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安康
計安康,1943年生於桐鄉屠甸,17歲師從錢君陶先生學習書畫篆刻。 故他的書法功力精深,正草篆隸四體皆能,尤擅漢簡,深得錢君陶之神髓。 安康長期超負荷的勞作,健康透支嚴重,不幸離我們而去,年僅53歲。
計安康,1943年生於桐鄉屠甸,17歲師從錢君陶先生學習書畫篆刻。書法,正、草、篆、隸皆工,尤擅漢簡。繪畫,注重章法布局,作品充滿神、情、意、趣。篆刻,朱文勁健疏朗,白文渾樸厚實。他為君陶藝術院的建立四處奔走、勞心勞力,曾兩次病倒。由於積勞成疾,於1995年去世,生前是西泠印社社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書畫,早年曾與同鄉的許鳴岐先生研習書畫,17歲時從師同里的海上著名金石書畫家錢君陶先生,從此他走上了一條系統、正規的學藝之路。他的書法從秦漢篆隸入手,尤致力於北魏張黑女碑,繼而深研晉楷唐草,於“顛張醉素”下功夫最深。30餘年他遵循教誨,尊重傳統,於宋元明清之各大流派的書畫篆刻均有涉獵,潛心研究,一絲不苟。故他的書法功力精深,正草篆隸四體皆能,尤擅漢簡,深得錢君陶之神髓。用筆古遒豪放,雅拙天然,用墨乾濕合度,自具風韻,博得各地大家前輩之讚譽。海上已故老畫家劉伯年先生曾譽其“楷書氣勢雄健,婉約多姿”。湖州已故前輩書畫家譚建丞先生對其草書有詩讚曰:“種蕉已無僧,臨池今又素”、“蛟龍珠可吐”,錢君陶師更是分階段的給這位“謙和謹朴,為學勤勉”的學生予以中肯的評定,不斷地勉其再攀高峰,如“最近所書用筆運腕均得深誼”、“‘形神兼備’可喜也”,又如評其“筆力遒勁”,“深得張長史之精髓”等,而安康兄在成績面前,絕不沾沾自喜,他深知“身懷十數絕藝”的錢師成功的奧妙所在,故以師為楷模,遵師之教誨,涉獵諸多藝術領域,博採眾長,絕無門戶之見,廣泛地汲取養分,滋潤自己,修煉自己。計安康精研書畫藝術的同時還深研篆刻,他上溯秦漢,下涉晚清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諸大家,並從錢君陶師處不斷汲取豐富的藝術養分,他所刻的朱文印勁健疏朗,白文印深樸厚實,且還善以漢簡、楷書入印,在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出新,實屬難得。
書畫篆刻作品曾多次在全國各大書畫雜誌、報刊上發表,並多次在北京、上海、蘇杭等地參展或獲獎,入編多部典籍,他的作品深受海內外朋友喜愛。
由西泠印社和嘉興市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計安康逝世10周年書畫篆刻展”在君陶藝術院舉行,《計安康作品選》同時舉行了首發儀式。
他不但是位謙虛、誠懇、勇於攀登、不斷追求的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的好教師,在多年的少兒藝術教育工作中耗費了許多心血,培養出一大批少兒書畫篆刻愛好者,其中不少人都獲得過全國書畫藝術獎項。
生前生活簡樸,對朋友真摯熱誠,對藝術孜孜以求,對工作兢兢業業。在為桐鄉的藝術殿堂——君陶藝術院的籌建中耗心費力,為君陶藝術院贏得了“桐鄉金鳳凰”的美譽,真是功不可沒。他在為君陶藝術院成立而四處奔走時曾兩次病倒,然而重病期間仍念念不忘藝術院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他的事跡令人感動。年邁的錢老師與師母因他對藝術的執著,對老師的赤誠,特地趕往桐鄉探視,並特地為他鐫刻了一方四面邊款的“安康再生”印褒獎他。
安康長期超負荷的勞作,健康透支嚴重,不幸離我們而去,年僅53歲。安康的英年早逝,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