阿巴貢為了攢錢,省吃儉用,招待客人時往酒里摻水,自製日曆,將吃齋的日子延長,還到自己的馬棚里去偷馬料,挨了車夫的打。為了錢,他可以放棄心愛的姑娘。這表明錢一旦被擺到至尊的地位,就會成為一種醜惡的力量。在法語中,“ 阿巴貢”已成為“吝嗇鬼”的同義詞。
十九世紀諷刺小說 歐也妮·葛朗台
“這是一場沒有毒藥、沒有匕首、沒有流血的人間悲劇!”
《 歐也妮· 葛朗台》的故事過去在我國中國小生中大概是“耳熟能詳”的。幾十年前,它被認為是揭露資本主義金錢關係的好教材。
撇開對 巴爾扎克如何全面評價的問題不談,至少可以指出:同任何偉大作家一樣,我們不應忽略其作品的文化積累價值和認識價值。
在本書里,作者不單塑造了守財奴 葛朗台老頭的醜陋形象,而且 繪聲繪色地刻畫了 歐也妮·葛朗台、以及作為其配搭和反襯的堂弟 查理。筆者以為,僅僅是 歐也妮優美動人、忠厚篤實的肖像,就足以成為介紹本書的理由。那是作者的得意之筆,也正是他在卷首題詞(借虛構的“ 馬利亞”)中,以“ 畫龍點睛”的方式,要向我們吐露的衷腸。
巴爾扎克當然不是“ 全才”和“完人”。在其匆忙而短促、靠每天喝五十杯咖啡提神而寫作的一生中,似乎不曾撥冗專門為青少年講故事。但這不要緊,青少年朋友們,就請好好讀一讀《 歐也妮·葛朗台》吧。
如果有興趣,也請你們看看《 高老頭》、《雙重家庭》、《 幻滅》吧。在那裡,可以找到那個時代另一些青少年的“ 眾生相”。
為此,譯者懷著滿腔熱情,完成了這個“老故事”的重譯工作,希望青少年朋友認可,至少能夠“明白暢曉”地一讀到底。
1852年諷刺小說 死魂靈
長篇小說,俄國作家 果戈理的代表作。原計畫創作三部,由於後期創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他創作的第二部於1852年被迫自己焚燒,第三部未及動筆。僅完成並且流傳下來的只有第一部。《 死魂靈》是俄國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 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 別林斯基高度讚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
小說描寫一個 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 乞乞科夫買賣 死魂靈(俄國的地主們將他們的農奴叫做“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係,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註銷戶口的農奴,準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一大批 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係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後,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 死魂靈》的發表震撼了整個俄國,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從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批判傾向和巨大的藝術力量成為俄國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定傑作,是俄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中諷刺作品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