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與讀法
語文論文
英文:Language Papers
中文:yu wen lun wen
文體特點
但是教學論文與一般的科研論文、學術論文又有所不同。學術論文可以是純理論、純學術的研究;而教學論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理論性之外,還應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因為“教學”本身是一個實踐活動。比如,就漢語語音問題來說,用音位學理論來分析現代漢語語音成分,分析單元音a及韻母ia,ai,ian中的a有什麼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發音特點如何,這樣的語文論文屬學術論文;而分析漢語拼音怎樣教,有介音(韻頭)的音節是三拼法好還是兩拼法好,兩拼法中是“聲韻”相拼(如j+ian)好還是“聲介合母/後隨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這樣的語文論文屬語文教學論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語法學方面的語文論文,研究句子在中國小怎樣教則是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不能只是理論分析,而應該有具有充分說服力的實踐性材料來加以證明,必須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應該對人們的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
性質
1、重要性。語文教育教學論文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基礎與縮影。特別是在課程執行到今天,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改革的實踐和研究,並把實踐中的感性素材,通過歸納整理、概括提煉,使之系統化、理論化,這樣既有助於先進的教學思想的傳播,新的教學方法的推廣,又有助於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2、規律性。教育教學論文是教師經過實踐研究、收集資料、分析綜合、理論論證等過程的產物,是以文字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下來、表述出來的一種載體,所以撰寫的過程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3、必要性。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經驗之談,可供我們教學借鑑。所以,我們平時有必要參見一些“理論高度、構思新意、案例對策、現實意義”的教學論文,更有必要寫一些 “題材新穎、內容鮮活、剖析深入、見解真實、構思巧妙”的教學論文。
近幾年語文教師撰寫教學論文的積極性很高,論文的數量很多,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泛泛而談的多,深入剖析的少;坐而論道的多,策略建議的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多,有創意有個性的少;拼湊的多,思考的少等等。
語文教學
這就是說,教學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是針對教學實踐來寫的論文。教學論文雖然來自教學實踐,是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煉,但教學論文又不同於一般的教學總結。語文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屬於兩個不同的文體範圍。前者屬科學研究論文範疇,後者屬工作報告範疇。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總結是對某個教學階段、某個教學範圍中教學工作情況的總結,它的內容主要是對教學實踐的一種說明。教學論文則是一種理論聯繫實踐的文體,它除了具有實踐的說明之外,還應該有理論的分析和一些學術性的探討.當然,教學論文是在總結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因此,它與教學總結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好的教學總結經過加工和提煉就可以成為一篇教學論文。但從文體上說,二者畢竟有區別。教學總結中當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論的探討,但這不是必需的;教學論文則必須具有理論的探討,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為理論,必須以規律的總結和提煉為目的,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教學實踐作法的表述上。
通過以上說明,我們認為寫語文教學論文首先要把握住這種文體的基本特點:既注重實踐性,又注重理論性和學術性。既要以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實踐經驗(包括自己的,或別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礎上運用有關的理論(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語言學理論等等)加以分析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歸納出帶規律性的東西;而這些規律又要能對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這一點,就難以寫好語文教學論文,要么只闡述某種觀點,不提出有現實針對性的實踐依據,泛泛而論,不解決實際問題;要么只說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教,其中有什麼值得認真研究的地方,這就和一般的教學工作總結沒有什麼不同。
寫作要求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字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於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四)關鍵字(Key words)
關鍵字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字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辭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係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係的動態性的詞或詞組。
寫作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目前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裝訂規範
封面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畢業設計小結
附錄
封底
四、 參考文獻格式
序號、作者、書名(論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時間(期刊時間)
註:完成1500字的外文文獻譯文
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語文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範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語文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語文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字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準確。
(三)摘要的寫法
語文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語文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語文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範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裡不需要再重複。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繫,符合邏輯順序。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語文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研究視野
寫語文論文,可以寫也就是說可以研究的東西很多,研究的題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語文教學的原則理論,小到研究一篇課文甚至一句話、一個字詞的讀法教法。研究題目的大小,本身並不決定文章的優劣,大題目不見得好,小題目也不見得不好,關鍵在於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針對性,分析是否深入,總結出的規律是否有指導意義。
從目前語文教學研究情況看,語文論文中針對教材和教法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的情況比較多,比如某一篇課文如何教,某一類課文如何教,識字課如何教,拼音課如何教,作文課如何教,看圖學文課如何教……等等。有一些“傳統課文”(中國小都有)人們研究了幾十年,提出過各種各樣的教法。這一類的問題我們當然還可以再研究.因為教法本身是一門富有活力的藝術,而不是死板的模式。一個高水平的教師教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針對不同的學生,他的教法絕對不會是一樣的。因此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們可以針對人們還沒有注意到的具體環境、具體情況再進行研究,提出不同於別人的見解。
不過,如果我們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課、某一類課文、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這樣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範圍,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創新性價值的研究題目,寫出的語文論文就往往會缺乏新意,難得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我們應該把視野再擴大一些,從傳統研究中著重對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開去,尋找新的研究範圍、研究題目的語文論文。比如說,我們 寫語文教學論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一個是課程方面的語文論文,即對課程設定、課程性質目的、課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人們在基礎教育即國小、中學階段都要學語文課。解放前國小叫“國語”、中學叫“國文”,解放以後叫“語文”。語文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為什麼要學語文、教語文,怎樣教、怎樣學才算達到這門課的目的,這些問題雖然專家們已經談論甚至爭論得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教語文的人都瞭然於胸.呂叔湘先生說:“我認為每一個做教學工作的人必須首先認清他教的是什麼。”語文教師每天教的“語文”究竟是什麼?這門課究竟應該讓學生學些什麼,學會什麼?這樣的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很多有識之士都指出過,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的語文課教學是不成功的。呂叔湘曾說:“講到中國小語文教學問題,首先我們肯定它有問題……教學時間很多,效果並不理想……”呂先生這話是20年前講的,現在的情況也未必有多大好轉。只要看看目前社會公民的總體文化水平、語文水平的低下(商店、報刊、電視,到處寫錯字,讀錯字,到處是不通的句子,學校中很多老師說不了國語,板書極糟……),就可以知道學校語文教學從總體來說是低效益的,甚至是失敗的。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教學三大弊病,其中之一是讀書作文不是為了增長知識、發表思想、抒發感情,而是為了應付考試。這一點不僅沒有改變,而且是愈演愈烈.從這個角度看,語文教學的成敗問題,自然也不僅僅是語文教學本身的問題,它還受到教育體制的影響和限制。不過,就語文教學自身而言,如何正確認識這門課的性質和功能,從而自覺自主地(而不是僅僅為完成上面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學計畫)去上好這門課程,這裡仍然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拿葉聖陶先生的觀點來說,語文課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因為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縣.語文課和語文老師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導和培養學生學會使用這個工具.有的學生從國小讀到中學畢業,發電報不會擬電報稿,十個字八個字可以說清楚的用了二三十個字還說不清楚,這就是沒掌握好這個人生日用的工具.從教的這一面檢查,就是語文課或語文老師還沒有盡到職責。語文課既然是“幫助”培養學生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那么如何“幫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時代不同(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漢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不同),學生的情況不同(總體素質,經濟文化環境等不同),教師“幫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這個問題上比專家教授更有發言權,很可以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東西來,充實甚至改寫我們目前的語文課程教學法理論。
當然,涉及課程性質目的等方面的問題,是比較大的問題,把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作為研究題目甚至語文教學論文的題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來做這樣的大題目。但是,如果我們善於把自己研究的小題目與這些大問題聯繫起來,雖然是微觀的研究,但卻包含巨觀的思考,這樣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問題說得透一些。
另一個是教語方面的語文論文,即對教師教育教學用語的研究。教語是教師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規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為講授教材、體現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載體,與教材教法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師範院校都開設有各科教學法課。除了講授一些教學理論、課程性質等問題之外,著重研究的是教材及相關的教法。所以,有的乾脆叫“教材教法”課。這門課本應是最具有針對性、最實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課,可惜它的現狀卻不能令人滿意。從師範院校畢業出來教書的老師,沒有幾個承認是從這門課學會教法的。造成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過去這門課往往脫離實際。
這些年來,人們日益注重到對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教學語言的研究。實踐證明,離開了對教學語言的研究,教學法的研究是難以深入的。現在國家教委已正式下達檔案,把教師口語作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必修課列入師範院校的教學計畫。在語文教學研究中,過去對教材研究較多,對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對“教語”,過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後的語文教學研究中,必然會形成“教材.教法.教語”這樣的新格局。其中“教語”的研究基本上是剛開墾的生荒地,語文教師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來。
教學語言的研究範圍是寬廣的。比如:教學語言作為一種語體,它有什麼特徵?它與一般口語有什麼不同?教師口語中課堂語言和課下語言有什麼不同?中學階段或國小階段教師口語分別有什麼共性特徵?對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使用的教師口語有什麼區別?這些區別與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麼關係?課堂教學中導入語、講授語、提問語、交談語等有什麼特點?等等.結合地區特點,我們還可以研究對落後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教學時使用教師口語的具體情況,在雙語教學情況下教師口語的使用情況,以及在落後地區如何提高教師自身口語水平等問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些方面的時候,就會發現在很多問題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們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後塵,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發前人所未發,開拓新領域,發現新問題,總結新規律,提供新經驗。
實踐基礎
語文教學論文是教學研究的成果體現,教學研究是語文教學論文的實踐基礎,不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寫出像樣的語文教學論文來。教學有兩種:常規式的教學和試驗性、改革性的教學。只進行常規式的教學,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寫教學總結,即使勉強寫成教學論文,也往往是沒有創見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學中認真進行一些試驗和改革,才會給教學論文提供具有獨到之處的鮮活素材,才有可能寫成有創見、高水平的教學論文。如果平素在教學中缺乏獨到的思考、獨到的作法,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老生常談,泛泛而論,無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個自身受教育的問題。古人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困,就要再學、再受教育。按照現代社會學、教育學的理論,一個人在社會立足應該終生受教育,讀到大學畢業、研究生、博士後畢業,也還要繼續受教育。繼續教育、終生教育是世界大趨勢,是時代的特點。但從中國國情來說,尤其從我們所處的落後地區的條件來說,國家和社會不可能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在職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為教師,時時處處注意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不間斷地堅持教學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教學藝術水平的最好途徑。
研究性文章不同於文學創作,不可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因此在平素的教學中就要做研究、寫文章的有心人。平時教有所得,要勤動筆記錄在案。日積月累,自然會形成某個觀點,體悟到某個規律,形成某個經驗,慢慢就會自然地找到寫文章的題目。確定了研究的題目之後,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確自己研究的這個問題別人研究過沒有,結論是什麼,要儘量多找有關的文章、著作來看看,對自己會有所啟發。凡是參考過的文獻,應在自己文章後面列出書名和篇名。這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治學態度。在文章的寫法上,同樣也要體現這種態度,力求做到樸實平易。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寫學術論文要平易、平易,第三個還是平易……”
語文教學論文題目的確定,與平素研究的課題自然是相關的,但二者並不是一回事。平時的研究課題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寫語文論文時的題目最好不要過大,它是把自己平時研究範圍之內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個問題寫出來。比如教語問題,如果把它作為平時研究的題目,那么不管是教語方面的活材料(口頭實踐材料)、死材料(著作、文章中已經刊登的有關論述)都可以注意蒐集.但寫文章時,可以只從裡邊選擇一個點來做文章.這就是說,研究題目無妨大一些,便於擴大視野;論文題目則最好小一些,便於論述深入。小題目如果寫得深入、寫得充實,也可以成為大文章;反之大題目如果沒有東西裝,也會寫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