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語言焦慮症,指的是有些人對語言進行綜合能力測試就會莫名其妙的緊張,總是覺得胸口蒙蒙的,喘不過氣等現象,或對某種特定的語言感到恐懼、煩躁,甚至用這種語言跟人交流就會莫名其妙的說不出話來,出現這種症狀可被稱作一種語言焦慮症。表現特徵
網上炒得火熱的“漢語四六級”考試於2011年12月24日開考。這場面向中國人的漢語綜合能力測試,卻把“選派”應考的中文系大學生考得直喊“暈”。看來這真應了教育部推出這項考試的初衷:漢語真的到了需要“挽救”的地步了。這一症狀的表現包括:廣東據稱要“推普廢粵”,引起一片抵制,最終官方表態,沒這么個說法;中國青年報“青年調查”欄目報導,近八成人寫東西,喜歡套用模板,否則便有口道不出。
剖析原因
漢語吸收了眾多英語單詞,至於網路那些流行著的凡客體、見或不見體、藍精靈體,恰恰讓語言的表達更加靈活與風趣,之所以平時說話缺少了靈性,以至不得不依賴某個模板,病因其實在於“官話”向民間的侵蝕。如今的“官話”大體可分三種,一是狂飆突進式的宏大敘事;二是偉光正高大全的人物塑造;第三,則是更常見更無孔不入的“工作報告體”,由此可見恢復漢語的活潑與樸實,最要緊的便是抵制上述官話向民間的滲透,挖掘“民間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