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梁道士筆

試梁道士筆,選自《屏山集》。

選自:《屏山集》 
作者: 劉子翬 (110l~1147) ,字彥沖,號屏山,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師從之。 
原文: 善將不擇兵,善書不擇筆,顧所用如何耳①!南渡以來毛穎②乏絕,幔亭黃冠③以筆遺予,玉表霜里④,視之觸藩之柔毳⑤也。束縛精妙,驅使如意,亦管城⑥之匹亞焉。因念:神州赤縣半沒埃穢中,或言南兵剽輕不足仗者,而春秋吳、楚之霸,六朝晉、宋之捷,不聞借銳⑦於他方,選徒於境外。昔人⑧云:“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豈用之自有道邪?書生過計,推此理於試筆之間,庶幾jùn nuò(打不出來)之裔⑨,不得專美於舊談。組練之軍⑩,或有為於今日。 
注釋: 
①顧所用如何耳:顧,只是。用,使用方式。 
②毛穎:用兔毛製作的毛筆。
③幔亭黃冠:幔亭為山名,黃冠指道士。 
④玉表霜里:玉,名作狀,像玉一樣。霜,名作狀,像霜一樣。 
⑤觸藩之柔毳:羊的柔軟細毛。 
⑥管城:指毛筆。韓愈《毛穎傳》中曾戲稱毛筆為“管城子”。 
⑦銳:形容詞作名詞,指精銳的軍隊。 
⑧昔人:指東晉桓溫。 
⑨庶幾jùn nuò之裔:庶幾,大概。鵕羺(jùn nuò),兔子。裔,這裡指(兔)毛。 
⑩組練之軍:指南方精銳的部隊。 
譯文:善於領將的人是不會去挑選兵的,善於書法的人是不會去挑選筆的。只是看你如何使用罷了。宋高宗南渡長江以來毛筆很缺乏,幔亭的道士送給我一支毛筆。筆毛內外純白,如玉如霜,仔細看,都是柔細的羊毛。毛筆的製作十分精妙,運用得心應手,真是毛筆中的上品啊!於是我想:大半箇中國已經被金兵占領,有人說南宋的兵士剽悍而不沉著,不能夠打仗。但是春秋吳楚,稱霸中原,南朝時東晉桓溫、宋劉裕都曾經屢次打敗北軍,而沒有聽說向別國借精兵的。先人說過:“京口的酒可以喝,兵士可以用(來打仗的)。”難道是這些的使用自有它的道理嗎?書生過慮,把這個道理推廣到用筆上去,大概用兔毛做的筆,不是單單在過去的談話中受到讚美。精銳的部隊,或許在今天也大有作為。
主旨:這篇散文雖然只是一篇類似小品文的隨筆。而內容上看,它所記的事情也只是生活中一件常見的小事。但在作者的試筆當中,卻讓人感受到他對國家興亡的嘆惋。
用“因念”二字筆鋒陡轉,直指“南兵剽輕不足仗”的謬論。最後,借書生“推此理於試筆之間”,直抒己見,希望南宋朝廷北伐,“有為於今日”。前後銜連天衣無縫,表現出作者高超的一是技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