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之血

詩人之血

《詩人之血》是法國影片,1930年出品。導演讓·谷克多,是先鋒派電影代表作之一。主演為Barbette Féral Benga Pauline Carton Jean Cocteau Jean Desbordes Fernand Dichamps Lucien Jager Enrique Rivero 。1950年和1960年的《奧爾菲》和《奧爾菲的遺囑》,與《詩人之血》組成一套三部曲。

基本信息

影片信息

詩人之血 詩人之血
詩人之血 詩人之血

名稱 《 》 外文名稱 Le Sang du Poete

導 演: Jean Cocteau

編 劇: 讓·谷克多 Jean Cocteau ....writer

主 演:

Barbette Féral Benga Pauline Carton Jean Cocteau Jean Desbordes Fernand Dichamps Lucien Jager Enrique Rivero

上 映: 1930年01月20日 ( 法國 )

地 區: 法國

對 白: 法語

評 分: 7.4/10( 332票 )

顏 色: 黑白

聲 音: Mono

時 長: 55 分鐘

類 型: 劇情 奇幻

分 級: 美國:Unrated

影片簡介

法國影片,1930年出品。編導:讓·谷克多。先鋒派電影代表作之一。

電影截圖 電影截圖

一般評論將這部電影的主題圈定在“真理”、“自由”上。但是影片沒有統一的邏輯,也沒有統一的意圖。影片中經常出現非現實的古怪的畫面造型。如主人公凝視著他手掌中的那張說話 的嘴,人被殺以後由脫離了人體的各部分肢體所組成的畫面等。儘管導演在以後表明這部作品“是和當時盛行的超現實主義相對立的”,但從影片實際來看,它還是有著某些超現實主義電影和詩歌的影響。

他在1950年和1960年分別拍攝的《奧爾菲》和《奧爾菲的遺囑》,與《詩人之血》有意識地採用了相同的主題,組成一套三部曲。他說:在這三部影片裡“我在不知不覺中給我自己作了漫畫式的寫照。”

影片點評

考克多(Cocteau)原來又是一位同志,少年起就迷戀一個名叫Pierre Dargelos的男孩,這段"戀情"對他今後的人生起了深遠的影響。考克多同志來頭也不小,可謂文學電影美術遍地開花,最後還被選進了法蘭西學院。我們仰望之下,只能擷取一些光輝的鱗爪,而1930年他自撰自編自導的實驗電影《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就是其中之一了。終於說到實驗的東西,竟然起了興頭,上面的片子說得旁敲側擊,就是因為電影本身沒太多可說。而《詩人之血》卻絕對是怎么說都不夠,非得弄來錄像帶自己看的東西。

不過,估計就算是把那50多分鐘堅持到底,卻仍然不知如何形容。

常有小說被改成電影,大家的評價往往是後者不如前者,眾口鑠金之下,仿佛電影整個地低人一等。其實,文學有它的好處,電影卻也不乏其專長,硬要拿文學形象的想像空間去比電影的一目了然,和上等馬對抗下等馬有什麼區別,這樣的輸贏又怎能有意義?個人以為,就實驗性而言,一目了然的電影反而勝過文學,比如超現實主義,詩人捧出些不相干的字詞,叫人在荒誕中看到匪夷所思的圖畫,其意往往不在字面(能指)而是畫面(所指);而到了超現實主義的電影中,能指所指合而為一,想像力被轉化成視覺衝擊,然而,荒誕非但不減,反而更為直接而驚人,所以這時的客群也並非被動接受,因為在常理被打破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開動腦筋苦苦尋找碎片堆里的意義,雖然這行為大多是有勞無功。再者,對自己的想像力,我一直沒有什麼自信,所以看實驗電影成了一種開拓,好像一個沒什麼氣力的小孩子,只能依賴考克多那樣的大人拉著登上峰頂窮千里目。其實讀他的詩作也好,只是較之電影,有點像魔法書之於魔法造就的幻境。

這么說來,超現實主義的詩人們最好都改行拍電影去。

考克多就是成功的範例。《詩人之血》是1930年的作品,原來的名字叫做《詩人的一生》(La vie d'un poète),故事勉強說說來是這樣的:按物理時間計,整個故事發生在煙囪倒塌的一秒之內,而在這段心理時間中,電影展開了四個互不相關的小故事,卻都與詩人主人公對於生命,死亡的臆想,以及其內心的恐懼和沉迷有關。類似的安排在博爾赫斯的小說里也曾出現,似乎是"德意志安魂曲"吧,那個被槍決的主人公也經歷了心理時間上的滄海桑田,而現實卻只是子彈飛行的瞬間。考克多的妙處還是在於細節,比如一旦打開就通向另一重空間的門,會說話的塑像,不時閃現的神秘符號等等,總之,超現實的很。好萊塢的模式劇已經把我的耐心考驗得所剩無幾了,以至於經常不能靜下心來看完一個完整的故事,竟然要靠上個世紀30年代的古董來提神,而那個時候,西班牙內戰還沒爆發,馬雅科夫斯基剛剛自殺,聶魯達正熱火朝天地幹革命,考克多和畢卡索是合作夥伴……真是讓人懷念的Pink Thirties(粉色30年代,偏左的意思)啊。

把這個段落叫做"鐘形罩里詩人血",只是覺得這種排列有點超現實主義的意味,雖然普拉斯與考克多沒甚么關聯,她倒是30歲上自殺的呢,終於在數字上找到了些呼應。《鐘形罩》是普拉斯的自傳體小說,直到現在都還熱賣,不久前特德休斯的去世更是讓他們夫妻倆又新聞了一把。去BLOCKBUSTER看,竟然有1979年電影版的《鐘形罩》,算是把普拉斯筆下成功職業女性的心理癥結和不幸遭遇搬上了銀幕,卻是泛泛之作,倒不是因為藝術性而壞了票房,或者什麼電影不如小說,那真的只是一部失敗的電影而已。看來,表現詩人的"內在生命",諸如臆想或精神狀態,非得靠考克多那樣本身就是詩人,或者至少具備詩人氣質的電影人才行。

演員表

角色演員
—— Barbette
Black Angel Féral Benga
—— Pauline Carton
Bit Part (uncredited) Jean Cocteau
Louis XV Friend Jean Desbordes
—— Fernand Dichamps
—— Lucien Jager
Poet Enrique Rivero
—— Odette Talazac
Statue Elizabeth Lee Miller

外文別名

Blood of a Poet, The(1933) (US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