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注重新型師範教育模組課程的建設,為培養師範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全面體現“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和“實用、適用”的教學要求。
本書是課堂研究的基本教材,其主要任務是使師範生能夠掌握課堂研究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在研究案例的分析與思考中學會研究課堂,為培養研究型、反思型教師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服務。
本書結構合理,在內容安排上基本上按照“課堂研究的背景”、“課堂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課堂研究與課堂教學”三條線索展開。
本書既有理論性,又有操作性,對於課堂中的問題研究還富有針對性,既便於教學,又利於自學。
本書主要供高等師範院校教育學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教學使用,也是在職中國小教師培訓和教育科研人員從事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鑑 教育學博士,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北民族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民族教育理論研究。主持並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青年基金課題“西部大開發背景下民族教育優先發展政策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我國民族教育政策體系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民族地區中國小推進新課程改革研究”等。研究成果多次獲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甘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教育學會優秀成果獎等。
編者說明
課堂研究的實質是在課堂中進行課程與教學問題的研究,而非研究課堂本身。在課堂中做研究,對理論工作者來講,不僅是理論的源頭,而且是理論的套用與發展。對於實踐工作者來講,是行動中的研究,是他們成為真正的研究者的有效途徑。隨著教育學理論的發展,傳統師範院校開設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課程正在被多樣化的“模組課程”所代替,“課堂研究概論”就是其中的一門。它是在結合傳統的“課程與教學論”的基礎上,與當前的“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等理念相結合而產生的新學科。它是一門兼有理論性與套用性的學科,強調課堂研究成果的套用性。因此,它適合作為師範院校教師培養、在職教師培訓、教師個體學習、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本書是作者長期從事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以及開展課堂實踐研究的成果總結。其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的課程與教學理論為基礎,以課程與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專題研究的方式,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行動研究價值。本書的編寫原則是“破中有立”既要揚棄傳統“課程與教學論”的思辨理論體系,又要確立現代“課堂教學論”的套用範疇與邏輯體系。本書力圖一方面從理論上對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理論有所突破,主要是加強套用性的內容;另一方面從實踐上對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課堂教學現象入手,以發展課程與教學的理論,對我國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補充。第工,力圖對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本書結合作者在課堂教學研究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運用國內外課堂研究的較為成熟的理論與方法,論述了作為研究者研究課堂的案例與方法,對中國小教師和研究生從事課堂教學研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第三,構建獨特的教材體系。在教材建設方面,傳統的教學論教材為我們劃定了學科建設的邊界,要想超越它還是有相當的難度。不過,畫地為牢總是一種缺乏創新的不可取的行為。為此,作者提出在課堂中做研究,在課堂中研究課程與教學的問題,因為問題是無窮盡的,研究也是無窮盡的,這就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論體系建設方法。
作者多年來為西北師範大學的本科生開設師範模組課程“課堂研究十五講”,為教育學院的研究生開設“課堂研究概論”。課堂上,來自教學第一線的鮮活的案例吸引著學生們,他們好奇的眼神與愉悅的表情,表明他們對這一研究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敏捷的反應與獨特的思考方式也為作者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注入了新的生機。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研究概論》的範疇與體系日漸成熟,在此基礎上作者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當然,因為作者在課堂中做研究的經歷還是有限的,課堂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還有許多領域有待更深入地拓展,因此它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希望更多的同仁們能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在本書的編寫出版過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呂達、魏運華、劉立德、張天寶,尤其是責任編輯韓華球同志,一直給予支持與鼓勵,並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修改意見。我的博士研究生與碩士研究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好的觀點與建議,在此一併表示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