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與加減】
白芍15克,白朮12克,香附、枳殼、蘇梗、代赭石各10克,旋覆花(包煎)、炙甘草各6克。肝胃不和者,加疏肝健胃散;濕熱中阻者,合連朴飲;胃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脾胃虛寒者,合黃芪建中湯;淤血阻絡者,合失笑散或丹參飲。
【功效與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觀察療程3—6個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上腹痞滿,隱痛不適,食少暖氣,舌紅少津,脈細弱。方用白芍、香附調肝止痛解郁;白朮、健脾理氣和中;蘇梗、代赭石、旋覆花健胃降逆;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用以達調和胃氣之功。
調氣和胃湯用水煎服即可,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全方共用以達調和胃氣之功。
白芍15克,白朮12克,香附、枳殼、蘇梗、代赭石各10克,旋覆花(包煎)、炙甘草各6克。肝胃不和者,加疏肝健胃散;濕熱中阻者,合連朴飲;胃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脾胃虛寒者,合黃芪建中湯;淤血阻絡者,合失笑散或丹參飲。
水煎服,每日1劑,觀察療程3—6個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上腹痞滿,隱痛不適,食少暖氣,舌紅少津,脈細弱。方用白芍、香附調肝止痛解郁;白朮、健脾理氣和中;蘇梗、代赭石、旋覆花健胃降逆;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用以達調和胃氣之功。
本方適用於脾胃不和,升降不利所致的胃脘疼痛、脅肋氣脹、噯氣納差等病證。取黨參、白朮益氣健脾;厚朴、大腹皮、木香、枳殼行氣消脹;蓽茇溫胃和中;川楝子疏肝以...
藥物組成: 適應證: 點評: 其他中藥方理腸調胃安神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胃腸神經官能症及胃腸神經功能紊亂。
基本信息 主治病症 適應病症 研製單位健中調胃湯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益氣健中,調胃止痛,愈瘍制酸。
組成 功能 主治 用法 方解疏肝和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黑龍江中醫藥》。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常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套用本方治療34例,結果顯效(...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運用《胃氣論》,不分卷,清代張錫駒(令韶)撰,日本中山元吉編。成書於清嘉慶二年(1797),又名《辨雜症》。張氏以《素問》《靈樞》等有關胃氣論述為依據,在書...
流傳版本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影響評價和胃消炎湯,中藥湯類
成分 簡介 效用 飲食調中益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探驪集》卷三。主治中惡。凡人或入枯井,或入山洞,或入冷室,忽然暈倒,口目緊閉,不省人事。
定氣散主要由高良姜半兩,草豆蔻(去皮)1個,定氣散甘草(炙)1分,木香(炮)1分等成分組成。處方來源於《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劑主治傷寒時多嘔噦不止等症...
處方來源 藥理作用 製備方法 功能主治 相關選方和中益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具有和血益胃之功效。主治太陰陽明腹痛。症見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難見,在後傳作濕熱毒,下鮮紅血,腹中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