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湖南大學教授]

許志,男,美國,45歲,湖南大學教授,公開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含Nature,Science等著名雜誌,影響因子達到102.8。

基本情況:

男,美國,45歲

學習經歷:

1984—1988 北京大學無線電系物理專業學士

1988—1990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專業碩士

1990—1993 加拿大巴尼托巴大學物理系碩士

1993—1998 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系科學與工程博士

工作經歷:

1998—2000 美國套用材料公司工藝工程師

2000—2001 美國諾發半導體設備公司資深工藝工程師

2001—2009 中國/美國套用材料中國公司經理/資深經理

2003—2008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資深技術專家兼職研究員

2009—至今湖南大學教授

主要業績:

公開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含Nature,Science等著名雜誌;影響因子達到102.8;

獲三項美國及台灣發明專利(另有數項在授權過程中);

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方法證明了鋁矽氧玻璃中過剩非橋氧的存在,打破了玻璃中非橋氧的傳統基礎理論,糾正了其中的錯誤之處。

首次建立了鋰離子在快離子導體中躍遷的微觀模型,並利用愛因斯坦公式將該圍觀模型與巨觀導電機理有機的結合,成功證明了鋰離子躍遷取決於鋰離子不同的化學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鋰離子導體的巨觀導電率取決於活化能最高傳導途徑”的理論。該理論在1995被《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後,為學術界所採納,並將其作為新型高溫鋰電池研發的理論基礎。

首次證明了結構水在鋁矽酸鹽玻璃中的存在結構。該成果於1998年發表在著名的《美國化學協會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澄清並結束了理論界在此領域長達二十餘年的爭議。

發明了一種二維固體核磁共振魔角旋轉的新方法,為大幅提高具有核四極矩原子的固體核磁共振譜的解析度提供了新的方向。

發明了一種新的技術並首次用於原子量級的催化反應研究。

證明了沸石中的結構氧參與了催化反應,並發現在沸石中不同晶體結構下的氧原子具有不同的反應活化能及反應速度,AI-O-Si中的氧要比Si-O-Si中的氧具有較快的反應速度及較高的反應活化能。該研究對同位素理論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在1998年發表在地址領域最權威的《Geochim.Cosmochim.Acta》雜誌上。

現已入選國家“千人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