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成語發音:yán ér yǒu xìn成語出處: 《論語·學而》第七章: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基本信息

解釋

言而有信言而有信

說出話來算數;有信用。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講信用的人。

結構

偏正式成語。

舉例

則要你言而有信,休擔閣了少年人;(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

其他

成語簡拼:yeyx;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而,不能讀作“ěr”;
成語辨形:信;右邊是“言”;不是“文”;
近義詞:言出必行;
反義詞:言而無信、自食其言
成語謎語:主人。

範文

國與國交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節選)

2007年4月10日至13日,溫家寶應邀對韓國、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溫家寶此訪是中國總理時隔7年首次對韓日兩個鄰國的訪問,受到兩國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接待。4月12日,溫家寶在日本國會發表了題為“為了友誼與合作”的演講。在演講中,溫家寶說:“中國古代先賢說:與國人交,止於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日本人也常說,無信不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應以誠信為本。《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檔案,從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實上總結了兩國關係的過去,規劃了兩國關係的未來,是中日關係的基石。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只要雙方都嚴格遵循這三個政治檔案所確定的各項原則,兩國關係就能順利向前發展。”

子夏

上文所引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論語·學而》,是孔子弟子子夏的言論。關於子夏,孔門有十哲,“文學: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子夏是孔門四科文學科的佼佼者,他姓卜,名商,字子夏,《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可說他是孔子晚年所收最為得意的弟子之一。《論語》中記載了不少子夏與孔子的師生對話,從中可見子夏的秀異出群以及孔子對他的讚美欣賞。本文所選《論語·學而》中子夏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敬重內在品德高尚的賢人,看輕外表漂亮內心庸俗的美色;奉養父母親,能夠竭儘自己的能力;侍奉君王,能夠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樣的人,即使沒有接受過教育,我也一定會說他接受過最好的教育。

誠信原則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格言,闡述的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誠信原則。“信”,屬於儒家“五常”之一。漢代董仲舒在《賢良策》中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大學》主張:“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誠信,是為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則解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道:“人而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就是說一個人一旦言而無信,那么他的一切言行都將失去別人的信任。而如果人與人之間交往全都缺乏誠信,那么整個社會就會爾虞我詐,社會秩序也就會一片混亂。

繼承與弘揚

《論語·顏淵》曾記載子貢向孔子問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並且明確告誡子貢,如果在這三者之中去其二,則只取“信”,因為在孔子看來,“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一直是社會交往中最為基本的原則之一。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只有自己先對別人講誠信。誠信,是個人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曾子在《論語·學而》中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也就是說曾子將忠信作為自己的為人準則,每日反省檢查,督促自己不可一日不講誠信。正是古人這種努力的道德實踐與自覺的理論提倡,才形成了中華民族與人一諾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提倡誠實守信,這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繼承與弘揚,也是迫切的現實需要,很難想像,一個不重誠信、不講信用的社會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

國而無信更不知其可

溫家寶引用儒家關於誠信的論述,用意是希望日本方面要信守自己的承諾,他特別提醒日本方面要重視《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檔案,因為這是中日關係的基石,如果連白紙黑字的承諾都可以背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則“國而無信,更不知其可”了。

典故

曾子殺豬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範式言而有信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範式對張劭說,二年後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於是約好了日期。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範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範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文言文原文

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車轅於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還,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人爭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韓非子·內儲說上》

文言文譯文

吳起擔任魏武侯時的西河郡守。秦國有個小哨亭靠近魏境,吳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則會對魏國的種田人構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又不值得為此徵集軍隊。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後下令道:“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就賞給誰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沒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動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豆,並下令說:“誰能把它搬到西門,賞賜如前。”人們搶著搬它。於是吳起下令道:“明天將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國大夫,賞他上等田地住宅。”人們爭先恐後。於是攻打哨亭,一個早上就拿下

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